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謹防「四秋症」:秋燥、秋乏、秋愁、秋膘

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入秋後,隨著氣候的變化,人體可產生諸多不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秋膘四大主症。

秋燥:細辨溫涼分而治之

燥為秋天的主氣,其中初秋有夏日之餘熱,天氣晴暖而乾燥,燥與溫熱結合,稱為溫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氣,久晴無雨,氣候乾燥,天氣逐漸轉涼,燥與寒結合,稱為涼燥。燥邪為患有兩大特點,一是燥邪乾澀,易傷津液;二是燥易傷肺。故燥邪襲人之時,可以出現口唇、鼻咽乾燥,乾咳,皮膚乾裂,大便秘結等表現。溫燥除此之外,多感身體發熱,出汗,口乾而渴,咽干或痛,鼻衄,乾咳無痰;涼燥則常有身體發冷,頭痛無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

入秋後,可根據氣候變化,按照「減辛增酸」的原則,通過飲食對秋燥進行調治,主要是多進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防治溫燥可選梨、葡萄、獼猴桃、甘蔗、荸薺、番茄、蘿蔔、百合;防治涼燥可選柿子、石榴、廣柑、蘋果、白果、核桃、銀耳、藕、胡蘿蔔等。此時,應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蔥姜等辛辣食物,尤忌如麻辣火鍋之類大辛大熱之品,以防助「燥」為虐,化熱生火,加重秋燥。另外,秋高氣爽,是進行戶外鍛煉的大好時機,應多到戶外活動,呼吸吐納,增強肺功能及抗病能力,有效地抵禦燥邪的侵襲,對冬天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秋乏:四招加以消解

盛夏季節天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血行加快,飲食減少,睡眠不足,使得能量大大虧耗。入秋之後,天氣漸涼,人體開始進行自我調整,各種生理功能漸趨平衡,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時未能完全補償,於是,不少人感到渾身疲軟無力,精神疲憊、倦怠,睡意連綿,呵欠不斷,食慾增強,卻又不易消化,這在民間被稱為「秋乏」。

緩解「秋乏」,首先應從生活起居上進行調整。夏天晚睡早起,秋涼後應改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過勞。同時衣著不可過厚,並適當節制性生活。

其次,在飲食上可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補償夏日的消耗。但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難以消化的肉食,以免影響脾胃功能。芡實富有營養,且兼具養胃之功,民間素有「秋藕最補人」之說。還可多喝些茶、咖啡,以醒神。秋涼後,應少食生冷及性味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胃,加重「秋乏」。

秋高氣爽是鍛煉身體的大好時機,可開展一些諸如太極拳、慢跑步、廣播操、冷水浴等健身活動。這樣,既能增強體質,又有助於消除「秋乏」。

中醫認為,「秋乏」是一種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表現,對於體質虛弱、年老多病者,一時「秋乏」不能解除,可適當服用補中益氣丸、六君子丸、香砂養胃丸等中藥,進行輔助治療。

秋愁:保持一個好心情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涼以後,陽光照射開始減少,人體內的褪黑激素逐漸增多,人的情緒難免消沉低落。加上陣陣淒風慘雨,自然界草木枯萎,花葉凋落,往往使人觸景生情,多愁善感,特別是退休、離休在家的老人,常會引發淒涼、垂暮之感,產生憂鬱、悲傷等情緒變化。常年在室內工作的人,尤其是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以及平素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人們在秋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調養,設法改善種種不良心境,提高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避免不良情緒的干擾。一要寧心安神,靜心養氣,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自己的情緒,逐漸適應氣候的變化。二要多接受有益的光照,在外要多曬太陽,在室內可用模擬太陽光譜的「全光譜」燈泡代替白熾燈等「不全光譜」燈泡。三要多接受負氧離子,經常處身於淨化的自然環境之中,如郊野、園林、海濱、山區、噴泉、瀑布以及綠化帶等,對於生活在高層建築的人來講,若能安裝空氣負離子發生器,可使精力充沛,減輕不安情緒。四要多到戶外活動,或登高遠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書畫,或養花垂釣,或聞曲起舞,使秋愁在愉悅之中悄然而去。

秋膘:化害為利正當時

經過漫長的酷夏,秋天的涼爽天氣不僅讓人神清氣爽,也讓人胃口大開,「秋膘」也就隨之貼上身來。肥胖是萬病之源,儘管時下減肥方法層出不窮,但人們忽視了一個雖然作用緩慢但卻非常有效、簡便易行、無任何副作用的減肥方法,那就是生物鐘減肥。

肥胖在一年四季當中是有時間節律的。受自然氣候影響,在體內生物鐘的支配下,人體胖瘦在一年中是不恆定而波動的,呈冬胖夏瘦的規律。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睡眠少,食慾減退,體內脂肪細胞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人體會消瘦些。到了秋天,天氣漸漸轉涼,出汗減少,體內水鹽代謝恢復平衡,消化功能恢復常態,能量代謝相對穩定,此時,脂肪細胞逐漸積聚,防止熱量擴散,以起到冬天保溫作用,人體趨向肥胖。因此,秋天是減肥的黃金季節,能夠有效阻止脂肪細胞「回潮」,抑制體重增加。

肥胖者應當抓住秋天這一大好時光,採取一些必要措施和手段減肥。減肥的方法很多,在「吃」與「動」上應相互協調,配合進行,即一方面適當控制飲食攝入,另一方面增加運動量(最有效的運動減肥方法是飯後散步半小時),使消耗大於攝入,以達消秋膘和減肥目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飢餓或是糖尿病?新加坡專家揭十個疾病信號

病來如山倒。實際上,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突發前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即便再忙,也應該多加留意與重視。新加坡腸胃與肝臟專科顧問醫生韋俊韜和郭泉醫生,為大家總結了10個疾病來臨前的信號。

1、早起感覺噁心。當消化道或肝臟出現問題時,腸胃蠕動受阻,容易導致腹脹、噁心。除胃炎外,會引起噁心症狀的疾病包括肝炎、急性胰腺炎等。

2、清晨起床活動20分鐘後,雙腿仍然浮腫。若雙腿浮腫不散,這是肝硬化的徵兆。與三種疾病有關,即心臟功能衰退、肝臟或腎臟疾病。

3、凌晨出現心慌飢餓感。凌晨四五點突然醒來,有強烈的心慌飢餓感,且疲乏無力,吃飯後,不適感逐漸消失,這是血糖偏低造成的,可能有糖尿病傾向,或是肝臟出現問題。

4、不是因為寒冷而手抖。這種看似平常的症狀,成因不詳。必須先看醫生,確保它是否與帕金森症、甲狀腺亢進、神經疾病有關,再對症下藥。

5、洗澡時頭髮容易脫落。這與頭髮養分不足或激素分泌異常有關。最常見的脫髮原因為雄性激素源性脫髮 。患者的毛囊受雄性激素雙氫睪酮影響,使某些仍處於新生期的毛囊提早萎縮,出現頭髮稀薄、脫落等症狀。

6、食慾好,體重卻減輕。這可能是患上了甲狀腺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7、黑痣變大。若黑痣逐漸變大,而且感覺很癢,甚至有出血現象,可能是皮膚癌的前兆。

8、爬樓梯時心慌胸悶。這是患有缺血性心臟病的症狀,說明心臟功能較弱。患者可能出現心臟衰竭等症狀,須及早做心臟檢測,查明病因。

9、背痛。導致背痛的原因很多,除肌肉痛外,也可能是肌肉骨骼性背痛、腰椎間盤脫出症等。若背痛持續時間較長,患者必須進行X光檢查,從而確診病因。

北京機關單位室內PM2.5中度污染 如何防範PM2.5

北京市愛國衛生辦公室昨天公布了本市151家機關單位吸菸情況摸底調查,結果顯示,機關單位中領導班子吸菸率接近75%。同時吸菸導致辦公區域內空氣污染嚴重,PM2.5平均值為中度污染。

機關單位室內PM2.5為中度污染

室內PM2.5九成源自二手菸。在此次摸底調查中發現,機關單位室內PM2.5數值普遍偏高,平均值接近中度污染,最高值可達到嚴重污染。

市愛衛辦主任劉澤軍介紹,專業人員在151家單位辦公室現場檢測PM2.5濃度,結果顯示,這些單位室內PM2.5平均值為109.61微克/立方米,最高可達到282微克/立方米。按照室外空氣質量標準,數值小於3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優」,而超過75微克/立方米則為中度污染,超過150微克/立方米為嚴重污染。

PM2.5值升高的原因

PM2.5來源廣泛,成因複雜,包括自然過程和人為排放過程,主要是人為排放。人為排放部分包括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天然氣)和生物質(秸稈、木柴)等燃燒、道路和建築施工揚塵、工業粉塵、餐飲油煙等污染源直接排放的顆粒物,也包括由一次排放出的氣態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氣等)轉化生成的二次顆粒物。

自然來源則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細菌等。PM2.5相比PM10,二者來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顆粒物所占比例較大。

pm2.5有什麼危害?

PM2.5在呼吸過程中能深人到細胞而長期存銪在人體中。被吸入人體後,約有5%的PM2.5。吸附在肺壁上,並能滲透到肺部組織的深處引起氣訝炎、肺炎、哮喘、肺氣腫和肺癌,導致心肺功能減退甚至衰竭,因此對人類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同時,由於顆粒物與氣態污染物的聯合作用,還會使空氣污染的危害進一步加劇,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心肺病死亡人數日增。

細粒子污染不但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時PM2.5對大氣能見度也起著最主要的作用。細粒子的增加會造成大氣能見度大幅度降低。

由於細粒子的污染問題極為複雜,所以應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研究和解決細粒子污染問題,對細粒子污染實現有效的控制。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範PM2.5

方法1:不吸菸

遠離二手菸;灰霾天氣少開窗,可以養點花花草草;使用空氣淨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氣淨化器都以淨化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為主,對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

方法2:選對口罩

普通口罩的阻擋效果並不好,而醫用N95口罩,在阻擋比如煤塵、水泥塵、酸霧等可吸入顆粒物的過濾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方法3:泡一杯秋冬潤喉茶

專家指出,霧霾季節,如果覺得嗓子乾燥、咳嗽,可以自制潤喉茶。原料為:石斛、百合、麥冬各3克、大棗2枚,冰糖2粒。用法:加開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沖泡2-3次。此茶能在緩解咽喉的不適的同時,減少空氣污染對肺部的危害。

方法4:少開車,堵車就熄火,避免汽車空轉

專家認為,汽車尾氣不僅危害長時間在道路周邊的人,也危害司機本身,特別是長時間堵車、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燒時。所以最好少開車,長時間堵車時最好熄火,儘量少開窗。

方法5:有暖氣的地區降低室內溫度

在北方大多數地區,還是依靠燃煤供暖。煤污染不僅會帶來二氧化硫,還會排放煙塵,增加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所以,暖氣最好控制在20℃以內。

方法6:外出回來後勤洗口鼻

專家提示,大霧天如果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後一定要及時洗臉、洗手、漱口。最好用棉簽蘸點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洗鼻腔。

方法7:嚴禁近郊私自焚燒垃圾和枯草敗葉

私自焚燒是很多農戶和企業處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燒所產生的二惡英、煙塵顆粒等有毒物質,會使周邊的城市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毒霧」。

入秋謹防「秋乏症」 緩解秋乏飲食4原則+3食譜

盛夏季節天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血行加快,飲食減少,睡眠不足,使得能量大大虧耗。入秋之後,天氣漸涼,人體開始進行自我調整,各種生理功能漸趨平衡,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時未能完全補償,於是,不少人感到渾身疲軟無力,精神疲憊、倦怠,睡意連綿,呵欠不斷,食慾增強,卻又不易消化,這在民間被稱為「秋乏」。

H7N9秋冬季節更活躍 掌握防禽流感常識很必要

據香港大公網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昨日在京表示,H7N9病毒可藉人和動物的流動而傳播到不同地方,難以估計病毒會否擴散至香港。她稱H7N9病毒在秋冬期間特別活躍,估計現時社區已存在大量隱形病人,呼籲前線醫護人員加強監察。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早前的防疫安排已考慮過H7N9可經禽鳥糞便傳播,未有改變措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