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 薪水如何提才合適?


  談薪,恐怕是初進職場的准新人們在面試中最擔心的環節:說高了,顯得狂妄;低了,現實生存有困難,這之間的把握讓多數畢業生在談薪時極為困惑。 

    6月2日,剛參加完某企業最終面試,從溫州回到武漢的大四學生小文告訴記者,最遺憾的就是在面試中沒能真實地表達對薪資待遇的看法。日前,小文接到溫州某企業的通知,應聘物流管理職位。最後一輪面試有近40名入圍者,其中大部分都是應屆生。小文與一起從武漢去的6名入圍者分在一組,考官有副總、人力資源總監以及物流、財務、銷售等部門的主管。談到薪酬時,在場大部分應聘者都表示「尊重公司的薪酬標準」,少數幾個表明具體期望值的,標準也在1500元以下。 

    記者在採訪時,一些企業招聘負責人也反映,大部分學生在談薪時的姿態擺得太低,過低的期望值反而讓用人單位覺得求職者不夠自信。武昌某文化公司人力資源主管袁小姐告訴記者,一周前,公司招聘文字編輯與市場發行,因為是通過現場和網絡招聘兩個途徑,吸引了不少應屆生報名應聘。 

    「很奇怪的是,面試者在填寫希望薪資時,幾乎都沒超過1000元,甚至一些前期我們很看好的學生,在這方面也表現得極不自信。」袁小姐稱。作為學生,謙虛也好、保留也好,不提過高的薪資期望值,是很安全的做法;但是,作為用人單位來說,對每個崗位都具備已有的預算,是符合該職位職責和付出的價值,也希望能夠看到應聘者真實、自信地表達出自己的期望。「從期望薪資其實可以看出求職者對自己的定位,符合自己能力及潛力的薪資報價,體現的是對自身能力的認可。在談薪時的露怯,我作為面試官,會覺得你給自己的能力打分就這麼低,那我們怎麼敢聘用一個先否定自己的人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馳騁職場 學習歐巴馬秘訣


  美國歷史上最具看點、最有意義的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美國人對歐巴馬做出了歷史性選擇。身為黑人,歐巴馬能夠勝出,為我們希望創業的男士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鑑。這些成功秘訣對於職業生涯很有幫助。 

    1.擁抱科技 

    回過頭來看歐巴馬的成功,你會發現,有效地利用當前科技是他最為聰明的決定。歐巴馬不是第一個借用科技的總統——羅斯福安撫美國民眾的「爐邊談話」,甘迺迪的電視辯論都利用了當時的高科技,但是,新一代網絡的彈性讓歐巴馬在社交網上成了數百萬人的「粉絲」,之前沒有一位總統候選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它是歐巴馬獨有的方式。擁抱科技讓我們感覺首先他是一個可以親近的人,其次才是總統候選人,一個敢於創新不受束縛的總統候選人。 

    忠告:科技不會一成不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果你理解並支持科技趨勢的話,擁抱科技顯然是明智之舉。潛在的網絡很大,令你應接不暇;它需要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擁抱科技意味著擁抱一個不斷變化的體系。 

  2.做個「大」人 

    還記得媒體追問歐巴馬,讓他就薩拉·佩林十幾歲的女兒懷孕一事做出評論嗎?這個男人的回答有很多選項——其中很多選項都可能對他的政治得分有利,但是,他選擇的答案令人讚嘆:我媽媽18歲時便生下了我!這真是一個高尚而誠實的答覆,與你想像中的政治家的回答完全不同。這句話突顯了他寬宏大量的高貴品質。如果歐巴馬趁機抓住機會攻擊佩林是一名偽君子或糟糕母親的話,他會為自己貼上同樣的標籤。 

    忠告:你可能總是落選高大男人榜,但是,你永遠不會失敗。高尚不是被忘卻的行為,但它的稀缺增強了其價值,幫助提高你未來的聲譽。 

  3.敢為天下先 

    當歐巴馬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時,他的作法有種舞台表演的感覺,他沒有選擇傳統的競選舞台,而是選擇演藝大腕演出的現代體育場。這一行為讓我們覺得他不屬於一個枯燥的政治集團,而是來自體育館音樂會的一分子或者美國橄欖球大聯盟的一名成員。此舉通過創造先例,還有助於打造英雄形象。 

    忠告:有時舞台不僅僅是一種背景,它可能對人們的意識有著非語言的衝擊力。1988年,杜卡齊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戴著一頂比他的頭還要大的頭盔,讓他看上去荒謬可笑,形象也因此一落千丈。不當作法只能使你看起來更「渺小」。想辦法讓你鶴立雞群,而不是相形見絀。 

    4.招募比你更有才能的人 

    選擇喬·拜登作為他的競選夥伴是歐巴馬冷靜、理智而且極具策略的舉措。就一個人的力量而言,總統這個角色太大了,政府的成功經常與總統手下的智囊團息息相關。副總統當選人拜登最顯而易見的優勢是他多年的豐富經驗,沒人會認為歐巴馬這一選擇只是為了引人注目。 

    忠告:成功男子會保持自己的核心圈子,這個圈子是由能力和智慧超群的,為他服務並有利於他的人組成,還必定有可以補充他的職業技能不足的人。你沒有必要非得成為你的圈子中最聰明或者最英俊的人不可,你唯一需要做的是,讓這個圈子屬於你。 

  5.學習歐巴馬 

    作為第44任總統,歐巴馬將在未來幾年將做出一項又一項非常重大的決策,身為美國領導人,這些決策可能會讓他成功,也可能導致他失敗,但這些決策提供了一個讓我們學習的機會,我們能從他的決策中學到很多東西,用於我們自己的情境中,幫助我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女學生求職打好「性別優勢」牌


  女大學生在求職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比男同學多。她們往往要面對部分用人單位「寧選武大郎,不選穆桂英」的「性別歧視」、「懂應酬會喝酒」的苛刻要求、「有沒男友」的隱私拷問等種種性別「壁壘」。《南方日報》日前刊出文章,指導女大學生如何化被動為主動,打好「性別優勢」這張牌。 

    人力資源專家專家認為,女性求職也有不少自身的優勢,作為女生來說,應該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分析並確認自己的能力和優勢。 

    「心思細膩、善於交際又有耐性」,某用人單位的負責人稱以上三點是女畢業生得天獨厚的三大優勢。他進一步分析,女性往往普遍具有溫順、和藹、容易與人相處、感情豐富且善於體諒別人的特點,在社交場合或工作協作中表現出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適合從事行政管理、辦公室、公關、推銷等工作。 

    「女生耐得住性子」,他特別強調說耐性在工作中也很重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個人修養好,能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善於與他人合作共事,在相對單調乏味的條件下也仍能堅持長期工作」。 

    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幾家用人單位,他們均明確表示招聘時不會故意排擠女生,不會因性別把優秀人才排除在外。但對一些身體素質要求較強或是風險較高的職業,他們表示只考慮男性。 

    面對激烈的擇業競爭,不少女大學生容易在「女生擇業難」的說法影響下產生畏難情緒。在求職時還沒有嘗試,就擔心自己競爭不過男同學;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氣,又老想著萬一失敗了沒有面子……這種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往往使女大學生缺乏競爭的勇氣和獲勝的信心。 

    與此相應的,部分女大學生還習慣把工作的希望寄托在「關係」上,將工作交由親友包辦,這往往也離不開家長對學生的寵愛,「跑招聘會太累了,一個女孩子家我們不放心」,這也多少造成了女大學生的依賴心理。 

    就女大學生就業而言,專家認為,就算某些用人單位存在性別歧視,從而對女大學生造成心理負擔,壓力恰恰能轉化為女同學找工作的一種動力。他分析,正因為有了這種壓力,女同學在找工作的時候更應從自身優勢出發,大膽與男同學競爭,充分展現女性魅力。 

    專家還強調,就業時一旦抓住一個較為合意的機會就不應輕易放棄。「其實有不少表現不算突出的女大學生,找到的工作雖然也比較一般,但她們懂得珍惜機會,在日後的工作中也做出了不少好成績。」 

    據某網站10月份進行的一項擇業意向調查顯示,女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明顯比男同學要高,特別是那些大學期間表現優秀的女學生,在擇業時給自己設定了不少「門檻」,堅守著以防「自降身價」。 

    要安穩還要舒適,要省城不要鄉鎮——這是大部分女大學生心目中「理想工作」的兩大標準,按照這樣的標尺,女大學生拼命往大城市的行政、人事、文秘等崗位上擠,一些地方的冷門職位問津者寥寥無幾,「冷門更冷」。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一些女大學生自然是三挑四選還沒有找到「婆家」。 

    「所謂理想的工作往往也是要『九曲十八彎』才轉得到的,再說你不去嘗試就不知道什麼是所謂理想的工作。」廣東師範學院學生處洪處長苦口婆心指出,就業觀的轉變首先要調整好期望值,否則很有可能就是期望值越大失望越大。 

    其他高校的就業指導老師也一再強調,一步到位的思想是不現實的,先就業後擇業才是可行之道。聰明的女大學畢業生應該把視線放遠些,不要局限在那麼幾個崗位與區域,一時的順逆也別太計較,做好「從零做起」的準備。「找個工作養活自己了,騎驢找馬,一邊做再一邊往理想的方向靠也未嘗不可。 

    「你同居過嗎?」「你有過男朋友嗎?」如今,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在求職時還遭遇了這樣的隱私「拷問」。面對這樣的提問,大部分女生都表示很尷尬也很無奈。 

    針對女生求職的這一怪現象,不久前某網站曾在網上進行了一次調查。參加投票的女生中,52.31%的女生坦言曾被問過尷尬的隱私問題,「沒有經歷但同學朋友有過」的也有17.74%。用人單位探問隱私和女生求職遭遇性騷擾,已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 

    為什麼用人單位喜歡「拷問」女大學生隱私?廣州一家外企的人事負責人說,其實是想試探對方能否安心工作,「如果求職時有男友且又在外地,那女生說不定干不久也會走人」,他說,這些事情當然應該了解清楚好,不然,單位好不容易招了人,剛上路不久就走了,再重新招人必然是一種浪費。 

    其實,面對隱私問題,回答的決定權在應試者自己。用人單位問的一些看上去與隱私有關的問題,有一些出於考察目的,有一些是出於個人好奇而問的,在求職過程中要善於靈活應對。 

    一位心理諮詢師則說,女大學生初涉社會,一般問什麼都會如實作答。他告誡女大學生,除了個人基本情況要如實回答外,在面對「隱私拷問」時,可以說:「這個問題我有權不作答,請諒解。」舉起自己的保護隱私牌,看對方如何反應?如果對方還進一步糾纏,你可以選擇乾脆地離去;如果感覺機會難得,可以採取機智一點的回答化解,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又不得罪對方。 

    為了爭取主動權,女大學生在應聘前,還可以模擬招聘單位多問自己幾個問題。一定要多設計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以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職場:坦誠最好

求職面試十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