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艾灸什麼穴位

陰虛艾灸什麼穴位

1、陰虛艾灸什麼穴位

在中醫體質學上,身體缺水的人,被稱為陰虛體質。陰虛體質最大的特點是體形瘦,胖子不多,陰虛就是機體內水不夠了,水不夠了就幹了,就燥了,燥了就容易起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水少了,自然就嘴唇乾,皮膚干,大便干。口乾、唇乾、皮膚干、口渴等都是水不夠了,所以陰虛了火旺,乾巴巴的,缺乏滋潤。現代女人,對「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大加推崇,所以現在女人陰虛的不少。

疾病傾向:易患咳嗽、乾燥綜合徵、甲亢等。

艾灸取穴:大椎,神闕,關元,足三里,湧泉穴。

2、陰虛飲食調理

陰虛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陰虛忌食物品:胡椒、肉桂。

忌食或少食:狗肉(腦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馬、海龍、獐肉、鍋巴、炒花生、炒黃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龍眼肉、佛手柑、楊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薑、砂仁、蓽撥、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菸、紅參、肉蓯蓉、鎖陽等。

相應膳食:懷菊大棗銀耳羹;甲魚懷牛膝湯;懷山煨土雞;參藥煨乳鴿;何首烏煨豬肝。

3、陰虛運動調理

中醫認為靜能安神,靜能生陰,因此,陰虛體質之人適合做中小強度的鍛煉,其運動鍛煉應重點調養肝腎之功,如可經常打太極拳。陰虛體質的人多消瘦、容易上火、皮膚乾燥等。皮膚乾燥甚者,可多選擇游泳,能夠滋潤皮膚,減少皮膚瘙癢,但不宜桑拿。陰虛體質者陽氣偏亢,應儘量避免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鍊形式。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胸悶艾灸什麼穴位

胸悶艾灸什麼穴位

1、胸悶氣短艾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於任脈,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1.5寸處。這個肚子上的穴位,為什麼能幫助我們改善胸悶氣短呢?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氣海穴和肺氣息息相關。胸悶氣短,顯然是肺氣不足所致。肺氣無以攝,導致氣息不足。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刺激氣海,加強它對肺氣的吸引,把氣息「拽」到腹部,從而讓呼吸綿長有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氣虛弱、攝氣不足的問題。正是由於它對氣機有調節收納的作用,所以該穴才被譽為「氣海」。

如何刺激呢?每天艾灸此穴30分鐘即可。只要長期堅持,就能見到明顯效果。

除了改善呼吸功能外,艾灸氣海還可以改善經常打嗝、四肢發涼、腹瀉腹痛、痛經等症狀。可以說,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補益穴位。

2、胸悶氣短艾灸內關穴

內關在腕內側橫紋上兩指,找這個部位,這個能治什麼病呢?像心臟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婦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悶也都是屬於心胸疾患,要找內關穴。

位置: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或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

該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

3、什麼是胸悶氣短

胸悶氣短是一種主觀感覺,即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並引起胸悶氣短。

胸悶:胸口重壓感:很難描述這種異常感覺,很多患者會感到胸口有重物壓迫,還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時候感覺肺部似乎充滿液體。少數患者感覺胸痛。

氣短:多發生在睡覺、用力或躺下時,胸口有壓迫感,無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氣。很多患者不得不墊高枕頭或選擇在椅子上睡覺,這樣才感覺更舒適些。

這種胸悶氣短的症狀可能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也可能是人體發生疾病的最早症狀之一。不同年齡的人胸悶,其病因不一樣,治療不一樣,後果也不一樣。一般分為功能性和病理性胸悶氣短。

中醫艾灸的起源

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那麼中醫艾灸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中醫艾灸的起源,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艾灸的起源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點燃,燻烤人體的穴位,再利用其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那麼中醫艾灸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在人類學會用火之前灸法就已經產生了。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狩獵、勞作過程中受傷了、生病了,當時沒有藥,也沒有醫生,只能隨便找個地方躺一下,正好躺在被太陽曬得發燙的大石頭上,很舒服,躺了一段時間,意外發現疼痛減輕了或不疼了,原來不能動的部位能動了。

一次不算數,兩次、三次、多次以後,在我們古人的大腦里就會形成一個條件反射——溫度、熱量能緩解疼痛。於是,當他們身體哪個部位有疼痛的時候,他就會到曬得發燙的大石頭上躺一下,或者用曬得發燙的小石頭在疼痛的部位燙一下。

但發燙的石頭受到天氣和地點的限制,所以,當人類學會主動用火以後,他們就拿起一根樹枝或一把乾草點著火,主動來燻烤他們疼痛的部位。這樣,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用來緩解自身疼痛、治療自身疾病的方法——灸法就正式宣告誕生了。

所以,遠古的灸法就是用溫熱或火烤來解除疼痛、治療疾病的方法。


脾胃虛寒艾灸要注意什麼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專家介紹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局部刺激:艾灸通過對人體特定部位以艾火刺激,這種溫熱刺激,使受刺激的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血液循環,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能發揮鎮靜、鎮痛作用,促進藥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