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
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
主方:人參健脾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2、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則:健脾和胃止嘔。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3、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
治則:健脾滲濕止瀉。
主方:參苓白朮散加減。
4、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
治則:溫脾利水消腫。
主方:實脾飲加減。
5、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
治則:健脾益氣攝血。
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肺脾氣虛證自汗如何治療
(1)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勞累過度。
(2)在飲食方面,要摸索出與自己病證有利或有弊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古人說「藥補不如食補」。自汗者宜吃雞、鴨、魚、蛋、山 藥、扁豆、羊肉、桂圓、狗肉等;盜汗者宜吃魚、甲魚、烏龜、蛤士蟆、豬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涼拌的菜餚;盜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盡 量少飲或不飲酒。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
(3)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晾曬,以保持乾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5)多飲水,保持體內的正常液體量。
(6)重症盜汗且長期臥床的病人,家屬應特別注意加強護理,避免發生褥瘡。還要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變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7)節制房事。
肺脾氣虛證怎麼治療
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9克) 白朮(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功用】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證。食少便溏,胸脘痞悶,嘔逆等。
【用法】上為細末,作一服,加大棗二枚,生薑三片,新汲水煎服。
參苓白朮散
組成:白扁豆、白朮、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藥、薏苡仁。
【功用】補脾胃,益肺氣。
【主治】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治療心氣虛的秘方
心絞痛寧膏: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芳香開竅藥物加入載體藥物製成藥膏。在疼痛發作時,敷貼於心前區,每次用2帖,24小時更換一次,對連續敷貼兩周。
脾氣虛如何護理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適當地作內養氣功,保健操和太極拳。飯前少用腦,吃飯要專心,飯後稍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