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職場人處於「過勞」狀態

  一份最近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完成的《職場人群健康權調查》顯示,由於「加班文化」等因素影響,有七成的職場人群處於「過勞」狀態。

  全國連鎖健康體檢機構慈銘體檢於7月30日對外公布了一份聯合智聯招聘及三九健康網進行的《職場人群健康權調查》結果。

  據慈銘體檢總裁韓小紅博士介紹,此次參與調查的對象94%以上為40歲以下的中青年職場人士,匯總了13195份問卷結果以及慈銘體檢在全國30餘家分院的100萬份體檢數據。

  從行業上看,調查結果顯示,傳媒、IT行業從業人員「過勞」比例最高。從性別上看,男性「過勞」的比例要高於女性,職業發展和家庭的壓力讓他們「不敢休息」。從年齡上看,認為自己「過勞」比例較高的職場人群集中在26歲-30歲,這部分人正處於事業上升期,面臨更多的迷茫和壓力。

  調查發現,經常加班的職場人士的比例達到32.95%,偶爾加班的比例達到49.27%,能夠正常下班的比例僅為12.15%。

  調查對於「過勞」的直觀症狀描述為出現渾身酸痛、神經衰弱、失眠、脫髮、煩躁、憂鬱等不適。

  面對這些「過勞」症狀,調查結果顯示,約四成的人選擇了「順其自然」來應對,僅有四分之一的職場人士每年定期進行健康體檢以保證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工作的真諦:為工作而工作

  志願者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他們真誠的微笑,讓人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快樂;而另一方面,許多人在把泥塑、攝影等愛好變成賴以生存的手段後,卻失去了原本的激情。物質報酬和興趣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近日發表在《經濟學季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志願型工作相比,報酬可能會降低人們的生產力和快樂。

  在研究中,研究者給一部分學生金額不等的現金報酬,要求他們完成一項像智商測試一樣的問卷;對第二部分學生,研究者言語激勵他們進行慈善募捐,而不給任何報酬。研究的結果顯示,許諾報酬越高的受試者,其工作賣力程度越高,但是,與那些相比,有報償的工作者工作成績並不如從事無償募捐的學生好,志願工作者們往往更能完成高難度的工作、同時也獲得較高的主觀幸福感。

  對這種實驗結果,美國心理學家德西的解釋是:人行動的動機分為內在和外在兩種,內在的動機則更為持久、也能促進有效工作;適度的外部獎賞能增強人的積極性,但當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即「過度理由效應」。

  在IBM有一句拗口的口號:加薪非必然,管理者就是聰明地避免了這一心理效應。所以,作為老闆,要認識到員工並非一味追求重獎的勇夫,高薪並不是留住人才的唯一途徑;而對員工來說,正如管理學家貝克所說,為工作而工作,才是工作的真諦。

提高閱讀能力可提高生活滿意度

  新華社倫敦9月18日專電英國全國掃盲基金會最新的一項調查發現,識字能力與個人生活的快樂美滿程度有著密切關係。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識字程度高的成年男性中,有高達78%的人表示生活快樂美滿,而識字程度較低的成年男性中,只有半數的人對生活感到滿意;在成年女性方面,識字程度高的女性有70%在34歲以前結婚,而識字程度低的女性中,這個比例只有60%。

  調查還發現,識字程度高的人中,有78%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子,而識字程度低的人當中,只有42%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子。

  調查發現,確保幸福的秘訣在於提高一個人的閱讀能力。調查的結論是:「提高閱讀能力可以保證自己一生的幸福。」

經常受表揚,大腦會變得靈活

人在受到表揚時,學習和工作熱情就會高漲。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專家研究發現,這一現象與控制本能行為的大腦區域有關,人在受到表揚和鼓勵時,大腦會變得更加活躍,這一現象在孩子和成人身上都存在。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等機構的專家進行了這一研究。他們對受試者進行了兩項測試,事先告知他們這是智力測試,並在測試時用儀器分析他們的大腦活動。在第一項測試中,電腦屏幕上會顯示相應的圖標,讓受試者即時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在答對後,屏幕上會出現獎勵的圖案和鼓勵的詞語。第二項測試內容相似,但學生們不知道自己的測試成績,即使回答正確也不會受到任何表揚。結果發現,在第一次測試中,受試者的大腦明顯活躍,回答正確率也很高。 「人受到稱讚或表揚,和獲得金錢獎勵一樣,都會讓大腦更靈活。」研究人員表示。

職場「高壓鍋」男人三成因

如果你壓力夠大,生活夠鬱悶,那就要提醒你,成為「高壓鍋」族了,而在職場中,這樣的「高壓鍋」男性隨處可見。在男性健康日到來之際,廣州白雲心理醫院副院長王德民提醒,關心健康從「心」開始,很多身體的病症最初來源於心理。下面我們就針對不同職業階段的男性,來探尋他們的心理世界到底出現何狀?影響男性心理健康三大因普通職員主要問題:家庭和工作環境個案:小趙今年29歲,結婚2年,孩子1歲,最近時常感覺腰酸背痛,睡眠差,心情低落,注意力渙散,工作也提不起興致,差點被領導炒「魷魚」。分析:小趙的這些身體症狀都來源其心理問題。王德民院長介紹,根據醫院的診斷,小趙患了輕度抑鬱症。在前來醫院諮詢的職場男性調查中發現,處於這個階段的男性60%~70%的心理問題都是由家庭和工作環境引起,這個階段男性大多30歲以下,工作剛開始步入正軌,婚姻生活也剛開始,一切還處在磨合期,必然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中層主要問題:人際關係個案:老王,今年40多歲,在某稅務局中層幹了7年多,工作一直很努力,也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但卻一直未能得到提升,按照「規律」,一般在這個位置大約5年,都會升遷。這成為了老王的一塊心病,導致最近他時常懷疑周圍的人當面誇他,背地裡卻說三道四,甚至一句話、一個舉動都會引起他的猜疑,和下屬、同級同事的關係一度緊張。分析:男人如果在40歲之前還沒有「出頭」,或許意味著徹底失敗,這種人為的界定成為強勁的心理暗示,使得職業男性更容易在挫折面前喪失耐性。人際交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中國人的含蓄形成了不少交際「規則」,而進入中層的男性的工作以管理為主,而且是夾在大領導和基層之間,關係比較微妙,如果不能適應和處理好,就會面臨「兩難」的局面。高層主要問題:家庭這個群體去進行心理諮詢的情況較少,但他們的問題也是暗流涌動,導致心理問題的根源以家庭為主。王德民分析,他們在經濟上有相當基礎,但外界應酬也相對較多,使得早年打拼時忽略家庭而埋下了不和諧的種子,在積累到這個年齡階段時也開始爆發。(李劼許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