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是通過溫度和藥物,利用皮膚的御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作用於局部皮膚、肌肉、關節,改善三者的代謝、強化其功能,並且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針對局部及全身的疾病進行治療。
1、生薑祛寒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症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艾草溫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3、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如果出現了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症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薑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4、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它能夠活血通經,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腳經常會發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循環不好,平時手腳容易發麻,或者下肢出現淤血,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泡腳後,不僅能夠使血液循環問題得到改善,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在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還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二、泡腳的注意事項
1、要用桶來泡腳
木桶雖然保溫效果好,但太沉太貴,使用不方便,可以到超市買高一些的塑料桶代替,一邊泡一邊加熱水。現在有很多電動泡腳盆,如果能做得高一些,像桶一樣深,那就更好了。
2、最好在下午4-5點泡腳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於睡眠。
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在下午的4-5點左右,也就是膀胱經和腎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這時補腎的效果最好。
小提示: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熱,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腳後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最好是一邊泡,一邊喝溫水或生薑紅糖水,讓身體內部多產熱,通過出汗讓寒濕及時排除體外。
3、泡腳水的溫度
這要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程度而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後再慢慢地增添熱水,不斷加溫,泡到全身發熱為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天泡腳試試這些方法
俗話說,「寒從腳起」。如果在寒冷的冬天,你或許會願意愜意地在家用熱水泡個腳;而在炎炎夏日,你或許就沒有閒情逸緻泡腳了。然而,中醫認為「夏天泡腳,暑濕可祛」。
因為夏季暑濕之氣較重,濕氣容易阻滯在脾胃,讓人出現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狀。如果用溫水泡腳,則能刺激經絡,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增進食慾、改進睡眠質量。對於先天脾胃不好的人來說,夏季堅持泡腳,能達到祛濕理氣的效果,對於調理脾胃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觀念,夏天如果能堅持每天泡腳,也能對哮喘等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解放軍第181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向楨提出,為了達到更好的保健效果,如果在泡腳水中添加相應的中藥煎汁,還能達到「治未病」的效果。不過,不懂藥理的市民在選擇中藥添加成分之前,最好結合自己具體情況請有臨床經驗的中醫生開具足浴的中藥處方。
此外,專家提醒,夏天泡腳水溫不宜過高(40℃~45℃左右即可),時間不宜過長(15~20分鐘左右即可),最好在晚間21~22時這個時間段泡腳,並避免用涼水泡。如果泡腳水中含有中藥成分,則最好選用木桶,因為某些中藥成分可能會與普通足浴盆中塑料成分發生反應,影響中藥的效力。
夏季泡腳可用哪些良方。
將適量米酒倒入泡腳的熱水中 此法可刺激皮膚出汗以排出體內的酸性物質,有緩解疲乏的功效。
取新鮮或曬乾的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 能有效祛虛火、寒火,可以輔助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 不能經常採用此法。因為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長期使用此法,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等不適。
直接在泡腳水中加入生薑適量, 食鹽可清火、涼血、解毒;生薑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經常用生薑鹽水泡腳,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感冒,還能達到改善虛汗體質的作用。
直接在泡腳水中加入適量白醋 增加皮膚彈性,使皮膚變得光滑;還可以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等人體不適症狀;可殺菌抗菌,有助消除黴菌、腳癬、皮膚病。
熱水泡腳4個注意
熱水泡腳4個注意事項
1、用手試溫度
泡腳時,不能確定水的溫度時,建議用手試而不要用腳試,因為手比腳對溫度更敏感。對於糖尿病足患者,洗腳時用溫度計測定溫度,以避免燙傷。
2、水溫不要過高
生活中,有些人習慣用很熱的水把腳泡得通紅,並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如果水溫太高,雙腳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同時,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3、時間不宜太長
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此外,由於血液會湧向下肢,有人會因腦部供血不足,感到頭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格外注意。
4、糖尿病人謹慎泡腳
專家介紹,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狹窄等病變導致缺血、末梢神經病變,從而出現感覺遲鈍而不能及時發現足的傷害,導致糖尿病患者足部燙傷後發生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
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泡腳時一定要慎重,有時正常立冬後,長沙天氣逐漸變冷,一些市民往往喜歡睡前泡個腳。泡腳雖然看似簡單,但並非人人適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泡腳需謹慎。
專家介紹,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狹窄等病變導致缺血、末梢神經病變,從而出現感覺遲鈍而不能及時發現足的傷害,導致糖尿病患者足部燙傷後發生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
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泡腳時一定要慎重,有時正常人能承受的溫度,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卻不能承受。建議糖尿病患者泡腳時水溫不要超過體表溫度,最好準備一隻溫度計控制泡腳水的溫度,以防足麻木導致燙傷,生活中稍微注意一下,有時會免去您很多身體、時間和經濟上的損失。糖尿病人謹慎泡腳,同時做好預防措施,才能避免傷足。
人能承受的溫度,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卻不能承受。建議糖尿病患者泡腳時水溫不要超過體表溫度,最好準備一隻溫度計控制泡腳水的溫度,以防足麻木導致燙傷,生活中稍微注意一下,有時會免去您很多身體、時間和經濟上的損失。糖尿病人謹慎泡腳,同時做好預防措施,才能避免傷足。
孕婦泡腳註意事項
泡腳水溫別超40度,以35℃-39℃為宜,不能超過40℃,每次泡腳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以內;泡腳水溫太高、時間過長,會導致准媽媽血液循環過快,心臟和腦部負擔過重,有可能出現出汗、 心慌 ,甚至 暈眩 、 虛脫 等症狀,對孕婦的健康非常不利。
泡腳能治男人腎虛嗎?
熱水泡腳可以溫腎陽,但是簡單的熱水泡腳只可以調理腎虛,要添加入合適的中藥才能起到治療作用,只有加上特意配製的壯陽中草藥,才可以調整腎虛的問題。原理是熱水進行泡腳刺激腳部穴位,這樣熱水中的熱力作用就會促進腳部吸收水中的中藥成分,就可以達到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