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操作:小腹和腳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臍是人體精氣比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醫里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闕」。周圍分別還有中脘、關元、氣海等穴,輕輕揉按,對調整人體氣血、改善體內臟腑功能都有好處。
中醫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講究的就是在醒後、睡前分別揉按小腹周圍,長期堅持,可增加腸胃蠕動、增強脾胃功能。對小腹進行適當的熱敷也能達到保健效果。可用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鐘後取下,每天堅持敷1~2次。
捏腳底促進血循環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隔兩三天用熱水泡泡腳,每次半小時,可以起到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氣血運行的中藥,效果會更好。
如將當歸、紅花、三七,川穹、丹參各少量包進紗布,做成中藥包,提前放入熱水浸泡,約半小時後即可泡出藥效,而後還可加點白酒或醋。常失眠的人,特別推薦一試。用一側手掌的大魚際(手掌上大拇指與手腕間的突起處)揉按對側腳底的湧泉穴,既有保健作用,還能活動手腳。
功效最全:雙耳和脊椎
搓雙耳全身都受益耳朵就像一個倒立在子宮中的胎兒,耳垂代表頭眼部,耳外緣為軀幹及四肢,內側是內臟器官。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對其所對應的軀體或內臟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醫講「腎開竅於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對強腎效果更好。按摩耳朵應用力輕柔,通常以揪、揉、拉為主,時間以5分鐘為好,不要超過10分鐘。
推脊椎增強免疫力脊椎及其兩側,是人體兩條最大的經脈之一——督脈的行經之地,且有肝腧、腎腧等重要經絡通過,屬陽經匯集之處。護好後背,不受寒涼,身體則不易患病。平時可由家人幫助,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來回推拿脊柱及兩側,可邊捏邊向前推進,或拍打前進,每次5分鐘即有疏通經脈之效。
最易忽略:腋窩和前胸
按腋窩寧神寬心胸腋窩是人們平時很少觸及的部位。中醫認為腋窩處有一個重要穴位,名為極泉,針灸或按摩極泉有寬胸寧神的功效。西醫則發現,腋窩處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因此,常按腋窩,可以改善血液供應、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
按摩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按摩腋窩各15次,然後換左手按摩右側腋窩,每次持續3~5分鐘即可,手法必須輕柔,以免損傷局部的血管和神經;二是彈撥,抬高一側手臂,把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可時快時慢變換節奏,並左右交替進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體陰氣所匯之處,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寬中理氣的作用,還對改善人體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可以採取虛掌輕叩輕拍的方法來保健。將五指併攏、掌心中空,對準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鐘。但應當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臟器,要注意力道,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心悸疾病的主要患病類型
生理性心悸
這是常見的。例如,精神緊張,無論是興奮還是恐懼,都會因為神經系統的特殊作用,促使心跳加快,引起心悸。這種心悸沒有病理基礎,不是由於疾病引起,持 續的時間不會太長,無須處理。劇烈運動也會引起心悸,因為劇烈運動要求血液輸送更多的能量與氧氣,心臟必須加快跳動才能輸出大量的血液。
平時鍛煉有素者,心臟功能有足夠的儲備,就可能不會感到心悸;平常不愛鍛煉者突然參加劇烈運動,就會力不從心而出現心悸。生理性心悸在去除刺激因素之後,馬上消失。
心臟外因引起的心悸
有些疾病,如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出血。更年期綜合徵等,也可引起心悸。發熱病人常伴有心跳加快,因為發熱時,病人基礎代謝增加,發熱消耗了大 量的營養物質與氧氣,只能靠心臟加強工作,多輸出血液來彌補。退熱之後,心悸自然會好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由於基礎代謝增加,也會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加強,有的病人還會伴有心律失常,病人自然會感到心悸難受。
貧血與出血引起的心悸,是因為血中紅細胞數量減少後,血液運輸氧氣和營養的功能難以完成,機 體便只能讓心臟加大工作量加以彌補。更年期婦女出現的心悸,與內分泌系統功能變化有關,一般經過2-3年或適當治療後可好轉。其它的疾病,如神經衰弱,肺 部疾病等,也會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悸現象。
心臟病引起的心悸
心臟本身有病,不管是心肌。心內膜。心臟 瓣膜。心包,或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的某一部分發生疾病,都會影響心臟功能。心臟本身有病的情況下,必須加快收縮才能完成任務,以致產生心悸,引起心悸的心臟病,常見的有急性或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或心包炎等。
對年輕人來說,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 心臟病。患有心臟病的病人,除感到心悸之外,還會有氣短,心前驅疼痛不適,四肢或口唇青紫等症狀。病人在休息時心悸減輕,
心悸發生的機理
關於心悸發生的機理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心肌收縮力、心搏量的變化及患者的精神狀態、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種因素有關。心律失常時患者可因心率過快、過緩或出現心律不齊而感到心碎。在高動力循環狀態下,由於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搏量也相應增加,使心肌在收縮期緊張度增高,產生心悸。
另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較易出現心悸,如輕度體力活動、偶發早搏等情況下即感明顯的心悸,而正常情況下只有在劇烈活動或強的精神刺激時人們方可感覺到,且持續時間短,經休息後心悸很快消失。
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也常導致心悸的產生。當注意力較集中時,患者較易出現心悸,可能與此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引起心搏量及神經敏感性增強等因素有關。
談談心悸都有哪些特點呢
心悸症狀的出現,主要是發生在患者的心臟部位,會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現象,這種情況如果長時間的存在,就會讓患者的身體下降的比較嚴重,甚至會有食慾減退的現象出現,需要及時的進行鎮心安神治療,那麼,心悸都有哪些特點呢?
心悸患者的飲食原則
心氣虛弱型:常感心悸氣短,動則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納減少,或四肢不溫,舌淡苔白。宜常食用溫陽益氣之物,忌食生冷滋膩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