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異常中醫稱為「帶下病」。中醫認為,「帶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腎氣素虛,又受到濕熱之邪侵襲胞宮、陰器,導致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引起的。治療上可採用艾灸方法,辨證取穴,療效較好。
脾虛型患者帶下色白,淋漓不斷,面色萎黃少華,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發涼,腹脹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滑,脈緩而弱。可取帶脈、三陰交、足三里、脾俞、隱白等穴。灸帶脈能益氣固攝,調理任督兩脈;三陰交平肝健脾利濕,補腎強精;足三里調理脾胃,利於氣血化生,增強體質,促進康復;脾俞振奮中陽,健脾以助升清降濁,運化水濕;隱白補脾、益氣攝血。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氣,昇陽除濕的作用。
腎虛型患者白帶清冷,腰膝酸軟,乏力,少腹冷墜,溲清便溏,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可灸帶脈、三陰交、關元、腎俞、等穴。帶脈、三陰交補腎健脾,益氣固攝;關元與腎俞配伍可強腎培元,固澀止帶;疏理下焦,清散鬱熱,補益虛損。諸穴合用以達到滋陰補腎,培元固澀之功。
在治療時,將艾條點燃後,右手持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角,點燃一端的艾頭對準穴位處,相距約1寸左右,以局部皮膚感到溫熱、泛紅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條溫和灸15分鐘,連續10天為一療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白癜風艾灸哪個穴位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可供白癜風患者懸著的治療方案也日益增多。白癜風的治療方案不勝枚舉,其中傳統中醫治療的方案也多種多樣,其中白癜風的的艾灸治療就是中醫眾多治療方案中的一朵奇葩。白癜風艾灸哪個穴位?具體怎麼操作?效果怎樣呢?
首先艾灸對治療白癜風卻有好的療效,如果配合排灌和火針,效果會更好。白癜風面積不大,一般治療兩個月左右就能看得非常明顯的效果。具體方法:選用清艾條 先在足太陽膀胱經的背俞穴溫和艾灸20分鐘,然後排灌,每天1次,10次1個療程;然後以平頭針速刺患部,再用中粗火針速刺患部。火針治療每周1次。
治療白癜風就是需要堅持,如果不堅持,這種疾病發展的會越來越多。
同時如果體質下降,也是疾病復發的主要因素。其實任何疾病都可以用艾灸來治療,因為艾灸是扶正氣的,人有病主要是元氣不足,病邪入侵,以往沒有好的治療方式把病邪從體內趕出來,我們只能是任其發展。現在我們知道了艾灸,選擇艾灸應該是扶正氣的最好治療方式。
艾灸扶正氣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很多人有疾病,多與寒邪、濕邪、風邪有關,那麼艾灸對付這幾種病邪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只是艾灸很慢,你需要時間。
另外生病時間久了,病邪就會越聚越多,把正氣破壞的會越來越少,所以用艾灸治療疾病就不能著急。艾灸的同事也可以火針治療,在有白癜風的位置可以火針淺刺,同時散刺。主要是破壞皮下白癜風的再生長,在刺激的過程中,激發正常的皮膚生長。這只是一種表面的治療方式,體內元氣不夠,表面好了還會再犯病,所以提升元氣的治療方式,是治病的根本。
聲帶息肉的艾灸治療
艾灸也是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寶貴的財富,屬於中醫治療方法的一種,臨床上小小的艾灸也發揮了神奇的效果,它對於聲帶息肉也有著顯著的療效,那麼,聲帶息肉的艾灸治療方法是怎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中醫專家的介紹。
1、實熱型
(1)症狀表現:咽喉紅腫疼痛,乾燥灼熱,欲飲水,吞咽感覺不利,伴發熱,惡寒,咳嗽痰黃,舌苔微黃,脈浮數,多為外感風熱與肺胃實熱之證。
(2)灸療原則: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主要取手太陰,手足陽明經穴。
(3)灸療處方:少商、尺澤、合谷、內庭、關沖、角孫、湧泉。
(4)隨症加穴:①咽喉腫痛者,加魚際;②吞咽不利者,加天突;③寒熱頭痛者,加大椎、風池;④便秘者,加天樞。
(5)方義說明:本方具有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的作用。方中少商為手太陰經之井穴,取之以清瀉肺熱,尺澤為手太陰經之合(水)穴,取之以瀉肺經之實熱,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內庭為足陽明經之滎穴,二穴功能疏泄陽明之鬱熱,配以三焦經之井穴關沖,角孫以加強清泄肺胃之熱,更取足少陰之井穴湧泉,以滋陰降火。數穴協用,共奏清泄肺胃之熱而達消腫利咽之效。
2、陰虛型
(1)症狀表現:自覺咽喉不適,微痛干癢,入夜加重,有灼熱感或異物感,面潮紅,虛煩失眠,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2)灸療原則:滋陰降火,清利咽喉。主要取足少陰,手太陰經穴。
(3)灸療處方:太溪、照海、湧泉、魚際。
(4)隨症加穴:①吞咽疼痛者,加天突、虎口;②午後微熱者,加大椎。
(5)方義說明:本方具有滋陰降火、清利咽喉的作用。方中太溪為足少陰經之原穴,湧泉為足少陰經之井穴,照海為足少陰經和陰蹺脈之交會穴,此兩脈均循行於喉嚨,故取上述三穴以滋陰降火,魚際為手太陰經之滎穴,取之以清肺利咽而消腫。
面癱艾灸穴位有哪些
面癱這種疾病最大的危害性就在於它嚴重損害了患者的外在容貌,使得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能夠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大家要多多的積累一些面癱的常識,警惕這種疾病的發病,那麼我們了解一下面癱艾灸穴位有哪些?
臍部艾灸可緩解肝硬化患者病情
臍部艾灸療法:用黃芪、黨參、白朮、丹參、肉桂、薏苡仁等加工為細粉,加水調成藥丸,大小與肚臍相當。將上述藥物搓成藥丸,置於臍部,艾條一端點燃,使艾條燃燒端垂直於臍正上方2~3厘米處施灸,時間20~30分鐘,以溫熱能耐受為度,避免燙傷,每天1次,1月為1療程,連用3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