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與蓮子藥膳

蓮子加人參,補氣益脾,適用於病後體虛、氣弱、疲倦自汗的人們。

補虛用人參、蓮子搭配,對精神體力較差者有改善體力的效果。以巴參、白蓮子、紅棗、枸杞、百合、排骨煮湯是不錯的養生藥膳,既可調理腸胃,也有清心潤肺的功效,容易腹脹者不宜一次多量食用;其中巴參即是西洋參的一個品種。

從調養的角度看,長期服用蓮子、山藥、薏苡仁均可輔助改善消化道狀況,不過採用任何食物養生法仍以適量為原則。蓮子、山藥、薏苡仁健脾胃,藥性平和適合大多數人食用,但易便秘的人不宜過服這類食材。現介紹兩款藥膳可試用:

山藥蓮子豬肚湯

 豬肚半個,山藥15克,蓮子15克,茯苓10克,芡實10克,薏苡仁15克。先將芡實及茯苓洗淨後,加水浸泡30分鐘,蓮子洗淨備用。將全部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後,改為小火,約煮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扁豆蓮子粥

 平時易腹瀉的人,不妨常吃扁豆蓮子粥。以蓮子100克,大米150克,扁豆50克同煮,煮到蓮子鬆軟為止,食用後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同時改善心煩不眠的情形。

對於偏虛寒體質的心煩不寐,中醫常以蓮子百合煲瘦肉等藥膳輔助改善。可將蓮子、百合、瘦肉加水煲熟,然後加鹽和少量糖,調味後食用;或以龍眼肉、糖、西洋參共置碗內,每日於電飯鍋上蒸之,蒸至多次,每次開水沖服一匙;或可考慮龍眼紅棗粥。但食用前仍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若心悸、多夢易醒、膽怯不安,伴有頭暈健忘、食欲不振、神疲體倦、舌質淡、脈沉細弱者,則可以小麥、甘草、大棗煎服,可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不過實際體質是否適合仍須由中醫師判斷。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妙用芹菜制養生藥膳

芹菜具有清熱除煩、平肝調經、利水解毒、涼血消腫、止血之功效,其含有酸性降壓成分,可降低血壓;含利尿有效成分,消除體內水、鈉瀦留,利尿消腫。

芹菜是高纖維食品,它經腸內消化作用產生一種木質素或腸內脂的物質,這類物質是一種抗氧化劑,高濃度時可抑制腸內細菌產生的致癌物質。它還可以加快糞便在腸內的運轉時間,減少致癌物質與結腸黏膜的接觸,達到預防結腸癌的目的。芹菜含鐵量較高,能補充婦女經血的損失,養血補虛。我們可以使用芹菜,做出以下養生食譜。

芹菜月季花湯

配料:芹菜300克,紅棗50克,月季花10克,冰糖少許。

製作:將前三味洗淨共煎成湯,加冰糖。

功效:活血養血。適用於治療頭痛且有血瘀。

芹菜粥

配料:芹菜連根120克,粳米250克。

製作:將芹菜洗淨,與淘洗乾淨的粳米同入鍋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熬煮成稀粥。

功效:健脾消痰。適用於脾胃痰火上升所致耳鳴的輔助食療。

雞絲拌芹菜

配料:雞脯肉100克,芹菜200克,精鹽、味精、麻油適量。

製作:①雞脯肉洗淨,煮熟,撕成細絲。②芹菜去根、葉,洗淨,切段,入沸水中焯一下,加入雞絲、精鹽、味精、麻油,拌勻即可。

功效:滋陰,平肝,降壓。適用於治療高血壓。

芹菜團

配料:芹菜100克,黃豆粉150克,鹽、味精適量。

製作:芹菜葉洗淨,沸水焯過,加入黃豆粉、鹽、味精,揉成菜團,上籠蒸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清肝。適用於治療妊娠高血壓引起的水腫、頭暈。

芹菜炒豬心

配料:芹菜50克,豬心250克,醬油、香醋、薑絲、香油各適量。

製作:①將豬心洗淨煮熟,切成薄片,把芹菜洗淨去葉,切成2厘米長的段。②將鍋放火上,加入香油,待油熱後加入醬油、薑絲熗鍋,放入芹菜煸炒,待芹菜將熟時放入豬心片,注意翻轉炒勻。炒好後盛盤中,加入少許香醋即可。

功效:清心火,養心神。

涼拌芹菜海帶

配料:芹菜200克,水發海帶100克,水發黑木耳50克,醬油、芝麻油、精鹽、白糖、味精各適量。

製作:①將海帶、黑木耳切絲,用沸水泡熟。②芹菜切成3厘米長的段,用沸水煮3分鐘撈起。③待海帶絲、黑木耳絲、芹菜段冷卻後放入盤中,再加醬油、麻油精鹽、白糖、味精拌勻,即可食用。

功效:清脆淡爽、原料簡單、價廉物美,能滋養潤燥、平肝清熱、活血化瘀,既可作正常人保健服食,又可作為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甲狀腺腫瘤病人的輔助治療性菜餚。

養生藥膳對症下單才健康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和醫學知識的普及,「藥膳餐館」近幾年日益增多,藥膳菜譜也逐漸進入普通餐館和家庭的飯桌。其實,食療和藥膳是兩個概念,食療不加藥物,適用範圍比較廣;藥膳由食物和藥物配製烹調而成,因「是藥三分毒」,並非所有人都適用。

中國藥膳源遠流長,自宮廷到民間,廣為傳播。但「食療」和「藥膳」的概念常被人們混淆,其實「食療」和「藥膳」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食療」是研究養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一門學科,特點是取食物中的藥效,但不加藥物;「藥膳」是食物加藥物,但它又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製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膳食。

相對來說,食療比藥膳的使用範圍更廣,但是如果論起防病養病的針對性來說,藥膳又略勝一籌。但是,藥膳不能隨便使用,畢竟「是藥三分毒」,應遵循一定的原則。中醫講辨證施治,藥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同時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採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採用性質溫熱的藥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藥膳。

總之,吃中藥膳不能亂吃,根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選擇不同的食材作為原料來進補,否則非但起不到進補的作用,反而會傷害身體。此外,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藥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養生藥膳集錦

紅棗洗淨,與桂圓肉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加入薑汁、蜂蜜,攪勻,煮熟,起鍋,待冷後裝入瓷缸或瓶內,封口待用。每日早晚空腹食桂圓肉和紅棗各6~8粒,飲服藥汁30毫升。

巧用藥膳止燥咳

中醫學認為,秋冬之交燥氣當令,燥易傷肺,肺臟嬌嫩,喜潤惡燥,對乾燥敏感,故秋冬容易出現燥咳的情況。燥咳常見咽燥聲嘶、乾咳無痰、口唇乾裂、心煩口渴、皮膚乾燥、大便秘結,或頭痛、鼻燥、關節疼痛、氣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