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的基本介紹

太子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長紡錘形,白色,稍帶灰黃。莖直立,單生,葉片倒披針形,頂端鈍尖,基部漸狹呈長柄狀,葉片寬卵形或菱狀卵形。

太子參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怕高溫,30℃以上生長發育停止。怕強光暴曬,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溫條件下也能發芽、生根。在陰濕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喜肥沃疏鬆、含有豐富腐殖質土壤,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低澇地、黏壤、土質堅實、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質少。瘠薄的土壤生長不好。

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藥材主產於福建、貴州、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太子參的副作用有哪些

太子參分為太子參和太子參須兩種,是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塊根,太子參補虛藥,補氣藥,這是一種有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作用的中藥,既可以入藥也可以煲湯。雖然說太子參的功效大,那麼這樣是不是就意味著太子參沒有副作用呢?

凡藥三分毒,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凡是藥材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雖然太子參的功效和作用都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對於太子參的副作用,我們少有聽聞,那麼太子參究竟有沒有副作用呢?

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太子參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症。太子參具有氣陰雙補的作用,用於治療少氣懶言、精神疲憊、稍有活動就汗出較多,面色較紅、夜間汗出較多,心煩、口乾咽燥等症狀。一般來說,太子參的副作用非常小,小到幾乎讓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但是需要注意的會是太子參不可以一次性進食太多,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劑量用到60g即可。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作用,太子參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改善人體的心功能。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用於脾虛體弱,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

清補之品太子參,功效力薄似人參。清熱生津又養胃,少力自汗醫心悸。

太子參的治病驗方

1、自汗:太子參9g,浮小麥15g。用水煎服。

2、小兒出虛汗:太子參9g,浮小麥15g,大棗10枚。用水煎服。

3、心悸:太子參9g,南沙參9g,丹參9g,苦參9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

4、肺虛咳嗽:太子參15g,麥冬12g,甘草6g。用水煎服。

5、神經衰弱:太子參15g,桃仁,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g。煎服。

6、益氣固腎:太子參15至18g,放到碗裡,加黃酒,適量的紅糖,隔水蒸汁。每日三回,口服,每日一劑。可治勞力損傷,神疲無力,食少納呆,脈細弱。

7、潤燥補虛:太子參,生地,白芍,生玉竹各9g。用水煎服。可治病後虛弱,傷津口乾。

太子參的功效作用

太子參又稱為孩兒參、童參,是人參的一種,補虛藥,補氣藥。功效主治: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食少體倦,口渴舌干;肺虛燥咳,咽干痰粘;氣陰不足,心悸失眠。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乾咳少痰、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

太子參泡水喝的功效

雖然說與同樣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得很遠,但它也有長處,就是藥性十分平穩,適合慢性病人長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那些體虛而經受不住滋養藥物峻補人的歡迎。食用太子參亦可以改善高血壓,小患者服用太子參沒有引發早熟之嫌,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