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怎麼祛濕

1、赤小豆煲雞

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內臟的母雞1隻。

做法:將赤小豆放入雞腹內,用竹籤將雞腹切口閉合,加入適量的水煲湯,食用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及調味品,食肉喝湯。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利濕、利尿消腫,對春季四肢浮腫、手腳沉重及腰部重墜不適感等有效。

2、砂仁陳皮鯽魚湯

材料:砂仁6克、陳皮1/4個、鯽魚300~400克、芫荽4棵、生薑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芫荽洗淨;鯽魚宰淨,去鱗、腸雜,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芫荽及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濕。

3、鮮土茯苓煲豬腱湯

材料: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腱肉500克、生薑1~2片。

做法: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三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湯

材料:木棉花20克,雞蛋花、槐花各2克,薏米、扁豆各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生薑2片。

做法:各配料洗淨,稍浸泡,陳皮去瓢,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祛濕、解脾虛濕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祛濕按摩什麼穴位

豐隆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足三里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於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併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祛濕按摩什麼穴位 祛濕按摩哪裡 按摩哪裡可以祛濕

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喝什麼茶可以祛濕 多喝枸杞薏米茶

材料: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

做法:1、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干水分;

2、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

3、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

4、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沖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推薦4種祛濕良藥

綿茵陳是廣東民間十分熟悉的祛濕類中藥,在春濕夏暑時常入藥入湯,它價格十分便宜且隨處可見,但它早在《神農本草經》時就被列為上品。中醫認為它能清濕退熱、利膽去黃,尤善治三焦濕熱,以及黃疸、肝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

體內有濕氣多吃祛濕食物

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