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4種祛濕良藥

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藥。

2、五指毛桃

可以食用也可以藥用,它的作用是補虛的能力很強,也可以補脾和肺氣。

3、蒼朮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朮和北蒼朮的根莖。芳香能化濕,味苦也能化濕,故祛濕力較強,濕濁去而脾運健,故有健脾作用。適用於脾為濕困、運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悶嘔惡、腹痛泄瀉、舌苔白膩等,常與厚朴、陳皮等同用。

4、綿茵陳

綿茵陳是廣東民間十分熟悉的祛濕類中藥,在春濕夏暑時常入藥入湯,它價格十分便宜且隨處可見,但它早在《神農本草經》時就被列為上品。中醫認為它能清濕退熱、利膽去黃,尤善治三焦濕熱,以及黃疸、肝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喝什麼茶可以祛濕 多喝枸杞薏米茶

材料: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

做法:1、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干水分;

2、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

3、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

4、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沖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穀雨時節女人如何祛濕

1、防余寒、適當「春捂」

穀雨節氣後,寒潮天氣基本結束。但是,因為此時正處由春到夏的過渡階段,南北大風天氣常交替出現,所以穀雨時節也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時期,時而炎熱如夏,時而又會有冷空氣南下,故有「穀雨寒死老鼠」之說。而且這一時期,早、晚的氣溫仍較低。

因此,在起居衣著方面,仍要適當「春捂」,專家指出,中午熱,早晚氣溫較低,因而早出晚歸的人群,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感冒。但此時「春捂」要有度,一般備件薄的針織衫即可,以不致出汗為宜。

2、防過敏、強體質

穀雨時節可謂是「春暖花開、桃杏爭艷、楊柳飄絮」,人們外出踏春的機會大大增加。此時最易誘發過敏性花粉症、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專家說,過敏性體質者在這期間要特別注意防護,上山踏青、到公園賞花時要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在飲食上要注意減少海鮮等高蛋白的攝入,不慎發生過敏反應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不過,在中醫看來,防過敏的根本辦法還是調理好體質。

3、防過汗、宜做慢運動

穀雨時節,運動時謹記遵循「懶散形骸,勿大汗,以養臟氣」的原則,可選擇踏青、慢跑、放風箏、八段錦等較為緩和的運動方式。

汗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陽氣的有序升發與津液固護,才能保證在夏季的時候氣血充盛。

體內有濕氣多吃祛濕食物

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祛濕應該怎麼做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近幾年來拔罐療法在都市也開始流行起來,可見這一療法確實經得住實踐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