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於用藥的秋季按摩除燥法 讓你水潤過金秋

「十一」過後,天氣變涼了,不少人總感覺渾身不舒服:口乾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潤;鼻腔有乾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痒痒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量的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乾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現。這時你的體內已經出現「燥氣」預警信號,應該立即採取措施。

現代醫學認為,秋燥與內分泌失調、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有關。中醫認為,燥是無形之邪,體質陰虛、氣虛的人,容易產生虛熱,熱易傷津。

■乾燥綜合徵與秋燥有區別

乾燥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淚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乾口燥。臨床上病人出現唾液及淚液分泌減少,表現為眼及口的乾燥。乾燥綜合徵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腺體外的臟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腎臟、肌肉、關節、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因唾液腺病變而出現的口乾、多發性齲齒、腮腺炎等症狀,稱為口乾燥症。因淚腺受累使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從而出現眼乾澀、有異物感、少淚等症狀,稱為眼乾燥症。

乾燥綜合徵可單獨存在,也可發生於另一種診斷明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症等。前者稱為原發性乾燥綜合徵,後者稱為繼發性乾燥綜合徵。因此,對於乾燥綜合症狀的人,判斷是否患有乾燥綜合徵,還要檢查其有無自身免疫性缺陷,或合併其他系統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確是秋燥症還是原發性或繼發性乾燥綜合徵。

預防秋燥:補水為主輔以按摩

一、如何補水:

1、想擁有水嫩肌膚,首先要從飲食上下工夫,多喝水質好的溫涼開水;其次要少吃辛辣食品、牛羊肉和蔥蒜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西紅柿健胃消食抗衰老,胡蘿蔔可以減輕皮膚乾燥,建議常吃。具體的預防可以從生活上注意。如增加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鹼性食物的攝入。

2、要注意飲水。皮膚細嫩滋潤程度與其水份含量有關。人體水份減少時會出現皮膚干、皮脂腺分泌減少,使得皮肝失去彈性,甚至出現皺紋。因此,為了保持皮膚的濕度,應該注意補充水分。

3、秋冬的沐浴次數也不要太勤。入秋後適當減少沐浴次數。因為洗澡過多,會把人身體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油脂洗掉。在南方,即使每天堅持洗澡,但也不要每次使用沐浴露,因為沐浴露很容易把身體僅存的油脂洗涮掉。此外,沐浴的水溫以24℃至29℃為宜,水溫過高皮膚表面的油脂更易被破壞,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乾燥的程度,給皮膚帶來損傷。洗浴時間不宜過長,盆浴20分鐘,淋浴3至5分鐘即可,否則皮膚表面容易脫水。

二、勝於用藥的秋季按摩除燥法

在風乾物燥的秋季,為了避免出現口乾鼻燥、皮膚乾燥、咳嗽少痰等症狀,可以試試中醫按摩法,通過按摩刺激有關的經絡穴位,可以達到扶正固本、消暑除燥、全身調理的目的,效果甚至勝於用藥。按摩的具體方法如下:

1、用舌尖反覆卷摩牙齦內外,直至滿口生津,然後將津液咽下。

2、手掌微屈,手指自然併攏,輕輕拍擊胸部,雙手交替進行。

3、單手或者雙手重疊著放於腹部,先按摩臍部、小腹部,然而反覆按摩整個腹部。

4、雙手掌小魚際分別放在腰部兩側,然後上下摩擦,擦至局部發熱為止。

5、用手掌小魚際著力,摩擦腳心,兩腳交替進行,至腳心發熱。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寒露養生:順應氣候全面調整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寒露時節多吃養肺食物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少食辛辣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寒露時節保持樂觀心態

秋天萬物肅殺,人的陽氣從表皮開始往內收,汗毛孔逐漸閉合,影響到肺的功能(肺主皮毛),人容易悲傷。在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與內臟的關係中,悲正是肺之志。因此,悲,傷的是肺,悲的情緒易影響到肺的宣發功能。再加上秋風肅殺,淫雨霏霏,面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更容易使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和在外遊子觸景生情引起淒涼、憂鬱及悲愁傷感的心緒。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寒露時節多做運動

寒露時節可趁著漸寒的天氣多做運動。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若在冷處進行,也是一種耐寒鍛煉,還可結合空氣浴做深呼吸運動。寒冷使血管收縮,運動發熱又使其舒張,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並延年益壽。運動至身體出微汗即可,此時不要脫衣摘帽,以免寒風中感冒。可在運動前穿著略薄一些,這樣可避免運動時出大汗。

雙腳麻木或是糖尿病 身體有十四種病腳先知

腳雖然不大,其骨骼數量卻占人體骨骼總數的1/4。每隻腳有33個關節,100多條肌腱、韌帶,數不清的神經與血管和心臟、脊柱及大腦相連接。因此,看「腳」可以快速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小編提示您關註腳上14個不容忽視的健康信號。

1、腳指甲輕微下陷:

貧血症狀。如果體內缺鐵,腳指甲就會顯得蒼白、易折斷,出現不規則的凹形或勺子狀的壓痕。補鐵時最好同時服用維生素C,加速鐵元素吸收。

2、腳面和腳趾無毛:

可能是血管疾病。當動脈硬化使心臟不能把足夠的血液輸送給腳時,腳上就會「寸草不生」。供血不足還會讓人感覺不到腳的脈搏,站立時,腳面是紅色的,一旦抬起,立刻變白。

3、腳經常抽筋:

缺鈣、鎂、鉀等微量元素。為了避免抽筋,睡覺前最好伸展一下腳丫,然後喝杯熱牛奶補鈣。抽筋後除了按摩,也可以敷冷毛巾或擦酒精讓肌肉放鬆。

4、腳傷總不見好:

可能是糖尿病。不斷升高的血糖破壞腳部神經,讓人對腳傷沒有太大反應。如果不及時處理,最終會導致截肢。

5、腳寒:

貧血或甲狀腺問題。40多歲的女性尤其容易出現。腳冷的同時還會感到疲勞、抑鬱、皮膚乾燥。

6、腳指甲厚重、發黃:

嚴重的真菌感染。治療不及時,指甲將變黑、發出難聞氣味。糖尿病、血液循環不暢、免疫力下降者最易「中招」。

7、大腳趾突然增大:

可能是痛風。痛風通常由尿酸過多引起,而尿酸多存在於體溫較低的部位,尤其是離心臟最遠的大腳趾。

8、雙腳麻木:

糖尿病或過量飲酒,導致雙腳周圍神經病變。這種麻木有可能傳染給胳膊和大腿,雖然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但可通過鎮痛劑和抗抑鬱藥緩解。

9、腳關節疼痛:

風濕性關節炎。它通常會先在腳關節或手關節出現病變。疼痛的同時還會感到腫脹和僵硬,常常是兩隻腳一起疼。

10、抬不起腳後跟:

預示神經或肌肉損傷。常伴隨麻木和疼痛,並會擴散到後小腿或脊背下部。

11、腳部皮膚乾燥、脫落:

真菌感染。如果不是很嚴重,經常洗腳,讓其徹底乾燥即可痊癒。嚴重的可吃點口服抗真菌藥物。

12、腳疼得邁不開步:

一般為應力性骨折,表現為腳側或腳掌疼痛,通常由骨質流失、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D、鈣引起。

13、腳趾尖上翹:

嚴重肺部疾病的表現,包括肺纖維化或肺癌。心臟疾病和胃腸疾病也和此有關。

14、腳後跟刺痛:

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老穿高跟鞋、常在堅硬的地面走都容易誘發此病,最好換雙舒適的平底鞋。

秋季腎虛易失眠掉發 幾種食物補腎氣

補腎不僅對男性很重要,對女性來說同樣重要。女性腎氣最盛的時期是21、22歲左右,25歲之後,就開始漸漸衰退。中醫上說「腎主水,其華在發」,腎臟的功能好壞表現在頭髮上。頭髮柔韌有光澤,說明腎臟健康。

眼皮跳或是病!六大奇怪現象當心是身體有隱疾

現代女性都知道要養生保健,可是對養生保健的常識了解有多少呢?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日常保健時出現的問題就能知道答案了。相信很多女性朋友在養生保健時都會遇到很多奇怪的問題。下面尋醫問藥小編和大家一起來如何解決這些奇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