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補髓與養生

  這裡的髓,是指精髓,所謂養生必補髓,意思是說,人們若想延年益壽,身體健康,必須要注意經常補充人體精髓的不足。

  1. 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

  眾所周知,骨為人體一身之支架。骨骼的狀況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人的生命質量。正如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裡說:「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血如故。」意思是說,若做到人體骨髓堅固,氣血順從,這樣內外就能調和,邪氣不能侵害,耳聰目明,真氣獨立如常而不為邪氣所動搖。這裡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人體的骨骼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但骨為髓所養,精又生髓,故髓、精決定了骨骼的生長發育與功能。若髓不養骨,即會造成骨骼方面的疾病。如嬰幼兒的佝僂病、成年人的骨質軟化病、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病。祖國醫學則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髓,腎精虧虛,骨髓不充,故腰痛而腿膝無力。如《內經》說:「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由此看來,精與髓的充盈與否,不僅影響到人體的骨骼系統,還將嚴重損傷人體的先天之本———腎。祖國醫學認為,腎主人體生長發育,人體的衰老與長壽和腎密切相關。只有精髓充足,腎才能發揮其先天之本的作用,由此看來,養生必補髓。

  2. 髓通於腦,腦為髓之海

  所謂「腦為髓之海」,是說腦是髓匯聚之處,大腦的功能要靠髓的滋養。如《黃帝內經》裡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這裡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髓對腦的重要性。人們常見的腦病如頭暈目眩、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不耐思考皆與髓供應大腦不足有關,此外,不僅神經系統的病變與腦有關,人體的四肢無力,視物不明,時常感到疲勞懈怠、倦臥皆與骨髓不足,不能充養大腦有關。還有,腦髓又與精神意識有密切關係。若腦髓不足則精神敗壞。如《黃帝內經》裡說:「頭為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虧矣。」

  祖國醫學認為,人身三寶:精氣神。由於骨髓不能濡養於腦,即可產生神的病變。而神是生命的主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由此看來,養神亦需先補髓。

  3. 補髓能美容

  《黃帝內經》裡說:「液脫者……色夭,耳數鳴。」中醫認為「液」是指稠厚的液體,髓屬於液。色夭,是指面色憔悴,不華。耳數鳴,是指經常耳鳴。意思是說,屬於人體液的骨髓,若不足虛少,既不能濡養面容,造成面色不澤,或萎黃,或蒼白,或發青。不能聰耳而產生耳鳴。由此看來,要人體顏面美,亦需補髓。

  4. 髓充,元氣盛,抵抗力、免疫力強

  祖國醫學認為,精生髓,若髓不足,就需要有陰精不斷化生骨髓,倘若常補髓,即不需要陰精不斷轉化生成骨髓。所以,補髓即補精,而精盛,元氣盛。因為真元之氣藏於腎。只有腎精充足,元氣才有來源。真元之氣屬於人體的正氣。《黃帝內經》裡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說,若真元之氣充沛,外來的邪氣是不能侵犯人體的。祖國醫學所說的真氣、元氣,類似現代醫學所指的免疫力、抵抗力。即髓充,元氣盛,人體才有強大的抵抗力、免疫力。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花草養生法

  花草神奇的力量

  花草很早就被用做療方,《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中醫藥專著中,都有對各種花草功效的詳細闡述。不獨中國,西方芳香藥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兩河流域的古文明時期,蘇美爾人已懂得利用百里香及茴香來治病,埃及人曾用芳香花草治病和美容。花草含有天然的香氣和豐富的維生素,更有許許多多的應用方式,讓我們感受花草到來的愉悅香氛世界。

  花草入佳餚

  以花草入菜不但可以增加料理的香氣,也可以讓料理的風味更佳,因為花草有食療的功效,也能為健康加分。如薄荷、百里香。香茅等是烹調料理時經常用到的天然花草。

  花草芳香包

  花草除可以增添室內芬芳外,有些花草也有除臭、驅蟲的效果,可當做天然除蟲劑使用,放在衣櫥驅蟲,或置於鞋櫃內除臭效果都很好。此外,放置在室內,也能清新空氣。

  花草入精油

  花草可以提煉成香精油,香精油的使用有薰香、泡澡、按摩等方式。精油獨特的香氣可以使人感到放鬆,消除疲勞。

  花草入茶

  花草茶是以植物的根、花、葉用開水沖泡以後來喝的一種天然飲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不含咖啡因與人造色素。邀上三五好友,準備些精美的小點,泡上一壺花草茶,看各色花瓣漂浮在透明的水杯中,賞心悅目,既解決了口渴又滿足了眼福,是現代人們追求的生活方式。

  各種花草的功效

  花草雖然具有保健功效,但每種成分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加合理地飲用,從而起到保健的作用。

  薰衣草

  功效:具有舒緩壓力、安定神經、改善睡眠、降血壓的功效,是抗壓的好幫手。此外,薰衣草放入衣櫥還可為衣物薰香防蟲。

  使用方法:泡茶飲用或製成香包淨化空氣。

  禁忌:薰衣草有催經作用,懷孕中的女性避免使用。

  百合花

  功效:百合花富含蛋白質、糖、磷、鐵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和食用價值,可以安心去火、清涼潤肺。

  使用方法:泡茶飲用。每次取百合花2g~3g,用開沖泡10分鐘左右即可,茶沏好後色澤金黃,味甘微苦。

  桂花

  功效:對中國人而言,桂花頗有歷史。桂花性質溫和,有滋補身體的功效,可以止咳、化痰生津、健胃整腸,並能安定神經、滋潤皮膚。

  使用方法:多以桂花做醬,烹製甜點時加一些來增氣味。近年則有把桂花和茶葉一同煎制製成桂花烏龍茶。

  人參花

  功效:人參花具有益氣活血,調節內分泌,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能清熱消炎、平肝清火、解毒利咽、降血壓,對失眠、耳鳴、暗瘡、青春痘也有一定的功效。

  使用方法:沸水沖泡飲用,或者煲湯均可。

  禁忌:人參花微苦,餐後熱飲為宜。

  洋甘菊

  功效:洋甘菊可消除頭痛、偏頭痛或發燒感冒引起的肌肉痛.並能抗老化、滋潤肌膚,此外對於睡眠、穩定情緒也很有幫助。

  使用方法:泡茶飲用或者加入蒸餾水煮沸後放涼濾出湯汁再調入甘油混合均勻製成化妝水,有收斂肌膚的作用。

  禁忌:洋甘菊有通經效果,孕期前三個月避免使用。

  紅巧梅

  功效:紅巧梅又名千日紅、長生花,為野生西藏高原雪山上莧科植物;嬌艷的淡粉色,味淡有一點點甜。紅巧梅具有養顏調經、清肝散結、安神定喘、消炎止帶,清熱散火,抗菌潔膚的功效。

  使用方法:加入適量冰糖用沸水沖泡飲用,或者泡澡時加入。

中藥調體質根治腳臭 推薦4大食療方

  許多人有腳臭困擾,中醫認為人體機能失衡會增加汗水分泌,使腳臭情形更嚴重,如脾虛濕盛體質,因水分代謝失常、稍一動就出汗,陰虛陽亢體質則手腳心易無故發熱、流汗,可透過中藥材入膳或製成茶飲,改善易流腳汗的體質;另外透過按摩豐隆穴、復溜穴等,能促進足部代謝和血液循環,還可利用中藥材制泡腳湯和爽身粉,更快告別臭腳丫煩惱。

  中醫師表示,人體的腳底每平方公分約有500~600個汗腺,是僅次於腋下最易流汗的部位,且一天約有8~10小時穿鞋子,倘若穿的鞋襪較不透氣,使濕氣難排出,足部更易散發異味。針對易流腳汗、腳臭者,可利用中藥材調理體質,輔以中藥足浴、爽身粉等,並少吃燥熱食物如辣椒、大蒜、油炸等,日常也應避免足部悶熱、保持乾爽和清潔,包括穿透氣吸汗性佳的棉襪、運動鞋選有格子網布鞋面、皮鞋選有通氣小孔鞋款、每天洗澡時腳底和趾縫都要洗乾淨並擦乾。

  食療法

  中醫師推薦2道食療,可依照體質選擇。由於藥性皆相當平和,老少皆可服用,但感冒發燒時應暫停。

  茯苓排骨粥利水

  適用對象:時常腳浮腫、稍活動就出汗、四肢無力者。

  材料:意以仁5錢、黃耆、茯苓和浮小麥各4錢、白米1杯,排骨200克。

  功效:意以仁和茯苓健脾利水、助代謝,黃耆補氣,浮小麥收斂汗水、減少排汗。

  做法:排骨切塊汆燙,材料放進電鍋,外鍋加2碗水,內鍋加3碗水煮成粥,2天吃1次。

  枸杞烏梅茶滋陰

  適用對象:手腳心常發熱冒汗,易燥熱、口乾舌燥、急躁者。

  材料:枸杞5錢、烏梅和西洋參各2錢。

  功效:烏梅味酸、收斂止汗,枸杞滋養腎陰,助降低陰虛、潮熱症狀,西洋參補氣養陰。

  做法:藥才洗淨放入鍋中以1000c.c.水煮沸,轉小火煮5分鐘,飯後當飲水喝,每天1次。

  注意:除了可依體質服中藥材外,中醫師建議,也可塗抹爽身粉、泡中藥足浴等,促進腳部循環變好,但倘若足部有明顯傷口、出血、裂開,應暫停使用並就醫。

  爽身粉止癢袪濕

  材料:滑石60克、生甘草、黃連和蒼朮各10克、冰片5克。

  功效:滑石、生甘草、黃連清熱,蒼朮消腫,冰片緩搔癢。

  做法:材料磨成粉,出門前、洗澡後各用1次,敷腳底、趾縫。

  泡腳湯消毒清熱

  材料:明礬30克,黃柏、苦參根、艾葉20克、蛇床子15克。

  功效:明礬、艾葉止癢,黃柏和苦參根清熱,蛇床子治濕癬。

  做法:藥才加3000c.c.水煮滾轉小火煮10分鐘,放溫後泡腳。

  按穴位利水代謝

  穴位:可多按壓小腿肚內側上緣、近大腿交界處的陰陵泉穴,及膝蓋外側與腳踝連線正中間點的豐隆穴、腳踝內側後緣向上2吋約3橫指寬處的復溜穴。

  功效:陰陵泉穴有助補養脾胃、利水、改善下肢浮腫與腳汗,豐隆穴能祛散腳部的寒濕邪氣,復溜穴可補益腎陰、治療潮熱盜汗。

  做法:以指腹按壓至微酸,以上穴位均每次按5分鐘,每天可按1~3次,天天按。

  搔癢惡臭應就醫

  腳部若感染黴菌如足癬,也會有惡臭、搔癢,此時應儘快就醫,接受徹底治療,中醫多半采清熱毒和利水濕的藥方治療,如龍膽瀉肝湯、萆瀉分清飲等。

  十二時辰養生法則

  回南天居家保健四大貼士

  警惕:吃肉越多骨質越易疏鬆

 

中醫12時辰這樣養生最好

春困頭昏疲憊 敲敲後腦勺醒神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