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炒菜嗎?6個炒菜陋習破壞營養易致癌

眾所周知,烹飪的方式、火候,會影響食物的營養,然而,操作不當,不僅只是營養被破壞,吃了後,還會增加身體患癌的幾率。關於炒菜的6大傷身陋習,你犯了幾個?

蔬菜先切後洗。

洗菜時,切開後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儘量將水分控干後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儘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做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餚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癌症風險。同時,蔬菜中的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還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足夠熱,可以下鍋了。

炒素菜也加不少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炒菜放很多含鹽調料。

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蚝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可以多用蔥姜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男子14個月打嗝525萬個 長期打嗝是不是病呢

據英國《鏡報》9月5日報道,自2012年7月的一天覺醒之後,愛爾蘭羅斯康芒郡的37歲男子丹尼爾 加爾文便開始持續打嗝,一直到現在,平均每7秒鐘就要打一個,這意味著他在過去的14個月中已經打了大約525萬個嗝。

加爾文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開始打嗝。他稱:「打嗝之前我曾喝高了,但也不是特別多,就喝了一點摻了烈酒的啤酒而已。」

加爾文的打嗝症狀有時輕有時嚴重。奇怪的是,在奇數天裡他會停止打嗝,而在其他一些嚴重的日子裡,他會因打嗝而眩暈、嘔吐、呼吸困難,甚至整夜失眠。「有時睡覺時我都能感覺到床因為打嗝而在搖晃」,加爾文無奈地說到。可憐的他不得不與妻子分開睡,每晚孤枕而眠。

加爾文稱自己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打嗝,使其不發出聲音,好在人前巧妙地掩飾過去。但是一旦當他放鬆警惕,打嗝又會發出難聽的聲音。他說:「打嗝已經占據了我的生活,是我每天大清早醒來做的第一件事。」

經常打嗝是不是一種病呢

噯氣,俗稱「打嗝」、「飽嗝」,是各種消化道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噯氣症狀。

打嗝的原因,多因進食吞咽倉促、受涼或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膈肌暫時性痙攣而產生。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種,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質性改變。也有 外界物質,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進入胃內的空氣過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經因素(如迷走神經興奮、幽門痙攣)、飲食習慣不良(如進食、飲水過急)、 吞咽動作過多(如口涎過多或過少時)等,而胃腸神經官能症、胃腸道慢性疾病引起胃蠕動減弱所致時則發病率頻繁且治療時不易改善。

噯氣在中醫一般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A、食滯停胃噯氣:噯氣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噯聲悶濁或噁心,噯氣不連續發作,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膩,脈象滑實。治療可用枳實導滯丸或保和丸。

B、肝氣犯胃噯氣:噯氣頻繁,噯聲響亮,胸悶不舒,脅肋隱痛,舌苔薄白,脈弦。治療可用柴胡疏肝散、氣滯胃痛顆粒、疏肝健胃丸。

C、脾胃虛弱噯氣:噯氣斷續,噯聲低弱,嘔泛清水,不思飲食,面色?白或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治療可用人參健脾丸。

長期打嗝怎麼辦?

專家解釋,打嗝是因為腦幹、頸椎、胸膈、腸胃任何一個部位的神經受到刺激,都會引起橫膈膜痙攣收縮。特別是在受到寒冷刺激、飽餐、吃飯過快、吃進干硬食物後,都可能出現暫時性的呃逆,這不能算病,大部分的打嗝會在數分鐘後,自動停止。所以一般不必看醫生。

1、喝水彎腰法

喝幾口溫開水,慢慢咽下,並做彎腰90度的動作10~15次。因胃部離膈肌較近,可從內部溫暖膈肌,在彎腰時,內臟還會對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緩解膈肌痙攣,達到止嗝的目的。

2、伸拉舌頭法

打嗝不止時,用一塊乾淨紗布墊在舌頭上,用手指捏住舌頭向外伸拉。此時,會感到腹部有氣體上升,打嗝自然消除。

3、採用深呼吸的方法

比如在進食時發生呃逆可以暫停進食,作幾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時內能止住。

呃逆頻繁時,可自己或請旁人用手指壓迫兩側的「少商」穴。「少商」穴位於大拇指甲根部橈側面,距指甲緣約0.6公分,在黑白肉際交界處。壓迫時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顯酸痛感。患者自行壓迫可兩手交替進行。

4、屏氣法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乾淨的筷子放入口中,輕輕刺激上齶後1/3處,打嗝症狀會立即停止。因為用筷子刺激上顎會誘發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氣,使氣道內二氧化碳濃度,從而干擾打嗝的神經反射活動。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5、按摩有效治呃逆

取一根細棒,一端裹上棉花(如手邊無棒,可用竹筷的細端包上棉花代替),放入患者口中,用其軟端按端前軟顎正中線一點,此點的位置正好在硬、軟顎交界處稍後面。一般按摩一分鐘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6、驚嚇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後背,也能止嗝。因為驚嚇作為一種強烈的情緒刺激,可通過皮層傳至皮下中樞,抑止膈肌痙攣。但有高血壓、心臟病人應慎用。

7、紙袋呼氣法

用一個小塑膠袋,罩住自己的口鼻,進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複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來調節,抑制打嗝。

節假日該不該睡回籠覺 每個人的情況並不相同

節假期間,很多人通宵達旦看電影、打麻將、玩遊戲,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假期剛結束就要連著上七天班,相信很多人早晨起床時都想再睡個回籠覺,直到不得不起床為止。請看——

人在剛睡醒的時候,大腦由抑制狀態向興奮狀態過渡,可此時大腦皮層還會自動發出淺睡眠的指令,讓人想繼續睡覺。此時如果再睡,就是俗稱的回籠覺。醒來後再睡一會兒,然後再醒來,大腦神經活動由抑制變得活躍,會使人醒來後感到精力充沛、頭腦清醒。如果被鬧鐘突然叫醒或強行起床,大腦的興奮過程就很勉強,人會出現精力不足、頭昏腦漲、眼睛乾澀、情緒波動等不適,還可能增加患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醒後在床上休息片刻再起床,或睡回籠覺的做法是可取的。

實際上,每個人的情況並不相同,多數人晚上睡6~8小時就夠了,並不需要睡回籠覺。而有些人喜歡睡回籠覺,尤其是當睡眠時間稍微虧欠時,睡個回寵覺感覺更舒適。筆者就是喜歡睡回籠覺的人。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人吃完早餐或晨練回家後再睡回籠覺。機體在活動後新陳代謝和思維速度加快、肢體靈活性增強,若此時再睡回籠覺,肌肉因活動產生的乳酸等物質不易代謝,容易出現四肢無力、疲乏的感覺。尤其是晨練後迅速入睡,對人體心肺功能不利。

睡眠好不好要看早晨醒來後是否頭腦清醒、全身放鬆、心情舒暢、精力充沛。睡醒後稍有睏倦是普遍的,但正常情況下活動10~20分鐘便會消除。人們在睡眠時間上存在個體差異,短睡者3~5小時,長睡者可達9~11小時。人類原始的天性更傾向於多相睡眠,而不是我們現在習慣的單相睡眠。單相睡眠是指晚上睡覺,白天幹活。多相睡眠是指一天內多次睡眠,如睡回籠覺或午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息習慣,有些人習慣了白天不睡覺,還有的人不睡回籠覺下午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在作息安排上,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晝夜節律是最好的,但在生活節奏快、工作時間不固定的現實生活中,人的睡眠習慣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總體原則是白天感覺精力充沛,身體舒適即可。

研究表明,白天休息對於晚上的睡眠質量是有提高的。因此對於周一到周五因為工作繁忙有些缺覺的人,利用周六周日適當多睡1~2小時,能起到補充睡眠的作用,為下一周的工作蓄積精力和能量。但若周末白天睡覺過多,周日晚上勢必會輾轉難眠,影響下周一的精神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睡眠障礙者,如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不佳、早醒或夢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打鼾)等,需要適當減壓、規律作息、勞逸結合。經過調整睡眠仍存在問題者,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幫助。

睡前禁忌大盤點 看看哪些因素影響了你的睡眠

很多人常常抱怨睡眠不足,因此感到苦惱萬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好很多因素在不經意間就能讓你難以入睡,下面小編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蜂蜜雖是美容佳品 三類人吃錯蜂蜜易變毒藥

蜂蜜營養豐富,是大眾飲食佳品。雖然如此,有的人是不宜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