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盜汗是指入睡後汗出,醒後即止的症狀。有的人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其中若是偶爾盜汗可不必在意,經常盜汗並伴有發熱、咳嗽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夜間盜汗患者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自治。
驗方法:
1、生黃芪 30 克,黑大豆 90 克,白朮 10 克。洗淨加清水 500 毫升,煎至 250 毫升,加食鹽少許,飲汁食豆。
2、浮小麥 30 克,淮山藥 30 克。浮小麥以布袋包,與淮山藥同加水煎湯,代茶飲。
3、浮小麥 15 克,烏梅 10 枚,桑葉 9 克,紅棗 10 枚。 加水煎服。用於陰虛盜汗。
藥膳法:
1、羊肚 200 克,浮小麥 30 克。 羊肚洗淨、切塊,與浮小麥同煮熟,吃羊肚喝湯。
2、浮小麥 50 克,紅棗 6 枚,甘草 6 克,桂圓肉 5 枚。水煎喝湯,吃棗和桂圓肉。
外用法:
1、五倍子 1.5 克,硃砂 0.3 克。共研為細末,冷開水調,睡前敷臍中,次晨去掉。
2、龍骨、牡蠣、糯米各等量。共研細末,布包撲身上。每日數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什麼是盜汗
睡眠中出汗,醒後汗自停的現象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盜汗可分為兩種:
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自汗與夜間盜汗的中醫辨別
中醫的汗證較為常見的有自汗與夜間盜汗。其中時有汗出,動則益甚為自汗;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為夜間盜汗。在現代醫學中,甲亢、風濕熱、休克、結核、低血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病也可引起出汗異常。
對於自汗的中醫辨證調理,分為三種證型:營衛不和、肺脾不足及熱滯於內。
營衛不和的患者,常常汗出惡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常見於表虛之人而冒風受寒,或經常失眠者,遇情緒波動則汗出加重。脈緩,苔薄白。
肺脾不足的患者,汗出惡風,平素易感冒,面白,疲乏,氣短,活動後汗出較甚。舌質淡,脈細弱。
熱滯於內的患者,常表現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飲,面赤顴熱,煩躁不安,或兼有發熱,肢節疼痛,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大。
夜間盜汗的臨床辨證分型多分為:心血不足及陰虛火旺二型。
心血不足的患者,常表現為睡則汗出,醒則汗止,心悸少寐,面色少華,氣短神疲。舌淡苔薄,脈虛。
陰虛火旺的患者,往往出現潮熱盜汗,虛煩少寐,五心煩熱,形體消瘦。女子月經不調,男子夢遺。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小兒盜汗虛汗的臨床診斷
汗證多屬虛證。自汗以氣虛、陽虛為主;盜汗以陰虛、血虛為主。肺衛不固證多汗以頭頸胸背為主;營衛失調證多汗而不溫;氣陰虧虛證汗出遍身而伴虛熱徵象;濕熱迫蒸證則汗出膚熱。
兩種夜間盜汗的鑑別
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