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
按揉陰陵泉、豐隆穴
隨著降雨的來臨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潮濕的環境,容易讓濕邪侵入人體,專家建議阮伯平時按揉陰陵泉穴、豐隆穴,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約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脹為適度,陰陵泉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取該穴位時,應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取穴姿勢,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陰陵泉是祛濕要穴,豐隆穴為祛痰要穴,二者相配具有健脾祛濕,化痰止咳之效。
藥膳
黨參黃芪燉老母雞
材料:
老母雞1隻,黨參10克,黃芪20克,生薑3-4片,精鹽適量。
功效:
溫中益氣,益氣固表。
烹製方法:
將各物洗淨,黨參、黃芪稍浸泡;母雞下沸水鍋中焯去血水、洗淨,切成小塊,清洗乾淨後稍浸泡,與生薑、黨參、黃芪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煲2個小時,加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
專家點評:
雞肉為甘溫之品,具有溫中益氣、益精填髓之效;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肺脾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等;黃芪甘溫,歸肺經,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之效,與黨參配伍具有補氣健脾之力,本湯品具有健脾胃、補中氣、提高人體免疫力、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等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百病先祛濕 養生選足療
夏季高溫侵襲著人們的身體,一不小心就會得病。其實,很多內科疾病都是由於濕氣太重引起的。足療保健有很好的祛濕功效,夏季堅持足浴還能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下面,一起看看足療的好處有哪些?
百病先祛濕 養生選足療
中醫有雲「寒主收引」,人體共有12條經絡,手腳各六條,分別是足三陰、足三陽、手三陰及手三陽,並互相連接;而中醫認為火熱會向上升,透過溫暖腳部,便能帶動氣血運行,經過連接的經絡,從而溫暖全身。而腳上的足三陰分別與肝、脾和腎有關,而足三陽則與膽、膀胱和胃有關,故加強腳部氣血循環,對各臟腑有保健功效,同時還能減少沉澱於腳底的毒素。
此外,溫水熱力刺激腳底下的湧泉穴,對於改善水腫、失眠和頭痛更有幫助,可謂一舉多得。要加強功效,可利用不同中藥配合製成足浴藥液,熱力更能幫助藥力滲透,有助行氣活血和消腫散瘀,收強身防病之效。
當歸乾薑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氣影響,寒底人士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怕冷的情況更為嚴重。除了進食溫熱補品如羊肉、鹿茸等外,不妨以一些溫和活血的中藥來浸足浴,例如乾薑、附子和吳茱萸均是溫藥,具有散寒止痛和溫經通脈的功效,有助打通經脈,並幫助袪散寒氣,令身體溫熱。若能加強氣血循環,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氣活血的中藥如當歸和黨參等,令氣血暢順運行全身。
材料: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行氣活血,暖身袪寒。
荊芥防風浴:預防外感
天氣轉冷,稍一不慎,身體便容易受病邪,特別是風寒感冒更為普遍。想預防應不時用一些袪散風寒的中藥作食療,又或製成藥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預防風寒感冒,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藥如荊芥、防風、姜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藥,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姜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川芎白芷浴: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藥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蒿本等。白芷和蒿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紓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蒿本1兩。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鐘,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鐘。
功效: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針灸足療適用廣泛
中醫認為「頭痛醫足」、「凡物之本,必在足下」,認識到足部穴位與周身陰陽、氣血、經絡有密切關係,進而研究出足針療法,通過實踐,運用與腦病相關的60餘個新穴位,治療腦中風偏癱、失語、肢體屈伸、痙攣,收到一定的療效。
由於足部穴位敏感性強,反應快捷,感應性強,經絡傳遞信息迅速,所以足針療法具有高效、快捷、安全、適應證廣泛的特點。
1、腦血管系統:腦中風偏癱,高血壓、腦昏迷、失語、視物不清、軟弱無力、走路不穩、一過性意識不清、嗜睡、頭痛、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癲癇、帕金森病。
2、心血管系統:冠心病、高血壓。
3、消化系統:腹痛、膽囊炎、胃腸炎。
4、婦科病:痛經、閉經。
5、骨科疾病:頸心綜合症,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關節痛。
內科疾病浸足療
浸足療法是用藥液浸泡雙足,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春天洗腳可昇陽固脫;夏天洗腳能祛溫除邪;秋天洗腳可潤痛肺腑;冬天洗腳,能暖和丹田。本療法用於防病治病,通過藥、熱摩擦等共同作用於人體足心湧泉穴,使人體經血流暢,心、腎、肝、脾諸臟腑得養,病痛祛除、身體康健。
一、浸足療法的適應症
浸足療法多用於防治人體心、肝、脾、腎、子宮等臟腑疾病,常期應用可有增強心腎功能之效。
二、浸足療法的操作方法
應用浸足療法時首先應辨病辨證選用有效的方劑。用清水將藥物加水煎煮、去渣,待藥液溫度降至40~50度時,將雙足浸泡於藥液中。浸泡時患者可自行用手按摩雙足穴位,每晚睡前一次,每次浸泡20~30分鐘(藥液涼了加溫)。浸泡完畢後用熱水洗淨雙足,毛巾擦乾,平臥並抬高雙足20~30分鐘。
三、浸足療法臨床應用舉例
失眠:磁石、荊芥、夜交藤、丹參、獨活、遠志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水溫約攝氏40度)浸足,每晚睡前1次。
高血壓:夏枯草、磁石、決明子、生龍骨、川芎各15克,草藥煎汁去渣倒入米醋合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
遺精、早泄:熟地、澤瀉、杜仲、防風、巴戟天、公丁香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晚睡前1次。
急性結膜炎:野菊花、木賊草、薄荷葉各15克,煎水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
足部凍傷:桂枝、茄秧、白芷、防風、細辛各15克,水煎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冬天吃什麼下火
冬天吃什麼下火
1、冬天吃什麼下火
山藥,山藥中大量的粘液蛋白不僅可預防心腦血管的脂肪沉澱,同時中醫認為其具有清心安神,補中益氣之功效。冬季易上火之人,可選擇多食山藥粥,山藥羹等。百合,百合是滋陰潤肺之佳品,雖說其口感不是特別好,但是如果能與蓮子一起服用的話,那麼就可達到很好的清除肝火的作用。
另外對於老人,小孩多吃百合粥還可減少呼吸系統疾病,更有利於理氣。苦瓜,苦瓜是寒涼性食物的代表,雖其苦無比但是卻是瀉火的良方,是清熱解毒的最佳選擇。黃瓜,黃瓜汁不僅可美容,同時還可消除肝火,特別是對由於肝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有著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冬天上火 枸杞、當歸等滋補品,可謂「燥上加燥」。
3、冬天人體上火,必須分辨清楚「虛實」
一是,上火有症狀。當你全身燥熱、口唇乾裂、心緒不寧,是個人都知道自己是上火了。二是,症狀分虛實。「上火」有「虛」、「實」之分,提醒朋友,個人如果出現上火的症狀,不能單憑自己的經驗,想當然下判斷,應辨清虛實後,對症「滅火」。
冬天上火喝什麼茶好呢
1、喝紅茶對於預防骨質疏鬆、降低皮膚癌發病率也有獨到的作用,這樣使紅茶的受眾更廣泛。由於紅茶是一種發酵茶,刺激性弱,還特別適合腸胃和身體比較虛弱的人。 專家提醒,喝紅茶時茶葉量控制在3到5克最佳,注意一定要熱飲,最好現喝現泡,如果放的時間長了,營養和口感都會打折扣。上火找綠茶幫忙 冬天氣候乾燥,加上人們喜歡吃油膩、辛辣的食物。
2、綠茶是未發酵茶,性寒,可清熱,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輕度胃潰瘍還有加速癒合的作用,並且能降血脂、預防血管硬化。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愛抽菸喝酒的,還有體形較胖的人(一般是實熱體質),都比較適合飲用綠茶;而腸胃虛寒的人則不宜服用綠茶。口乾舌燥求助烏龍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
冬季上火為何就不能喝菊花茶
1、冬季由於運動量減少、穿的暖等原因,導致火氣增大。面對身體明顯的火氣上升,很多人就想到了通過喝菊花茶來降火。菊花茶有降火的功效,但是在冬季這個寒冷的季節,菊花茶並不是適合來降火,相反在冬季菊花茶喝多了對身體危害連連。其實,喝太多菊花茶可能會加重感冒,因為冬季的感冒多因為受寒引起,再喝性質偏寒涼的菊花茶無疑於「雪上加霜」。
2、喝茶要分季節,菊花茶屬於夏天的茶飲,冬季並不適合長期飲用,因為菊花性涼,冬季氣溫低,人體要以保暖為重,飲茶也應該以溫補型為佳,比較推薦的是紅茶,能幫助驅寒。 有些人冬天比較怕冷,常常手腳冰涼、小便清長、舌質發紅,還容易傷風感冒、拉肚子等等,這類人中醫認為是「陽虛體質」,尤其不適合喝涼性的菊花茶,因為菊花茶會讓他們更加容易受寒。
小滿如何健脾祛濕?
小滿節氣過後,天氣將更加炎熱,降水開始增多。天氣悶熱潮濕,中醫稱之為「濕邪」。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受濕邪的影響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雨季就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膩或黃膩等,中醫叫做「濕邪中阻」。因此,小滿養生要特別注意健脾祛濕。如何健脾祛濕?
春季濕氣重 孕婦吃什麼祛濕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醫生往往就病論病,而不明白病根在於體內的濕氣,胡亂治療,這是更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