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線1:新鮮食材處理按次序
在家煮飯,最重要的就是食材新鮮,因而,買回來的蔬菜、魚肉等應該儘快處理,處理食材也應按一定次序。
1、先洗水果、瓜類、葉菜、根莖類蔬菜;在洗瓜類蔬果時,最好用小刷子將外皮刷乾淨,因為瓜皮的細菌容易在蔬果切開時進入內部造成污染。
2、清洗豬牛羊和家禽肉;
3、為避免交叉污染,最後才是最易受污染的魚、貝等水產類。
tips:易腐敗食物,如含水量較高或富含營養成分且未經殺菌加工的肉類、魚類、家禽類、蔬菜、水果、雞蛋、乳製品等。這類食品應該儘早處理完後放入冰箱冷藏。
防線2:接觸不同食材,應勤洗手
據統計,大部分食物中毒都是因為處理食物時,廚子沒洗手而造成的。專家建議,不僅在接觸食材之前要洗手,在處理生熟食材和不同種類食材之間一定要記得洗手。因為接觸了生食品或食物原料之後(生豬肉或生家禽產品)不洗手,然後又去摸已經做好的熟食品,這期間就很容易污染食物。
在做菜過程中,以下情況必須徹底洗手——
(1)開始接觸食物之前;
(2)大小便之後;
(3)接觸生肉、蛋、蔬菜及不乾淨的餐具、器皿之後;
(4)休息、打電話以後或在做飯中間去幹了別的事情,比如拖地等。
防線3:一次只處理一道菜
你是否習慣這樣做菜呢——習慣一次性地將要烹飪的食材都擇好、洗好,常常是砧板剛切了肉,再用水龍頭沖一下,又準備切魚、切蔬菜,有時候忘了洗砧板,一次性把所有的食材都處理好。
實際上,這種方式很容易造成食材中細菌、微生物的交叉污染。比如淡水魚、淡水蝦常常帶有肝吸蟲的活囊蚴,使用切過生魚的刀或砧板切熟食物或用過生魚的器皿盛熟食物也會受到感染。
在做菜過程中,建議這樣做——
1、最好一次只處理一道菜。比如紅燒魚,就把魚和所有的配菜都一次性處理好,做完了這道菜,認真清洗砧板後再做其他的菜。另外,在做菜的過程中,生熟分開,避免熟食品受到生食品的污染,不使用同一塊案板或同一把刀處理生肉和熟食品。
2、不要將生肉和尚未洗清的食材直接放在水池或灶台上,而最好用容器盛著,避免污染其他食物。盛放生肉的容器清潔後方可盛放熟食。
防線4:砧板、抹布用完立即清洗
刷鍋洗碗人人都會,可是對於抹布和砧板,大多數人也不太在意,實際上,因為餐用具未能徹底洗滌、消毒引發的食物中毒早有報道。餐具主要包括刀、砧板、鍋、瓢、勺等,以及盛放食品的各種托盤、筷子、杯子、抹布等。清洗餐用具時的程序一般有四個程序——
(1)一刮。將剩餘在碗、盤、鍋子裡的食物殘渣等污物倒入垃圾桶里,並刮乾淨。
(2)二洗。將刮乾淨的餐具用溫熱的鹼水或在水裡加入適量的食品洗滌劑清洗乾淨。
(3)三沖。用流動水衝去殘留在餐用具內的食物殘跡、油膩、鹼液或洗滌劑。
(4)四消毒。用加熱或化學消毒的方式給餐用具消毒。對於砧板和抹布的清潔,建議廚房多備幾條用途不同的抹布,用來擦手的、擦灶台的和擦碗碟的,不能混用,而且每天用完的抹布都應該清洗乾淨並晾乾。砧板種類不同,用途也不同。比如木頭砧板,適合切生食;塑膠砧板不易有刀痕,適合熟食。砧板同樣要清潔乾淨後晾乾。
防線5:不宜長時間儲存食物在冰箱
1、控制細菌繁殖。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凍。溫度控制在2℃—8℃,可抑制大部分細菌的繁殖。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斷氧、不重複被污染,其冷藏效果更好。
2、冰箱不是保險箱,放入冰箱的食物,如果時間太久,也會發生變質。而且一經解凍的食物,一旦回到致病菌適宜生存的溫度,就會再次產生食物中毒的危險。所以,建議根據每種食物適宜的溫度貯存。
3、冷藏食品應保質、保鮮,動物食品食前應徹底加熱煮透,隔餐剩萊食前也應充分加熱。
防線6:食物必須有效煮熟
高溫殺菌。食品在食用前進行高溫殺菌是一種可靠的方法,其效果與溫度高低、加熱時間、細菌種類、污染量及被加工的食品性狀等因素有關,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網傳「穿衣法則」不靠譜?穿衣越緊會更冷?
網傳「穿衣法則」不靠譜
「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是6℃,稍厚彈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等,若溫度為22℃,那麼給孩子穿件短袖T恤加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
隨著氣溫驟降,這條「數字化穿衣法則」在微博上被廣泛轉發。該「法則」是杭州一位中醫人士所總結,其大致思路是:當氣溫下降到某個溫度時,加穿的那件衣服(以加穿後體感舒適、不冷為準)就相當於這個溫差。這種說法是否科學?衣服是否能代表溫度?記者進行了兩次實驗。
升溫實驗:
室內溫度9℃、無風狀態,記者將實驗溫度計分別包裹進羽絨服、棉服、羊絨衫、厚棉毛衫(保暖秋衣)里,各15分鐘。
結果顯示,升溫幅度均微乎其微,只有羊絨衫環境下實驗溫度計升溫超過1℃,大約為1.5℃,其餘衣服環境下的變化很小。
降溫實驗:
鑑於升溫實驗的結果不明顯,記者在同樣室溫為9℃的無風環境下進行了第二次實驗。這次先用熱水將實驗溫度計的指針定格在40℃,再分別包裹在羽絨服、棉服、羊絨衫、厚棉毛衫里,各10分鐘。
結果顯示,試驗溫度計在羽絨服、棉服、羊絨衫、厚棉毛衫環境下的溫度分別降至12℃、11℃、13℃、10℃,且均大於室溫9℃。
實驗結論:
在室內低溫、無風環境下,衣服讓實驗溫度計較明顯升溫的設想沒有成立,衣服能在減緩降溫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中羊絨衫的保溫效果相對更好,「穿衣法則」中用數字代表某類衣服保溫性的說法並不科學。
讓密閉空氣來保暖
據紡織工程專業畢業、現從事羽絨服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汪洋介紹,衣服的保暖性與材料的含氣量、透氣性和厚度有關,穿衣能保溫主要是通過降低熱傳導來實現的,衣服層間的熱傳導由衣料中原料纖維的導熱係數和其間空氣的導熱係數共同決定,而空氣是可利用材料中導熱性最低的,因此保暖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穿含有較多空氣的衣服;並保持這些空氣。
他舉例說,羽絨服通過密封性好的面料和填充的羽絨共同構成了一個保暖的空氣層,這和空心磚的保溫原理類似。羽絨具有蓬鬆、多孔、含氣量高的特點,新羽絨服比穿過很長時間的羽絨服更蓬鬆,所以更暖和,但並非羽絨越蓬鬆保溫性越好,有一定限度。
裹得很緊並不暖和
「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暖和。」汪洋說,有時候將兩三件外套穿在一起,又裹得很緊,保溫作用反倒不明顯,會讓人覺得更冷,這是因為衣服夾層之間的空氣變得很少,失去了那個空氣層,熱傳導加快。
果殼網網友、戶外達人「_whyCD」對此形容說,這就像過河一樣,如果河中間有很多淺灘(好比空氣層),你要重複「游一下爬一下跑一下」這個過程才能到對岸,如果沒有淺灘,就直接游到對岸了。
汪洋建議,貼身穿薄而軟的衣服,中間穿蓬鬆而保暖性高的衣物,外層穿防風防水的衣服;並且儘量繫緊領口、袖口和下擺,減少衣服內的空氣對流,其中領口處的熱量散失相對最大,因此最好戴一條圍巾保溫。不能顧頭不顧腳。在戴上帽子以減少頭頂熱量散失的同時,最好穿一雙底子厚的鞋,避免「寒從腳下起」。
新年狂歡醉酒怎麼辦?醒酒十大妙方與五大誤區
十大醒酒飲食妙方
1、食醋醒酒
食醋50克,紅糖25克,生薑3片,煎水服。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於酒中的乙醇與食醋中的機酸,隨立腳點消化吸收,在人體的胃腸內相遇而起醋化反應,降低乙醇濃度,從而減輕了酒精的毒性。
2、食鹽醒酒
飲酒過量,胸膜難受。可在白開水裡加少許食鹽,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3、芹菜醒酒
芹菜擠汁服下,可去醉後頭痛、腦脹和顏面潮紅。
4、綠豆醒酒
綠豆適量,用溫開水洗淨,搗欄,開水沖服或煮湯服。
5、甘蔗醒酒
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6、柑橘皮醒酒
將柑橘皮焙乾、研末,加食鹽1.5克,煮湯服。
7、生薑醒酒
酒醉後有噁心嘔吐者,取一小塊生薑含於口內,可止嘔吐。
8、橄欖(青果)醒酒
橄欖10枚,取肉煎服。
9、牛奶醒酒法
醉酒者可飲些牛奶,以便使蛋白凝固,保護胃黏膜,減少對酒精的吸收。
10、鮮藕醒酒
鮮藕洗淨,搗成藕泥,取汁飲服。
五大醒酒誤區
1、強行催吐
酒要從消化道排出,具體有兩個出口,一個是口,一個是肛門。一般人喝醉酒會嘔吐(或者想吐),也不要嘗試去壓制這種反應,因為嘔吐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它在為邪氣尋找出路。此時我們要因勢利導,把它吐出來。但也有些人喝醉時,並沒有想吐的感覺,這時不要強行探喉催吐,否則可能會造成賁門撕裂或急性胰腺炎。這時候,我們可以服用一種促進胃腸動力的藥(如嗎丁啉等)。能促進含有酒精的食物迅速通過小腸,從而減少胃腸道對灑精的吸收。
2、洗澡醒酒
醉後不宜洗澡,熱水澡和冷水澡均不好。熱水澡易導致熱氣聚集在人體內不散發,導致惡性嘔吐甚至暈厥、血管破裂;洗冷水澡會使肝臟來不及補充血液中消耗的葡萄糖,血管受冷水刺激收縮,會導致血管破裂、感冒等症狀。
3、濃茶醒酒
酒精進入人體內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會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當人醉酒時,這種興奮作用會加劇轉變為一種不良刺激。而茶葉所含的茶鹼、咖啡因同樣具有興奮作用,這對醉酒人的心臟來說,等於火上澆油,更加重了心臟負擔。
4、汽水醒酒
汽水對人的胃腸有損害,會刺激胃黏膜,減少胃酸分泌,影響消化酶產生,甚至會導致急性胃腸炎、胃痙攣。有些患有腸胃病的人,在醉酒後又大量喝汽水,會造成胃和十二指腸大出血。血壓不正常的人,在酒後喝汽水,可導致血壓迅速上升。
5、吃解酒藥
吃藥的速度趕不上酒精進入血液的速度。酒喝入腸胃後,不到5分鐘就能進入血管,迅速擴散到全身,酒精流經之處——肝、胃、心臟、大腦均可造成損害。吃「解酒藥」時,酒精早已進入血液,解酒藥來不及發揮作用。即使喝完酒立即吃解酒藥,藥物的吸收速度遠遠比不上酒精擴散速度。
編輯推薦:
服中藥階段莫貪杯 快速有效的解酒方法
年終應酬飲酒「肝悲」 教你科學喝酒解酒護
男人酒後解酒的9種最佳養生品
警惕新年16大飲食誤區 教你節日科學飲食
春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中國春節都是大魚大肉的,那麼春節飲食需要注意哪些呢?春節要如何飲食呢?
灰霾影響猛於非典 回家謹記皮膚「洗刷刷」
近日,PM2.5又成焦點。鍾南山院士接受記者訪問關於灰霾天氣問題之時,他表示:灰霾不光是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都有影響。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離,大氣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