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罐後出水泡
如果出現了水泡也不需要特別的緊張,這主要是由於留罐時間太長導致的。如果皮膚上出現的是小水泡,那麼不需要特別的緊張,也不需要進行特別的處理,只要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就可以了;如果是打水泡,那麼最好用乾淨的針挑破,令裡邊的液體流出來,然後塗上紫藥水,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出現感染的情況。
2、拔罐後出現出血情況
拔罐後出現出血情況並不需要很緊張,而是應該用乾淨的干棉球吸乾血跡就可以了。出血的原因是由於拔罐之後局部皮膚出現了紅暈或者是淤血,這都是正常現象,過段時間之後會自行小時的。如果淤血的情況比較嚴重,那麼這個位置不能夠進行再次拔罐哦,而是應該換一個位置。
3、拔罐後不能夠立即洗澡
這是拔罐後注意事項中重要的一條,很多人喜歡在拔罐之後立即洗澡,認為這樣更加的神清氣爽。但是專家告訴我們,拔罐之後最好不要立即洗澡,這容易造成我們肌膚的二次傷害,對於身體非常的不利。
這主要是因為拔罐其實就是對皮膚造成傷害。所以在拔罐之後皮膚就會變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如果這個時候進行洗澡,那麼皮膚很容易出現發炎的情況。如果是洗冷水澡,那麼情況會更加的糟糕,不僅僅是皮膚受傷,同時水汽會從大張的毛孔之中進入體內,非常容易出現感冒。找來那個的情況。所以說,拔罐後不能夠立即洗澡。
4、拔罐後要注意保暖
拔罐之後患者的身體都會比較虛弱,並且全身的毛孔也是在大張的狀態之中。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注意保暖,令風邪入侵體內,不僅不能夠令身體快速的恢復健康,反而有可能令疾病加重,並且患上風寒感冒,這對於身體是非常不利的。
5、消毒
拔罐結束之後應該將所有的用品進行消毒,同時施術者的雙手也要進行常規消毒,這樣對於下一次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注意:這些情況不宜拔罐
1、凝血機制不好,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或損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療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膚嚴重過敏或皮膚患有疥瘡等傳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惡性皮膚腫瘤患者或局部破損潰爛、外傷骨折、靜脈曲張、體表大血管處、皮膚喪失彈性者,局部皮膚不宜拔罐。
4、妊娠期婦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時,手法也應輕柔。
5、肺結核活動期,婦女經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臟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嚴重水腫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後二陰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經質、全身抽搐痙攣、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勞者,慎用拔罐。
警惕:拔罐顏色深淺不同也能反映疾病
拔罐是中醫特色治療與保健的一種方法,它以杯罐為工具,採用熱力、抽吸等方法,排出其中空氣,造成負壓,吸拔穴位區或特定的部位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早在晉、唐時代,拔罐就已是流行的治療和保健方法。
拔罐顏色深淺與疾病有很大關係,主要表現如下:
罐印顏色黯黑,一般表示體內有血淤。多見於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較重,也會出現此種印跡。如印跡數天不退,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較長時間來調理;如走罐時出現大面積黑紫印,提示風寒所犯面積大,應驅寒。
罐印發紫伴有斑塊,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淤。
罐印呈散在性的紫點,深淺不一,一般提示為氣滯血淤之證。
罐印淡紫伴有斑塊,提示以虛為主,兼有血淤。如斑點在穴位處明顯者,表明與此穴相關的內臟虛弱,比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
罐印鮮紅而艷,提示陰虛或氣陰兩虛,陰虛火旺也會出現。
罐印呈鮮紅散在點,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不高出皮膚,如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提示與此穴所相關的臟腑異常或存在病情。一般在臨床上走罐尋找此類紅點,用針刺來治療,以調節內臟功能。
要提醒的是,在家中拔罐時,要注意保暖。最好不要在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拔罐,且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拔罐的舊痕未消退前,不可在原處拔罐。為了安全起見,推薦家庭採用真空拔罐。這種真空罐操作簡單,調控自如,安全性高,不會因操作不當而引發燒傷事件。
聊聊拔罐那些事
拔罐,也叫拔火罐,在我國歷史悠久,遠古時候中國人即會用動物的犄角(如牛角等)製成筒狀,用於吸傷口內膿血和治療癰疽,故拔罐法古稱「角法」。
火罐的三大類別
肚大口小,口邊外翻,有大、中、小三型。這種火罐的優點在於其質料透明,可以從外面看到吸著麵皮膚的變化,易於掌握拔火罐後局部反應的程度;缺點是容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