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為主 功夫在腳上
錛、磕、拐、盤,轉身穩步,起跳騙腿,前合後仰,在他人看來,就像欣賞跳舞。
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以縱軸為中心擺動,帶動遠端供血最困難、動作難度最大的部位,
增強了肌肉的力量和相應關節的柔韌性。盤、拐、繞等動作,縫匠肌、膕肌、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鍛煉;而錛、磕、落等,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
至於花毽兒的一些高難度動作,頭頂、後背、腳跟、腳面等部位,毽子上滾下翻,滴溜兒亂轉。
這時,腰肌、髖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參與。骨骼肌的動靜脈短路枝大量開放,下肢血流的動力性平衡得到維持。
既增強了肌肉、骨骼的運動功能,又有效地預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礙性疾病,尤其是辦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性疾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踢毽子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保持健康 衡量一個人身心是否健康,要看他是否精神飽滿、動作靈活。經常坐寫字間的辦公一族,很容易產生疲憊和懈怠情緒,這是因為長期伏案工作導致肺臟換氣功能受限、心臟排血量減少、身體新陳代謝下降,繼而影響體內器官的正常運轉。
而賜踢毽子,可以增加心臟排血量,改善肺活量和血液循環,從而使頭腦清醒,也避免了坐骨神經痛、下身水腫、腰酸背痛等辦公室常見病的發生。可見踢毽子這樣簡單易學的小運動,也有放鬆身心、緩解工作壓力的功效。
溫馨提示:毽子雖小,踢起來卻要求人心到、眼到、腳到,需要精力集中。毽起毽落中,人們的情緒和身體都處於高度的亢奮之中,這種亢奮正起到抵禦亞健康和衰老的作用。
怎樣踢毽子?
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軸,腰如綿,縱身猿,著地燕。」 解釋:踢毽子時全身的肌肉都要放鬆,身體自然擺動;跳躍時,要像山猿般靈巧;落地時要像燕子般輕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步驟/方法
選擇平坦的場地,避免風的干擾,空氣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鮮空氣。
每個動作,先練習空踢,目的是培養學生動作的熟練度及身體的平衡感。
先從單腳踢開始,學完單腳踢的基本動作後,再練習連貫動作,要左右腳交互練習,以促進身體均衡發展。
踢毽子時兩眼要注視毽子,不要單看腳的動作正確與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時間點。
當毽子失去控制時,儘可能用腳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訓練對毽子的接續性及流暢性,並訓練學生的耐力及步法的靈活。
身體躍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時,注意當落下時,以前腳掌先著地,以保持腳步輕快,並可避免腳踝受傷。
除花招動作特殊變換外,任何踢法務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糖尿病患者運動時要注意什麼?
糖尿病患者在運動的時候應該注意上述這兩種情況,有時候由於患者對皮膚等的護理觀念比較輕,很容易由於一些赤腳踩石子等情況而引起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
常踢毽子緩解常見職業病
所以踢毽子,可以增加心臟排血量,改善肺活量和血液循環,從而使頭腦清醒,也避免了坐骨神經痛、下身水腫、腰酸背痛等辦公室常見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