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預防對減少老年肥胖症的發生十分有效,因此廣大老年朋友應該注意。
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又稱普遍性預防(UniversalPrevention),是針對人口總體的措施,應以穩定肥胖水平並最終減少肥胖發生率,從而降低肥胖患病率。通過改善膳食結構和提倡適當體力活動,以及減少吸菸和飲酒等來改變生活方式,最終減少肥胖相關疾病,達到普遍性預防的目的。
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又稱選擇性預防(SelectivePrevention),目的在於對肥胖高危人群進行教育,以便使他們能和危險因素作有力的鬥爭。這些危險因素可能來自遺傳,使他們成為肥胖的易患人群。新加坡對兒童採取這種預防措施後已經使肥胖的患病率從15%減少到12.5%。
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又稱針對性預防(Targetedprevention),是針對已經超重或者有肥胖生物學指標,但仍不屬於肥胖的個體中進行,目的在於預防體重的增加,以及降低體重相關疾病的患病率。已經存在體重相關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等肥胖相關疾病高危因素的個體應成為主要對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痛性肥胖病有哪些症狀?
痛性肥胖病有哪些症狀?簡述如下:
1、本病女性患者占絕大多數,發病年齡多為30~50歲,即育齡婦女,常伴停經過早、性功能早期減退等症狀。主要表現為在肥胖的基礎上,出現痛性結節或脂肪塊,大小不等,脂肪多沉積於軀幹、頸部、腋部及腰臀部,分布不對稱。早期脂肪結節柔軟,晚期較硬。隨著脂肪結節增大,疼痛也隨之加重,同時出現麻木、無力及發汗障礙等。
2、疼痛性質為針刺樣或刀割樣劇痛,呈陣發性或持續性,沿神經干可有壓痛。常伴關節痛,全身性衰弱是突出症狀,但無器質性病變的證據。
3、本病呈慢性進展,常於後期出現精神症狀,如抑鬱和智力減退等,以及精神衰退,並有逐漸發展成痴呆的趨勢。
肥胖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習慣的不規律,糖尿病群體越來越壯大,自然身邊得糖尿病的朋友就多了。不少人發現肥胖的的糖尿病的比較多,瘦小的人不容易患上糖尿病。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1型糖尿愛「瘦」
所說的糖尿病典型症狀「三多一少」(即吃飯多、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輕),主要出現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這類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為胰島素「絕對」不足。胰島素缺乏,人體就不容易儲存能量,於是就會消瘦。這類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發病後體重明顯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進行胰島素替代治療。經過合理治療後,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漸「變胖」直至體重正常。
2型糖尿病「胖瘦皆有」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型則胖瘦皆有。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過胖的「歷史」,發病後體重會有所減輕,但由於體重基數大,因此不那麼明顯。一般來說,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醫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數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稱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細胞多,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異常,游離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島素抵抗。在歐美等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沒有那麼高。所以,即使是輕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襲」。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島素抵抗似乎沒有那麼明顯。但這類患者由於長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長,體內胰島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導致體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變瘦,就是轉成1型了,這是不對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和遺傳,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遺傳背景下由不良方式引發的,所以,二者並不會互相轉化
外瘦內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中國及所有亞裔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並不高,但為何糖尿病的發病率卻一路走高呢?這涉及到一個問題——腹部脂肪。有些人看起來不胖,但其內臟脂肪細胞的數目和脂肪容積卻很高,表現「外瘦內胖」。這類人的一個特點就是腰圍較大或腰、臀比較大,因此也被稱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們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如果不採取限制飲食或增加運動等措施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則可能使胰島素細胞受到損傷,從而促發糖尿病。
肥胖的女性為什麼更容易發生月經不調呢
月經不調的發病率高,很多的女性朋友容易患上月經不調疾病,而肥胖的女性將會更容易患上月經不調疾病,因此受到疾病引發的困擾與危害也是一系列的,希望女性朋友可以重視並了解月經不調更容易發生於肥胖女性的原因,也好相應的進行防治工作來保障健康。
肥胖的膽結石患者如何節食?
對於很多肥胖的膽結石患者來說,減肥節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他們的食場本身就要比平常人要大許多,比較愛吃,減肥往往會有前功盡棄的現象發生。其實肥胖的膽結石患者真的想減下來還是有方法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