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大暑季節人們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被中暑、腹瀉等疾病所困擾。而大暑養生也就成了人們十分關注的話題,那麼大暑如何做到科學養生呢?大暑季節的養生,歸納起來,就是一個「清」字。
1、心要清,就是精神上要清靜下來。盛夏酷暑炎熱,人體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避免因燥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心靜自然涼。這樣人體才不容易「上火」,頭腦才清醒。
2、清熱解暑,這個多指飲食及藥物。夏季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如果人體內有暑熱,還可以服用一些清熱祛暑的藥物,如桑菊飲、玄麥甘桔顆粒等中成藥。
3、要清涼,這個多指穿著及生活環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衣服顏色儘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衣服的布料儘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散步避免遠途跋涉,應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可漫步徜徉於江邊湖畔,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化解心頭的煩悶,暑熱頓消。
大暑節氣,高濕的「桑拿天」多,公眾要當心中暑,小心防曬。」為了預防中暑,保健專家建議公眾可採用八種大暑養生方法:
大暑養生方法1、中午前後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溫;
大暑養生方法2、避免在烈日下暴曬,白天出門最好打傘、戴帽子;
大暑養生方法3、要充分飲用涼開水、飲料,並加少量鹽,以補充體內鹽分;
大暑養生方法4、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大暑養生方法5、室內要有良好的通風;
大暑養生方法6、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病,增加抵抗力,減少中暑誘發的因素;
大暑養生方法7、可隨身備有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
大暑養生方法8、注意多食含鉀食物。
大暑養生方法有很多。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內,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這樣的特點給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因此,這段時間內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一旦發生中暑,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其喝些淡鹽水、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推薦閱讀:
酒湯相益得彰 大暑節氣養生之道
大暑節氣養生民俗趣味多多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一天中調理五臟的最佳時間 你按時了嗎?
每個人對自己的作息時間都表示沒多大的問題,特別是對於現在很多白領或上班人士來說,很多時間都是規定好的,或者想熬夜就熬夜。但是,你想想你現在走的這個時間表是對自己身體健康有影響嗎?下面提供一天中調理五臟的最佳時間,來看看你有按時做到嗎?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以上就是介紹的一天中調理五臟的最佳時間,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鐘和不按照調理排毒時間做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1.養肝最好的食物:生吃綠色食品,特別是綠豆湯(把綠豆放水裡煮,當水開了以後再煮7~8分鐘,然後喝水,不是我們習慣的把綠豆煮爛,綠豆煮爛後會失去養肝的功效——切記)晚上吃為好。
2.養心最好的食物:紅色食品,特別是紅豆,可以是紅豆豆沙包、紅豆粥、紅豆豆漿。早上吃好。
3.養脾最好的食物:黃色食品,特別是黃豆,可以是豆漿、豆腐、豆腐乾,都是上等的養脾佳品,在西方的醫學界把黃豆列為劣等蛋白,認為黃豆的蛋白質很難吸收,這個觀點只適合西方,對中國人來說,黃豆是非常優質的蛋白質,原因是西方很少吃大米,而中國人是以大米為主食的,當黃豆的蛋白質和米飯一起,就是絕佳的蛋白質。什麼時候吃都好。
4.養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別是大白蘿蔔,白蘿蔔只有生吃才能養肺,切記。什麼時候吃都好。 5.養腎最好的食物:黑色食品,特別是黑豆,黑芝麻,晚上吃為好。
【味道和五臟的關係】
1.酸養肝,但是過酸則傷肝。如醋酸,每天吃點酸作料就好,不要多吃。
2.苦養心,苦味的食物可以泄心火,特別是苦瓜。
3.甘養脾,甜味的食品養脾,比如各式各樣的水果。
4.辛傷肺,辛辣的食品少吃,如果離不開辣椒,則需要控制在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次。
5.咸養腎,鹽是養腎的,但是過咸則傷腎,每天吃鹽控制在6g以內就好。
三伏天灸 三大提醒你不可不知
天灸雖然不包治百病,但對呼吸道疾病、過敏性鼻炎、關節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目前網上瘋傳的自助天灸方,美容院、養生會所的天灸治療又是否能替代傳統的中醫醫院的天灸治療?
三伏天灸話你知:
三伏天貼藥日期:
7月8日(初伏加強), 7月18日(初伏),7月28日(中伏),8月7日(中伏加強),8月17日(末伏)
適應症
1.肺系疾病: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體虛易感體質等。
2.消化系疾病:慢性胃腸炎、消化系潰瘍病、虛寒性胃痛、慢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
3.骨關節病:頸肩腰痛、慢性四肢關節疼痛等,尤其以寒濕性痹痛效果明顯。
4.久病體虛病人可增強抗病能力。
注意事項
1.著裝:貼藥部位主要在頸背部、腹部、腰部、腿部,建議女士們不要穿連衣裙、連身衣,最好是選擇深色的、較寬鬆的衣服。
2.飲食:貼藥當天忌食「發物」,如雞、鴨、燒鵝、牛肉、蝦、蟹、海產品、花生、韭菜、芋頭等;不宜吃冷食,如冰激凌、冷飲等。當天可沖熱水澡。
3.皮膚護理:貼藥後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可外塗皮膚軟膏以減緩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疱,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時前來醫院處理或搽燙傷軟膏。個別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搽抗過敏藥膏或來醫院處理。
不適宜人群
感冒正在發燒的病人、患有惡性腫瘤、潰破性皮膚病、肺結核、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病等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天灸。
小於2歲半的兒童和孕婦不可貼敷;正處經期且月經量多女性患者不可貼敷腰骶部穴位;有嚴重過敏體質的患者亦不可進行貼敷。
三大提醒你不可不知
提醒1:治療不系統將影響療效
說起三伏天灸,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天裡進行穴位貼敷。但有的人敷過一次或兩次藥後,卻覺得身體狀況並沒有多大起色,不禁懷疑「三伏天灸療效顯著」的說法是不是誇誇其談。
三伏天灸是一個系統治療。一般來說,穴位貼敷至少要堅持三次,若要加強效果,最多可貼敷五次。而每次貼敷所選用的穴位都不一樣。以支氣管哮喘為例,中醫認為哮喘發病主要與肺、脾、腎相關,初伏時所選穴位重在從肺論治,中伏所選穴位重在從脾論治,末伏所選穴位重在從腎論治,只有肺、脾、腎三髒同調,才能共收止哮平喘之效。」由此來看,如果只是治療一兩次,缺乏系統,療效都會大打折扣。
另外,治療期間不戒口也會影響治療效果。進行三伏天灸治療時要戒食促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煎炸食物,以免引起感染。還需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發物等。
提醒2:三伏天次日施灸效果也不錯
有人可能會問,我不是不想去治療,但三伏天當天確實忙不過來,稍微遲一兩天再貼藥有沒有問題呢?莊禮興說:「辛日施灸是三伏天庚日施灸的很好補充」。
所謂庚日,即三伏天當天,所謂辛日,即三伏天的次日。臨床的觀察結果表明,在三伏天次日進行天灸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效果不亞於庚日。
即使在三伏天當天或次日都無法按時治療,還可以考慮在日常的時間裡進行天灸治療,這種日常灸的做法和取穴跟三伏灸是完全一樣的。缺少了三伏天時自然界旺盛陽氣的輔助,日常灸的療效稍遜於三伏天灸。但通過各種辛溫走竄的藥物和穴位的作用,協同增效,日常灸同樣可以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仍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提醒3:不是所有人都適宜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雖然能預防多種冬病,但主要對與腸、肺有關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和與虛寒有關的關節痛的療效最為顯著,比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胃痛、結腸炎、由肺氣虛引起的感冒等。沒有明顯疾病的白領階層做三伏天灸也能補陽驅寒、預防疾病,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有些肝硬化的患者也到醫院要求做三伏天灸,其實是無補於事的。而貼敷的藥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竄藥物,有損胎兒生長發育,對孕婦更是禁忌。此外,高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如副鼻竇炎患者、肺炎急性期患者等)、特殊體質及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部位皮膚有破損者、皮膚對藥物極度敏感者也不適宜天灸治療。即使是符合三伏天灸的人群,若處於急性發病期,如哮喘發作、感冒發燒、皮膚起皮疹等,也不能再進行穴位貼敷。因為三伏天灸重在預防復發,並不能起到即時緩解症狀的作用。患者應到醫院相應科室對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女性眼睛更易受傷 中醫食療方補腎護眼
看書、玩遊戲時,用眼距離越近,對眼睛的傷害就越大。新研究發現,女性閱讀時,眼睛會喜歡湊近讀物,更容易傷害眼睛。女性更應注意提早預防和緩解老花眼,老花眼吃什麼食物好?中醫食療方補益腎臟防老花眼。
大暑節氣農諺歌
「大暑不暑,五穀不起。」有關大暑節氣的農諺非常多,這些在民間整理出來的農諺不僅非常實用還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