1、適宜的環境
產婦及嬰兒的居室應清潔明亮,安靜宜人,通風透氣,空氣新鮮,冬天溫暖,夏日清涼,溫度適中。尤其夏天應慎防中暑,但同時開窗通風時,應避免對流風,產婦要避開風口,不能用電風扇或空調直吹,以防母嬰受涼感冒。應避免過多親友來客人室探望,以保證母嬰休息,防止空氣污濁,帶人病菌。
2、個人衛生
正常分娩後,產婦可以洗頭、洗澡(宜在分娩後3—7天開始)、刷牙(要注意用溫水漱口);冬季每隔兩三天揩揩身,夏天洗淋浴,不可盆浴,無論冬夏沐浴後均應擦乾頭髮和身體,以免受涼。洗澡之外,應勤洗外陰;洗頭、洗腳用溫水不會落下產後病;指甲要常剪,以免損傷嬰兒柔嫩的皮膚。
3、適當活動
正常情況下產後24小時可起床活動,並逐日增加起床的時間和活動範圍,堅持產後體操,應避免重體力勞動,以防止子宮脫垂。
適當運動,在你醒過來的時候不要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而應臥床休息與適當運動相結合,分娩次日就可在床上翻身,半坐式與臥式交替休息,以後可在床旁及房間走動,並做產後體操,以保證健康及儘早恢復體型,也可減少便秘。
產後身體調理很重要,在坐月子期間,不管新媽媽出現什麼症狀,都要引起重視,及時治療。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兒盜汗的治療方法
由於脾虛易感兒常表現為一組綜合症狀,因此治療也要採取綜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要學一些科學育兒知識,並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加強營養,合理膳食,葷素搭配,粗細兼吃,糾正患兒的偏食,厭食習慣,以增強體質。
2、注意鍛煉身體。如游泳、滑冰、球類、跑步等運動,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觸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去,室內不要吸菸,保持空氣流通。可用溫鹽水漱口。
4、 可採用食療方法,增強脾胃功能。如:山藥胡蘿蔔粥:山藥去皮切片,放胡蘿蔔,與白米同煮,早晚服食;還可以根據情況加蓮子、大棗、薏苡仁、黃芪等。
5、 按摩及耳針療法:
(1)按摩腹部,揉中脘,補脾土(拇指指末節指腹螺紋面),按揉足三里穴。
(2)耳穴選肺、脾、皮質下穴,按摩出現熱脹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為一療程。或選上述穴位貼耳豆,保留15~20天。
心火的相關檢查
產熱的絕對過多引起的「內(熱)」,也叫「實火(熱)」 ,既然是火,它的主要臨床症狀當然就是發熱,「實火(熱)」引起的發熱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全身性的發熱,往往表現為體溫的升高,如現代醫學中的甲狀腺機能亢進就屬於中醫「內火(熱)」中的「實火(熱)」範疇。局部發熱,如胃脘部的燒灼感,心窩部的烘熱感,頭面部的烘熱感,小便時尿道的熱燙感,大便時肛門的灼熱感,等等,它是過多的熱量聚集在某一臟腑內所引起。
實火(熱)在臨床上除了發熱外,還往往兼有各種新陳代謝過於旺盛的症狀,如面紅目赤、心悸心煩、口渴、喜歡喝冷的東西、大便乾結、小便黃赤、多食易飢、脾氣暴躁、消瘦等。引起「實火(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過於元陽的運動、溫煦作用過於亢進,從而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活動過於旺盛,產生各種症狀。
按摩可以治療孩子盜汗嗎
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佝僂病患兒出於身體虛弱,在白天過度活動晚上入睡後往往多汗,此屬盜汗。
心火的簡要介紹
心火在中醫學指人體的內熱。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咽干﹑口燥﹑口舌生瘡等症。中醫有心在地為火之說故稱。人體的散熱體系,除了皮膚、汗腺、呼吸對熱量的散發外,體內各種液態物質如血、津液、元陰對熱量的吸收和儲納也是使體溫恆定不至於過高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