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氣寒冷,孩子很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那麼寶寶發燒卻手腳冰涼怎麼辦呢?
發燒卻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主要是因為寶寶(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此外,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手腳冰涼的孩子抵抗力較差,容易生病。冬季容易寒邪入體,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有可能患上感染性、免疫性疾病。那麼寶寶手腳冰涼怎麼辦呢?
1、正確退燒
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5度,一般不需要用退燒藥物,但應該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
若小兒體溫達到39度時,為防止發生熱痙攣,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治療,或採用物理降溫,如用75%的酒精或溫水擦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血流量豐富的部位,也可以幫助退燒。
2、做好保暖
家長要特別注意小孩子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自然也可以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
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從而導致手腳冰涼。
晚上睡覺前,用熱水讓孩子泡腳20分鐘,腳熱了會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也更容易入睡。當然,泡腳的時候手裡拿著熱水杯,喝點熱水,那麼暖身的效果會更加好。
泡澡時在熱水中加入生薑或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劑等,皆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3、飲食補鐵
貧血的孩子最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因此需要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
①西洋參是一種補氣的良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②芝麻、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
③洋蔥、辣椒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
手腳冰涼的孩子要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多吃堅果、胡蘿蔔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適當吃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進血液循環。
6個月-3歲的寶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階段,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定期體檢。
提醒家長,讓孩子不要偏食,不能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上學的孩子可以準備些餅乾、麵包,或是人參茶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4、運動強身
儘量讓孩子適當參加冬季鍛煉,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和適應能力,孩子一早起來就讓他做做熱身運動,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一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等都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能力。
5、查看病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一些疾病,如貧血、心臟疾病、營養不良等會影響寶寶的血液循環,從而有可能造成孩子手腳發涼,所以家長注意觀察小兒是否有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哭聲弱、活動少和容易疲勞等現象。
小兒手腳發涼,首先看生活環境溫度和衣服是否合適,只要鼻尖和後腦勺熱就是不冷,若寶寶在發熱時常常伴有手腳發涼,這時有手心足心無汗乾燥現象,用手背觸及小兒前額可以感到發熱,則必須及時看醫生。
其實, 小兒容易發生手腳發涼主要是小兒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差,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中難以很好的調節體溫,不太可能是遺傳體質的原因。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寶寶手腳冰冷護理
1、寶寶手腳冰冷護理之飲食方法
手腳涼多是由於末梢循環差所致,常見於體虛或貧血的寶寶。因而冬季除了做好保暖外,還需要從飲食上調節,經常吃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瘦肉、牛羊肉、魚、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大豆、菠菜、韭菜、黑木耳、香菇等等,同時注意葷素搭配可以增加鐵的吸收。6個月-3歲的寶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階段,因此要注意定期體檢,如果確診貧血,要及時服用適合寶寶補鐵用的體恆健牌鐵之緣片,更好的促進鐵質吸收,保證寶寶體內的鐵微量元素需求,以免延誤病情。
2、寶寶手腳冰冷護理之按摩方法
「陽池」這個名字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而經常按摩身上的陽池穴,也可以幫助暖身。陽池穴在人手背的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了。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
3、寶寶手腳冰冷護理之日常保健
3.1、注意保暖:如果家長遇到寶寶手腳發涼的現象,首先要看看是不是穿少了,只要鼻尖和後腦勺熱就是不冷。保暖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
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適當運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另外,給寶寶捂得太嚴實的話,也很容易引起疾病。
3.2、調節室內溫度:寶寶生活在適宜的溫濕度環境裡,手腳就不會發涼。家裡有空調,最好把溫度調到20℃左右,如果溫度太高孩子經常出汗,也很容易引起疾病。
如何調理冰冷體質
如何調理冰冷體質
體寒的症狀
1、內臟下垂,腸道無力,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
2、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
3、不常喝水不會覺得口渴;
4、常覺得精神虛弱且容易疲勞;
5、臉色蒼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風;
6、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吃熱食;
7、常腹瀉,常小便且顏色淡;
8、月經常遲來,血塊多;
9、舌頭顏色為淡紅色;
你有「體寒」嗎?也許你以為體寒離自己很遙遠,但其實,90%的人都會有寒症。除了畏寒畏冷和手腳冰涼外,還有很多隱藏的體寒症狀,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寒是百病之源,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你的身體組織,從而影響你的免疫力、消化力,甚至縮短你的壽命。女人應該如何擺脫寒症,暖養自己?
不要小看寒症 90%的人都有寒症
「寒症」就是「身體畏寒、手腳冰涼吧」?很多人都會這樣隨意地下結論。但其實,寒症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所表現的出來的症狀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們日常所體驗到的一些症狀,如總是對事物有不安感、視物昏花、記憶力衰退、沒有幹勁兒、午間有睡意等,大部分都是「寒症」導致的。
很多人總是覺得身體不對勁,到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疑難雜症。這些人裡面,9成以上都是因為有潛在的「寒症」。
不要輕蔑地認為這只是「有點寒症」。寒症是萬病之源,是能夠動搖人體健康根基的嚴重疾病。「寒症」不僅是身體的一些症狀,更是會危害到心理狀態的非常嚴重的疾病。
女人愛宅 也是寒症表現
偏失、暴食、睡眠不足等生活惡習都會使體內的寒冷能量增加,從而導致寒症產生。一旦身體「寒性」增加,體溫就會降低。同時,身體和精神也會變得沉重、不活躍。這樣一來,消化、代謝等各種身體機能也會停滯,人也會變得不愛活動、懶惰。
其實,我們身邊有不少體內「寒冷能量」增加從而導致「宅」的例子。體內寒氣過度,會導致身心失去恰當的溫和熱,身體方面會出現全身沉重、懶惰,每天昏昏沉沉,睡眠時間很長,沒有飢餓感,消化遲緩等不適症狀。
因此,宅人想要擺脫宅狀態,就要懂得驅趕體內的寒氣。增減衣物、飲食驅寒、熱水浴都是很好的做法。
女人體寒 危害多多
女人最怕的就是「冷」。體寒會導致身體血氣運行不暢,從而導致臉長斑點。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皮膚,皮膚就沒有生氣,粗糙乾燥。最糟糕的是,我們的生殖系統是最怕冷的,體寒會引起宮寒,從而造成不孕不育或影響胎兒發育。
人長期處於寒性體質,還會導致腸胃炎、腹瀉、便秘等症狀,以及頭痛、腰痛、關節痛、神經痛、風濕痛等各種疼痛症狀。
冬天糖尿病人手腳冰冷怎麼辦?
冬天氣溫低,很多人都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尤其是糖尿病人血管不暢通,不但會手腳冰冷,還會生凍瘡。那麼,冬天糖尿病人手腳冰冷怎麼辦呢?
寶寶手腳冰冷會怎樣
冬天手腳易受涼,神經系統掌控受限。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掌管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手腳部的熱量散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