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手足口病高峰期 三歲以下娃娃父母多注意(圖)

  「今年疫情形勢依然嚴重。」昨天上午,河南省衛生廳召開全省衛生應急工作會議,其中提到我省手足口病疫情及其防控對策。

  專家說,今年發病高峰將保持去年的特點,4~5月為疫情高峰。

  ●手足口病疫情依然嚴峻

  昨日的會上,在分析了去年手足口病疫情後,省疾控中心傳染病所所長陳豪敏提到,2010年的發病高峰將保持2009年的特點,「4月~5月為疫情高峰」。而去年的疫情特點顯示,2歲、3歲高發,散居兒童多發,而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以小於1歲、大於2歲者居多。

  另外,托幼機構容易發生聚集性病例和暴發疫情,鄭州、商丘、開封、周口、平頂山及其相鄰地區疫情嚴重。

  由於重視程度和識別能力的提高,今年的死亡病例不會有所上升。「這種病的外在表現是皮疹,實質危害是腦、心、肺、腎等多器官損傷乃至功能衰竭。」陳豪敏說,由於這種疾病傳染源多,傳播途徑多,易感人群多,而且傳播速度快,病情變化快,救治難度大。因此,陳豪敏要求各地都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去年疫情不重的地區。

  ●散居兒童要格外注意衛生

  對於今年的防控目標,陳豪敏說,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發病率,減少發病,及時發現重症病例,盡力減少死亡。

  除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要把手足口病作為重中之重外,陳豪敏提醒,托幼機構和學校,要開展教工的手足口病宣傳教育,了解掌握相關知識。同時要加強學校衛生,加強教室、宿舍的通風和廁所消毒。對於社區和村醫,也要對學齡前兒童家長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而對於散居兒童,陳豪敏格外提醒家長,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讓孩子用肥皂洗手。並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尿布。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一旦出現發熱、出疹等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如果發現孩子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那麼可能是普通病例。千萬不敢耽誤就醫。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醒酒止吐的偏方

  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熱化痰止嘔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飲服,可治飲酒後頭痛、嘔吐等症。

  高良姜性味辛熱,有溫中止嘔,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飲酒太過,身寒嘔逆。

  苦參性味苦燥濕,有祛風殺蟲、利尿作用。苦參10~12克煎湯飲服,有益醒酒。

  葛花為葛藤的未開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飲酒過度引起的頭痛、頭昏煩渴、胸膈飽脹等症。

  五味子性味酸、甘、溫,有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之功。五味子10~12克水煎飲服可解酒。

  肉豆蔻味辛溫,有收斂止瀉,溫中行氣、消食之功。取肉豆蔻10~12克煎水飲服,可治醉酒後脘腹飽脹,嘔吐等症。

  烏梅性味酸、澀、平,有斂肺、澀腸、生津之功效。取烏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後煩渴。

  桑葚性味甘微寒,具有滋陰補血、潤腸作用。解酒時可取鮮桑葚150克搗汁飲用。

  白豆蔻性味辛溫,具有化濕健胃,溫中止嘔,行氣寬滿的功效。取白豆蔻10~12克水煎飲服,可除醉酒引起的嘔吐。

  白茅根性味甘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作用。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

中醫看勞逸過度

  勞逸結合有度,是維持健康的必要條件。適度的勞動和體育鍛煉,有利於氣血的流通,可增強臟腑功能和體質;適當的休息,有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維持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若過度勞累和安逸,則不利於健康,有時甚至可導致臟腑氣血的失常而引發疾病。

  (一)過勞

  過勞,主要包括勞力過度、勞神過度、房勞過度和久作傷損四個方面。

  1.勞力過度

  勞力過度,是指持久地從事繁重或超負荷的體力勞作,積勞成疾;或突然用力過度與不當,而造成傷損。勞力過度致病,一方面「勞則氣耗」(《素問·舉痛論》),損傷臟腑精氣,導致髒氣虛少,功能減退。由於肺為氣之主,脾為生氣之源,故勞力太過尤易耗傷脾肺之氣,常見肢體睏倦,少氣懶言,喘息汗出,形體消瘦等症。另一方面,勞力太過容易造成肌肉筋骨等形體的傷損,出現肢體的腫痛、功能受限等症。

  2.勞神過度

  勞神過度,是指長期用腦過度,思慮勞神而積勞成疾。心主血脈而藏神,思慮無窮,勞心太過,易使陰血暗耗,心血虧虛,神失所養而見心悸、心煩、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等症。脾在志為思,故思慮太過常損傷脾氣,使脾失健運,而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倦怠等症。此外,勞神過度尚可導致心肝血虛或心腎不交等病理變化。

 

${FDPageBreak}

  3.房勞過度

  房勞過度,是指性生活不節,也包括頻繁手淫,或婦女早孕多育等,以致傷損。恣情縱慾,房勞過度,最易耗傷腎精,損傷元氣,甚至出現未老先衰之象,臨床常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神萎靡,或遺精、早泄、陽痿,或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等;甚則出現骨蒸潮熱,肌肉消瘦,發為虛勞。明·龔廷賢《壽世保元·虛損門》即指出:「人有入房縱慾,不知葆澀,以致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兩足乏力,膝細腿搖,皮聚毛落,不能任勞,難起床蓆,盜汗淋漓,此損精而成癆也。」

  4.久作傷損

  久作傷損,是指長時間從事某種活動,或保持一種姿勢勞作,造成機體損傷而成疾。《素問·宣明五氣論》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一般久視可耗傷肝血,目失濡養,而致視力下降,視物昏花等。久坐可致脾胃氣滯,心肺氣血運行不暢,腸道氣血郁滯,出現食少乏力,精神不振,或腰痛、腰膝關節酸軟,或因氣血郁滯,血脈迂曲,而致下肢酸脹麻木等。經常低頭勞作,則可導致頸椎病。

  (二)過逸

  過逸,即過度安逸,指不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以及腦力上的鬆懈。過逸致病主要是導致氣機不暢,使脾胃功能呆滯,心肺氣血運行不暢,可見食少,胸悶腹脹,精神不振,肌肉鬆軟,形體虛胖等。日久亦可形成氣滯血瘀,水濕痰飲內停等病變。其次,過度安逸,陽氣失于振奮,會使臟腑組織功能減退,久則體質虛弱,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臨床常見動則心悸,氣喘汗出,工作能力下降,而且易於繼發其他病證。另外,過度安逸還會使人精神懶散,意志消沉,產生失意和寂寞感,易致七情內傷之病。此外,作息無常,違背勞逸結合、弛張有度的正常生活規律,可擾亂人體臟腑功能及氣血運行的正常規律,引起多種身心失調性疾病。綜上所述,中醫對內傷病因的認識,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重「中和」、「中節」、「有度」 的特點。七情、飲食、勞逸,均為人類生存所必需,但均應適度有節,既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

婦科崩漏小偏方—艾葉生薑煨雞蛋

【原料】艾葉15克 生薑25克 雞蛋2個

中醫五臟和實際解剖位置不一樣

《素問·刺禁論》云:「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里,脾之為使......從之有福,逆之有咎。」但是隨著中醫解剖的發展,歷代醫家漸漸明白,肺居膈上,肝居膈下,肺在上而肝居右肺下。誠如《十四經發揮》云:「肝之為髒......其髒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貫脊之第九椎。」《醫學入門》云:「肝著右脅下,膽附於肝。」因此後世醫家曾對「肝生於左,肺藏於右」之說提出質疑,時至今日否定之聲仍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