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七山藥粥
材料:三七5克,生山藥60克、粳米60克、酥油適量;
做法: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山藥去皮為糊後用酥油炒,令凝,用匙揉碎,放人粥內拌勻,可作早點食用。
功效:健脾潤肺,益氣固。適用於神疲乏力,口乾咽干,食慾減退,腰膝酸軟,大便於結或泄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或兼見心悸自汗,或眩暈耳鳴,或肢體麻痛,或視物模糊。舌胖有齒痕或舌質暗淡,苔白或干,脈沉細無力。
2、淮山粥
材料:鮮淮山150g、大米100g、鹽適量。
做法:鮮淮山用鋼絲在水龍頭下邊沖邊擦去外皮。淮山洗淨切粒,大米洗淨倒瓦煲里放適量水煲開。加入淮山粒中小火煲。煲至粥綿爛,放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3、枸杞子粥
材料: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
做法:二物同煮成粥,早晚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補腎、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吃什麼東西能夠健脾
1、山藥:
山藥尤宜於春季食用,它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可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能補腎益精,可增強人體抵抗力。
用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搗爛的山藥泥攪勻,可健脾補肺,滋腎益精,強身健體,非常適合體弱多病者食用,若再加入紅棗煮,則滋補效果更好。
2、大棗:
大棗性味甘平,尤宜於春季食用。提示:對於身體較虛弱、胃口不好的人,平時可多吃點棗米飯:即以大米為主,配上點紅棗,色澤鮮艷,爽口潤甜。
3、鱸魚:
性平,味甘,能補益脾胃。《本草經疏》說得好:「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則五臟無所滋養,脾虛則水氣泛濫。益脾胃則諸證自除。」脾胃虛弱者可常食之。
4、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提示:若是高血壓、便秘、頭痛、面紅者,可用鮮菠菜洗淨放入開水中燙上三五分鐘,取出切碎,用少許香油、鹽等伴食,一日兩次當菜食用很有療效。
5、香菇:
營養豐富,素有"植物皇后"之稱。香菇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特點。中醫認為,香菇味甘、性平,有補肝腎、健脾胃、益智安神之功效,常吃可以健脾胃。
健脾胃的中藥都有什麼
胃口不佳、一吃就飽——枳術丸。主要表現為胃脘悶、脹,飯量變小,沒胃口,常伴有噯氣、呃逆、噁心、疲乏無力,這是脾虛氣滯型消化不良的主要表現,常用中成藥為枳術丸。
飯後胃痛、兩肋脹滿——金佛止痛丸。這是肝胃不和型消化不良的主要表現,常與情緒變化有關,生氣煩躁時發作或症狀加重,患者平時不是心煩易怒就是愛嘆氣。可服用有行氣止痛、舒肝和胃作用的金佛止痛丸。
胃寒隱痛、愛喝熱飲——香砂養胃丸。脾胃虛寒的人不但食慾差,還經常吐酸水、手腳不溫怕冷,胃痛的時候喝點熱水或用手按著肚子都會覺得舒服些。
胃裡灼熱、身體怕冷——荊花胃康膠丸。這種「矛盾」的表現是寒熱錯雜型消化不良的特點,患者可同時有噯氣泛酸、口乾口苦、心煩燥熱,以及腸鳴便溏、著涼或喝冷飲後症狀加重等「寒」、「熱」夾雜的表現。用藥可選有理氣散寒、清熱化淤作用的荊花胃康膠丸。
上腹悶痛、舌苔黃膩——湯劑最好。吃飯前看舌頭,如果舌苔厚膩顏色偏黃,常伴有口乾口苦、噁心嘔吐,還覺得身體困重,容易疲勞。很可能屬於脾胃濕熱型的消化不良。這種情況可用中藥方連朴飲治療,但需要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用藥。
小孩健脾胃食物有哪些
西紅柿俗稱番茄,它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甲酸),還可以增加維生素C的利用率。同時,西紅柿中含有番茄素,這種番茄素對可以幫助消化、利尿,同時還能協助胃液消化脂肪、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治療口角炎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可以說,西紅柿也是一種很好的健脾養胃的食物。
夏季祛濕健脾九妙招 少食甜膩食物少飲酒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