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肝,專家指出,在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中,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春季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節,也是肝病的多發時節。如果不注意情志調攝,肝氣抑鬱,則會生出許多病來。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生中風。而各大醫院的統計數據也表明,每到春天,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病人就會較其他季節多。
警惕肝臟求救的五大信號
徵兆1、容易喝醉
有些人,平時酒量很大,然而現在變得喝一點之後就感覺「醉了」,這種徵兆提醒您肝臟功能下降,肝受損了,肝臟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謝物乙醛。
徵兆2、粉刺增多
人體內黃體荷爾蒙起著促進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臟則能破壞黃體荷爾蒙,調整荷爾蒙平衡。因此肝臟功能降低會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終導致粉刺叢生。
徵兆3、傷口容易化膿感染
肝臟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肝臟功能受損的話,皮膚再生就會受到阻礙。另外,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細菌。
徵兆4、鼻頭髮紅
所謂「紅鼻子」就是鼻頭部分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雖然「紅鼻子」並不一定是肝臟受損導致的,但女性在肝臟功能降低、荷爾蒙紊亂時容易出現「紅鼻子」。
徵兆5、臉色發黑
肝臟對鐵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平時肝臟內積蓄有鐵成份。肝細胞遭到破壞的話,肝細胞內的鐵會流入血管,使血液內鐵成份增加,導致臉色發黑。這種症狀最容易在男性和閉經後的女性身上出現。因此,當出現臉色發黑徵兆時,一定要警惕是否肝受損了,並要及時護肝。
推薦2款美食養肝明目
專家表示,春季時應吃些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立春時,由於冬氣未盡,所以在食療上,提倡以升補為主,同時又要兼顧養肝護肝。
1、乾貝蘆筍:補血養陰、滋補肝腎
材料:乾貝85克、蘆筍200克、文蛤300克。鹽、香油、蔥花。
做法:蘆筍去皮,切段。文蛤吐沙,洗淨,用沸水燙熟後去殼取肉備用。鍋內倒香油燒熱,放入蔥花爆香,先放入乾貝、蘆筍拌炒,再放入文蛤用大火略炒,加鹽即可。
2、韭菜炒鱔絲:溫補肝腎、助陽固精
材料:熟黃鱔絲300克、韭黃150克。植物油、鹽、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澱粉、蔥段、薑末。
做法:熟黃鱔絲洗淨後切段。韭黃摘洗乾淨,切段。鍋內加植物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蔥段熗鍋,再放入鱔絲和薑末翻炒,加入料酒、醬油、鹽、白糖和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鐘左右。待鱔絲入味後,加入韭黃翻炒至韭黃熟透。加水澱粉勾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均勻即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喝水無小事 日常喝水的健康完全手冊
市面上的涉水產品可謂五花八門,礦泉水、礦物質水、純淨水、天然飲用水只能算大路貨,還有諸如竹炭水、月子水、冰川水、弱鹼性水、小分子團水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消費概念。面對這麼多的概念該如何選擇?隔夜水能不能喝,千滾水能不能致癌,這些有關飲水的傳言我們來一一破解。
關於 喝水的兩個誤區
1、誤區一:不口渴不喝水
充足的水分能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循環、排泄的順利進行,還能幫助人維持恆定的37°左右的體溫。平時我們很多人都是要等到口渴時才回去喝水,當出現口渴的症狀時,實際上身體已經丟失了體重的2%水分了,這個時候還會伴隨食慾下降、少尿甚至影響工作效率,所以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讓其參與身體的代謝,也能較少血液的粘稠。因此,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水,要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現在經常吹空調、電扇,更要注意時不時的喝口水。
2、誤區二:晨起不喝水
晨起很多人沒有喝水的習慣,一般在睡前喝的水也比較少。晨起的第一杯水有「救命水」之稱,因為人體在經過一夜的代謝後,晨起的時候身體處於一個嚴重缺水的狀態,身體的代謝廢物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來清潔,同時還能稀釋血液降低粘稠度,老年人晨起的第一杯水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所以,晨起記得喝一杯白水,來補充消化掉的水分。
什麼時間喝水最合適?喝多少水合適?
答:一般時間為早上起來一杯溫開水,睡前一杯水,飯前半小時一杯水,白天的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不喝水,要做到細水長流,時不時的喝上一點水。
一天四個時間喝水防便秘
「一般情況下,成人至少每天要喝4次水。」早晨起床後是補充水分的最佳時間,因為睡了一晚,體內水分大部分已被消耗,此時喝水,既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又能潤滑腸道,有利於排便。上午10點左右,可以再喝1次水,以補充上午活動消耗或排便流失的水分,但最好不要在午飯前大量飲水,否則會影響食慾。下午4點左右,人活動了大半天,體內水分被正午所產生的熱能帶走,這時喝水,可以補充下午活動消耗的水分。晚上8點左右,是就寢前飲水的最佳時間,此時晚餐中的食物水分已消耗了大半,喝水可以沖淡血液,有利於促進夜間血液循環,避免夜間缺水。
當然,這裡說每天至少喝4次水,也不是說每天喝這幾回就行了。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日飲水量應保證在2000—3000毫升,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體水分的平衡。但喝水又忌暴飲,特別是一些心臟功能不好的人,一次飲水量不能過大,應適量多次飲用,每次最好不超過500毫升。所以,在上面提到的時間點喝水,通常以一杯二三百毫升為宜;其他時間內,可不定時插空補水,最終使總量達到2000毫升。
老年人喝水三忌:
一忌:淡鹽水
很多老人喜歡早上起床一杯淡鹽水,美其名曰:排宿便。試問:到目前為止有研究說明鈉離子可以利於大便的排出嗎?鹽是什麼,不就是鈉嘛,我們知道攝入鈉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我們本就該限鹽控鈉,喝水加鹽特別是高血壓的老人更是雪上加霜了。
二忌:運動後立即喝水
運動後立即喝水,會刺激胃部血管平滑肌痙攣,嚴重的會導致胃部出血。
三忌:出汗後大量喝水
出汗會導致鹽分的丟失,這時大量喝水會進一步稀釋血液,導致水分在胃腸部聚積,引起不適。
喝水過量也「傷心」 傷心臟的幾個壞習慣
喝水、午睡、泡腳……這都是保護心臟的好習慣。但也有不少人沒有把握住這些好習慣的度而適得其反。 飲水過量。適量飲水對於每個人都是必要的。但心血管患者過量喝水,會稀釋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心臟不得不加大輸送血液的力度和速度,可能會出現胸悶不適。而且,多餘的水分會從血管滲透到身體各部位,使人體出現浮腫,甚至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因此,心臟不好的患者喝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大量飲水。
午睡不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午睡有利於健康。但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午睡的要求就苛刻多了。比如,時間不宜過長,以30~60分鐘為宜;切忌午飯後立即躺下;午睡時,宜採取頭高腳低、側臥的睡姿,以減輕對心臟的壓力,減少回心血量,防止打鼾;起床後,避免直接起身活動,先在心前區和胸部做幾分鐘自我按摩,防止眩暈。
盲目泡腳。熱水泡腳可使體溫升高,促進末梢血管的血流順暢,並減輕心臟的負擔。但泡腳的時間應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易出現頭暈不適等症狀。
保持泡腳水的溫度略高於人體體溫即可,不要超過40℃。泡腳時間要視年齡而定,對老年人而言,一般泡20~30分鐘為宜。而患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更要注意溫度和時間。
5種家常食物 幫你對抗春季紫外線
進入春季,大約4月開始紫外線含量開始逐漸增強,到了6-8月達到峰值。紫外線不僅會使皮膚黑色素增加,引起雀斑、色斑,嚴重的還會慢慢影響到真皮層,破壞皮膚的膠原蛋白,從而促使了皺紋和皮膚鬆弛的出現。這樣看來,紫外線確實是「美麗殺手」呢!下面介紹5種可以對抗紫外線的常見食物。
睡前不宜多喝水!盤點10個奪命喝水壞習慣
「你會喝水嗎?」——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卻未必做得正確。你喝得水到底安不安全?你的體質該喝什麼水?三杯「救命水」有沒有被你忽略?在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專業委員會主任趙飛虹看來,飲水習慣和方式不正確的「水盲」,在現代人中占據很大比例。「別看喝水是件小事,喝不對也會帶來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