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消息:一名家庭主婦在家中打掃衛生時突然暈倒,家人發現後將她送到醫院搶救,令人遺憾的是未能將其從死亡邊緣拉回,這名主婦半小時後即停止了呼吸。法醫化驗其血液和胃液後,確認是氯中毒。追查原因,發現竟是這名主婦為了獲得更強的去污能力,把家用洗滌劑、浴液和潔廁精等3類共5種洗滌用品混合使用,致使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氯氣、水和鹽,由於氯氣比空氣重,最後沉積於面積狹小的浴室下部,導致悲劇發生。
洗滌劑是指能從物體表面去除污垢的專門配方的化工製品,通過洗滌過程達到去污的目的。洗滌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和助洗劑。常用的表面活性劑主要有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常見的助洗劑成分是三聚磷酸鈉,用來幫助改善和提高洗滌劑的去污能力。市面出售的洗滌劑中一般都加入了香料、熒光增白劑、蛋白質分解酶等化學物質。
常用清潔劑:
市售洗滌劑通常有四種類型:①纖維織物類洗滌劑,如洗衣粉、地毯清洗劑;②硬表面洗滌劑,如餐具洗滌劑、玻璃清洗劑、衛生潔具洗滌劑;③個人清潔用的洗滌劑,如香皂、沐浴液、洗髮水;④特殊用途洗滌劑,如地板蠟清潔劑、酸性洗滌劑(用於清洗抽水馬桶或廚房洗滌槽的潔廁精、通渠精等)。具體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主要有浴室洗滌用品、潔廁劑、廚房洗滌用品、洗衣粉、蔬果洗滌劑等。
就產品本身而言,大多數洗滌劑屬於低毒或微毒化學物質,它們的毒性主要取決於表面活性劑的成分。就拿應用最廣的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來說,它的表面活性劑是直鏈或支鏈烷基苯磺酸鈉(LAS或ABS),所以其毒性隨苯磺酸鈉而定。
清潔劑對人體影響:
目前所知各類型的洗滌劑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接觸性皮膚炎或黏膜損傷。皮膚科醫生常常遇到女性皮膚病人就醫,十有八九是由於長期使用洗滌劑引起皮膚角化,出現「家庭婦女型濕疹」;嬰兒幼嫩的皮膚接觸了清洗不徹底、殘留有「表面活性劑」的尿布後會出現皮膚發紅、瘙癢等刺激反應;潔廁劑濺入或洗髮、沐浴用品滴入眼睛引起眼角膜損傷,這些都是由於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化學洗滌劑所致。
二是全身中毒。據報道,有一名婦女每周使用一次某品牌的洗髮香波,8個月來在每次使用後都會出現全身震顫、嗜睡、食慾差等不適。某市衛生防疫站的一項調查發現,某種餐具清洗劑會使白細胞數減少,而且隨著清洗劑用量的增加,白細胞數量下降就越明顯。此外還有幾例類似上述新聞中的報道,因為混用洗滌劑引起使用者發生氯氣中毒,所幸的是因為發現及時而挽回了性命。
三是誤服中毒,這種情況在幼兒多見。美國毒理中心的資料顯示:誤服的人有18.1%出現輕度中毒症狀,5.7%的人會出現口腔燒灼感、大量流口水、噁心嘔吐、口腔黏膜紅腫和胃痛的症狀。近年我國也常有誤服洗滌劑或洗衣粉中毒的報道。英國有位醫生發現,洗衣粉具有腐蝕性,用高濃度的洗衣粉來清洗奶瓶會引發嬰兒胃腸道黏膜損傷。
注意事項:
讀到這裡,作為消費者的您一定感到「心驚膽戰」了吧?其實大可不必。應該說,洗滌劑在去污、除菌和去除蔬菜瓜果上殘留的農藥方面還是功不可沒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並注意以下幾點,洗滌劑對健康的影響應該可以避免或大大減少。這些方面包括:
①在接觸洗滌劑前,不要使用對皮膚有去脂作用的溶劑,如酒精、汽油、天那水等,以保護皮膚表面完整的屏障功能。
②接觸洗滌劑時切記佩戴合適的防護用品,如戴防護手套、衛生口罩等;在使用潔廁類洗滌品的地方,如衛生間和廚房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③浴室用的潔廁劑和廚房洗滌用品應分開存放,並放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兒童誤服。
④不要將不同種類、不同廠家的洗滌產品混合使用,不濫用洗滌劑,洗衣粉和洗潔精的調配使用濃度控制在1%以下,即一升水中洗滌劑的重量低於10克約小半湯匙 。
⑤瓜果、蔬菜、餐具和衣物尤其是內衣和嬰兒尿布洗滌後要漂洗乾淨,至少漂洗兩次以上,使漂洗水中基本無泡沫。
⑥有過敏體質的人,儘量不要用加酶洗滌劑。
編輯推薦:
警惕!7大致命清潔劑
杯子清潔劑使用不當造成大麻煩
5種生活用品,化學清潔劑「好替身」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腳底按摩按哪痛哪有病是錯?
因遠古時代人類都是赤腳,當人們在高興時會有節奏的舞蹈,或在寒冷時使勁跳動,他們發現舞蹈後能產生熱量,並且能振奮精神,解除疲勞。此外,當人們得了某種疾病,腳部也有痛覺。後疾病轉好後腳部的痛感也隨之好轉,通過反覆實踐,發現規律,即形成摸腳診病和按摩腳治病強身的基礎。
足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變器官或者腺體的反射區帶,使其恢復原有功能,達到治療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醫學的一門傳統醫療方法。
錯:按哪痛哪有病
對:反射調理全身
腳對應著身體的五臟六腑。做足底按摩時,當按到某個部位感覺疼痛時,就說,疼代表那有病。比如按腳後跟疼,是因為睡眠不好,按心臟反射區疼,說明心臟有病。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使勁兒按某個部分,當按到穴位時肯定會感覺疼痛,這是按摩產生的反射,能起到調理全身的目的,並非代表某種疾病。
此外,按摩時的力度很關鍵。第一次做足部按摩,施術者首先應該對心臟反射區(位於左足4、5跖骨之間)進行檢查按摩,並且是左腳,根據該區疼痛感程度來確定全足反射區按摩的力度。
按摩足部同樣要遵循先左腳後右腳的原則。此外,按摩足部時要先按摩六個基本反射區,即腎上腺、腹腔神經叢、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反射區,然後依次按摩足底、足內側、足外側、足背的反射區,最後重複按摩基本反射區。雙足反射區的按摩時間以40~45分鐘為宜。
專家提醒:按摩後施術者一般會提醒喝杯溫水,很多人並不在意。建議,一定要喝杯溫水。按摩後,不宜立刻洗腳。
黃酒或致癌!香港公布3大致癌酒
都知道過量喝酒會對健康不利,可你知道酒里的不利因素除了酒精,還有某種致癌物嗎?近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了其對市面上含酒精飲品的研究結果:某些酒(如黃酒、日本清酒和梅酒)中的可能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相對較高。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風險傳達組科學主任鄧紹平博士介紹,氨基甲酸乙酯是發酵食物和酒精飲品在發酵或貯存過程中天然產生的污染物。200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EC重新分類為第2A組(「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曾在2005年進行有關EC的評估,認為單獨經食物(不包括酒精飲品)攝入的EC分量,對健康的影響不大,但經食物和酒精飲品攝入的EC總量,則可能對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檢測顯示,不同的酒精飲品的EC含量不一,例如烈酒(特別是由櫻桃、杏和梅等核果製造的烈酒)的含量一般較高,中國黃酒、日本清酒、梅酒的含量不低,而啤酒、中國蒸餾烈酒的含量則偏低。其中水果白蘭地的EC含量平均達啤酒的600倍以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陳敏教授總結到:「一般釀造的酒,比如黃酒、葡萄酒,其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會多一些,酒精度數越高,含量也會更高。」
中國人對黃酒非常熟悉,報告中提到它的EC含量較高,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對黃酒中含有EC成分不必過於驚慌。」江南大學黃酒研究資深專家、釀酒科學與技術中心趙光鰲教授介紹,目前各國都沒有針對黃酒EC的限量標準。如果以水果白蘭地為例,加拿大要求EC小於400微克/升,法國、德國和瑞士的上限規定分別是1000微克/升、800微克/升和1000微克/升。參考現有的標準,報告中的黃酒的EC含量遠低於水果白蘭地酒的限量標準,消費者可放心飲用。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進行的風險評估研究認為,一般市民攝入的EC分量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大。不過,對於長期大量飲酒的人來說,則不排除其可能對健康構成風險。大量飲酒的定義是:經常喝蒸餾烈酒每日超過270毫升、梅酒每日超過76毫升、葡萄酒每日超過250毫升。因此,控制飲酒量格外關鍵。
最後,專家提醒,要把酒精飲品貯存在較暗和較低溫的地方,可大大減低EC含量。儘量維持儲存溫度在20℃或以下,切勿超過38℃,室內溫度較高時應該把酒放進冰箱。許多人愛用黃酒烹調,經常將其放置在灶台上等高溫處保存,建議一定要放在陰涼避光處。
選藥莫嫌貧愛富 選藥易犯誤區
人生病總要吃藥,但選對藥、吃對藥卻讓很多人迷惑,一味追求進口藥要不得,下面來看看選藥的不能犯的毛病。
動而養生「小勞」好處多
養生,到底是動好,還是不動好?一種說:生命在於運動;一種說:養生貴在不動。縮頭烏龜,曳尾泥塗,不是照樣壽逾百歲。中醫認為,要養生,只能是「常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