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家庭內的防病保健,其中包括了家庭的空氣、餐食具及個人衛生方面的消毒殺菌,這對於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煮沸並非都能消毒
煮沸消毒是一種效果可靠、操作簡易、費用低廉、不需特殊設備的常用消毒方法,但若用於預防食物中毒卻不是完全可解決問題的。因為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有細菌的,也有化學的。對於細菌性污染,煮沸法比較有效。煮沸能使細菌等微生物的蛋白質凝固變性,一般經過15~20分鐘煮沸,就能殺滅一般的細菌,即使留有少量毒素,也不會造成顯著危害。但是對於有些生物毒素和化學性物質毒素,如亞硝酸鹽、發芽馬鈴薯中的龍葵鹼、黃麴黴毒素以及河豚魚的毒素,吃新鮮蠶豆引起的過敏性溶血等都不是高溫煮沸能解決的,重要的是要重視預防,提高警惕,切斷可能的毒物污染來源。
氯消毒劑是理想的B肝病毒滅活劑
我國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比率已達到10%,也就是說,有大約1億多人成為慢性無症狀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作為傳染源而對人群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正確使用消毒劑,滅活B肝病毒的意義就非常重大。但至今仍有一些家庭還在沿用一些對B肝病毒無效或效果不大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如酒精、來蘇爾、新潔爾滅等,實驗已證明這類消毒劑對肝炎病毒基本上無殺滅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對B肝病毒有較理想滅活作用的是氯製劑,如漂白粉精、次氯酸鈉、「84」消毒液、消佳淨、新消滅等,其中以過氧乙酸效果最佳,常用濃度為004%~01%,噴灑、擦拭、浸泡效果都很好。
白酒不能代替酒精消毒
有的人為了圖方便,常常用白酒來代替酒精擦手或擦拭碗筷,認為白酒能消毒、消滅病菌。其實,白酒大多是低於55度的低度酒,對細菌是難以殺滅的,因為濃度太低,作用時間太短,酒精不能滲透到細菌內部,不能達到使菌體蛋白變性凝固的目的,就不能殺滅細菌。因此應使用配製好的酒精溶液,理想的是70%~75%濃度。同樣,未經配製的高於75%濃度的酒精,因其會使細菌外膜凝固形成一種保護層,也起不到殺菌作用。
正確認識空氣清新劑
因人體新陳代謝散發的體臭、排泄物及空氣污染等造成的惡臭已成為人類生活環境的七大公害之一。近年來,空氣清新劑的出現為家庭中消除惡臭提供了方便,但是空氣清新劑雖能明顯掩蓋惡臭,卻不能祛除惡臭物質,有的甚至會產生二次污染。如固體空氣清新劑——衛生香點燃後能散發出宜人的香氣,但它產生的微粒(煙霧)卻會造成二次污染;將香料與酒精等有機溶劑混合而製成的液體空氣清新劑在噴灑時形成的大量氣溶膠又會污染空氣;作為氣態空氣清新劑的空氣負離子和臭氧,本身也是空氣污染物。因此使用空氣清新劑應注意:室內有嬰幼兒時應慎用,噴灑液體空氣清新劑後最好離開現場,待大部分氣溶膠沉降後再進入,而氣態空氣清新劑宜用於廁所及浴室除臭。
高錳酸鉀的正確使用
高錳酸鉀又名灰錳氧、PP粉,是一種強氧化劑,遇到有機物即起氧化作用,能使細菌體內的蛋白質發生變性而死亡,常配製成溶液使用。但高錳酸鉀溶液濃度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應注意掌握。若配製成3/1000至5/1000,溶液呈深紫色,殺菌力強,多用於浴具、便具、痰盂等消毒;05/1000溶液為紫紅色,可用於傷口清洗、浸泡腳癬,有殺菌、消炎、止癢的功效,還可用來清洗消毒蔬菜、水果、餐具(用後一定要用清水沖洗乾淨);01/1000溶液呈淺紅色,可用來漱口,有除臭消炎防齲作用。
不可忽視簡易消毒法
利用陽光消毒是最簡單的自然消毒方法,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細菌等生物的遺傳物質在傳遞過程中出差錯,導致控制生命重要特徵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細菌就不能存活。同時,陽光可使物體乾燥,溫度升高,這種較高溫度對細菌也有殺滅作用。但陽光消毒的功效與光線強度與暴曬時間有關,一般物品在陽光直射下曬6個小時即可達到消毒目的。此法適用於書本、紙張、衣物、被褥、毛毯、床墊等物品。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陽光消毒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只能作為其它消毒措施的輔助手段。
編輯推薦:
用開水燙碗真的可以消毒嗎?
洗手液暗藏風險 用肥皂洗手更能殺菌消毒
游泳池只消毒不換水 健康隱患多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喝酸梅湯會檢測出「酒駕」?
日前,有人微博上稱自己喝了一瓶酸梅湯後開車,竟被交警查出酒駕,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爆料,不僅是酸梅湯,食用了藿香正氣水、蛋黃派等食品後,也有可能會「被酒駕」。那麼究竟這些食品會不會引起「酒駕」呢?什麼是食品或藥品是開車前不能吃的呢?8日上午,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張玉林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解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張玉林介紹,測定司機是否飲酒或者醉酒,是通過測定其呼出氣體當中的酒精含量來進行的,達到了一定標準才顯示為飲酒、醉酒等不同等級。「食用酸梅湯、蛋黃派、腐乳、蛋黃派、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蝦)、糟雞(肉)、啤酒鴨、酒釀元宵等,正常情況下,食物里或者食物代謝物中僅有少量酒精,應該不會超標。」
「如果發現超標,這裡面有兩個問題。」張玉林說,一是標準是否合理。如果標準過高,就會導致正常食物中和代謝物中的酒精都被認為是飲酒,這就應該適當調整指標;第二是測定儀器的敏感度問題。任何測定的儀器都有一定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敏感度高的儀器,有可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酒精量時就顯示飲酒,過於敏感了,儀器測定出來的結果不一定是真實結果。另外一種是特異度高的儀器,又有可能導致敏感度降低。「如果因為正常食用上述食品而查出酒駕,這說明標準或者儀器有問題,不能用科學依據來衡量。」張玉林對記者說。
此外,張玉林建議,如果食用了能引起發困的藥物,如抗感冒藥、鎮靜劑等應休息一會兒再開車。「查酒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大眾健康。酒後易犯困,神經敏感度降低,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這些副作用而引起的。因此,只要能引起這些症狀的食物和藥品服用後都不建議駕車。」
只解饞不補鈣 網友驚呼幾十年骨頭湯白喝了
最近,北京協和醫院營養醫生於康的一條微博,引起了幾千人的轉發:「很多研究都表明:骨頭湯無法補鈣。而且,把軟骨嚼碎吃了,沒用。吸允骨髓,沒用。往骨頭湯里加醋(想把鈣從骨頭裡面「置換」出來),沒用。簡言之,喝骨頭湯解饞,挺好;喝骨頭湯補鈣,沒戲。」
這條微博,完全否定了骨頭湯補鈣的作用。
網友驚呼:幾十年骨頭湯,難道白喝了?
電視劇里,受傷骨折的人住醫院,通常都有貼心者送上一罐骨頭湯,幫助他恢復健康。還有不少年輕的媽媽,希望寶寶長高個,最常做的一道菜,就是骨頭湯。依據就是,骨頭裡富含鈣質,多補鈣,骨頭長得好,個頭也長得高。
昨日記者追蹤採訪,揭開骨頭湯到底補不補鈣的謎底。
骨頭湯中的鈣含量,不比自來水中多
於康的這條微博一經發出,就得到了院士陳君石在內的多位專家的支持。
陳君石院士評論說:用最簡單的話,把事情說明白了!
陳君石院士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他算得上是國內食品營養的權威專家。
那麼骨頭湯里到底有沒有鈣?
中山大學醫學營養系蔣卓勤教授做了研究。他風趣地說,小時候母親為了讓他長高個,經常做骨頭湯給他吃,所以他從小就有「骨頭湯情節」。他從事營養學後,開始研究骨頭湯里到底有多少鈣。
於是他搞來40斤豬骨頭,用4種烹飪方法燒湯。然後檢測其中鈣的含量,結果發現骨頭湯里的鈣和自來水差不多。
比如他用去除掉了鈣、鈉的三蒸水(經過3次蒸餾的水)熬製的骨頭湯,鈣濃度在2毫克/100毫升以下,與肉湯沒什麼區別。
他又用壓力鍋代替瓦煲,從煮1個小時延長到4個小時,多放一些骨頭或是選擇特別的部位(如椎骨),雖然能略微提高骨湯中鈣的濃度,但差別也不大,都不超過4毫克/100毫升。
「不超過4毫克/100毫升」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可以做一些比較。首先,牛奶的鈣濃度在100毫克/100毫升以上,是骨頭湯的數十倍。其次,有資料顯示,我國大多數湖泊水質的鈣都在2毫克/100毫升左右,北京自來水硬度高一點,含鈣量一般在30~60毫克/100毫升,也就是說你喝的飲用水往往都比骨頭湯含鈣多。
加醋燉行不行呢?確實,鈣鹽和醋酸反應可以生成醋酸鈣,蔣卓勤教授的研究也證實,在不放水,純用醋煮的情況下,骨頭湯中的鈣濃度甚至能高過牛奶,不過這個方法的實用價值並不高,主要原因是,這麼做出的湯很難喝,照這個方法熬一斤的豬蹄,大概得買數十元的醋。
濃白的湯有營養,是錯覺
骨頭湯補骨補鈣,是緣於民間「吃啥補啥」,「以形補形」的說法。
北京於康醫生說,這個補鈣的話題,自己呼籲過好多次,還是有不少人誤解。熬製出來的骨頭湯,看上去很濃稠,許多人以為,骨湯越濃白,說明煮出來的膠原蛋白越多,越能補鈣,營養價值越高,事實並非如此。
北京兒科專家張思萊醫師說:骨頭湯真的不能補鈣,營養90%都在肉上。
營養學博士范志紅,也作出了解釋:乳白色並不來自於蛋白質,主要是湯中的脂肪,喝這種湯,口感是很好,但也只是補充了脂肪,並沒有很多的膠原蛋白。
蔣卓勤教授說:所以對「營養過剩」的我們來說,喝這種湯弊大於利,對於痛風患者,我們甚至會建議他們「吃肉棄湯」。
補鈣先補腎脾,首選喝牛奶
浙醫二院營養科主任張片紅,也認同於康醫生這個觀點。他給出補鈣三招:喝牛奶、曬太陽、多運動。
張片紅說,浙江人因為吃海鮮比較多,每天基本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到500mg的鈣質。成人每天需要800mg鈣質,老人和孕婦需要1000~1200mg。滿足人體的鈣質需要,建議每天再喝300ml牛奶。
除了補鈣,還要提高鈣質吸收利用,他主張曬太陽,建議每天曬半小時足夠了。還有運動也是可以提高鈣吸收的。
有些老人和孩子,通過吃鈣片補鈣,這種做法到底好不好?張片紅說,人體最大可耐受的鈣是2000mg。超過這個量,過多的鈣質存積在腎臟等器官,可能造成結石。
省中山醫院院長姚新苗教授,從事骨質疏鬆研究多年,他明確說,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所以補骨一般從補腎健脾入手。他研究通過補腎健脾的中藥,來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和保存,課題獲得了去年的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普通人吃什麼能補鈣?姚教授推薦蝦皮、小銀魚等小魚小蝦。
喝茶也醉人?警惕日常生活中的「怪醉」
喝酒喝多會醉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是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醉」是被我們容易忽略和不重視的,例如:吃飯也會醉人。下面一起來看看日常生活中的「怪醉」。
小心變成「公鴨嗓」 K歌吃飯傷聲傷胃
唱K吃自助餐已經成為很多人聚會的習慣了。用K歌的方式放鬆娛樂本來是好事,但邊吃邊K」卻能給身體健康帶來諸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