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頭昏疲憊 敲敲後腦勺醒神開竅

  

    很多人睡醒後,常常覺得頭暈沉沉的,全身沒勁兒,有時還會耳鳴。這時,不妨彈彈後腦勺,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體的一些重要穴位都分布在後腦勺上,經常按摩、彈敲可以緩解疲勞、預防頭暈、促進聽力、防治耳鳴。具體的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副教授王琴玉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敲打時將兩手掌心分別按緊兩側耳朵,用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彈後腦勺。

  此法能刺激耳廓周圍的穴位,可防頭暈、耳鳴、促聽力。 第二,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緊壓另一手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脫彈出,使指背著力,可以有效緩解疲勞。

  第三,用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然後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後枕骨不動,再很快抬離,這時耳中有放炮樣聲響。

  如此反覆做上5—10次,每日做2—3次。中國中醫科學院推拿骨傷科副教授方存忠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練習時的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刺激,同時刺激大腦神經,起到耳聰目明的作用。」

  這個動作在起床後、睡前或平時空閒時都能做。 另外,中醫學還認為,腎開竅於耳。因此,該練習還可以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之效,老年人不妨多做。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潮濕天氣易勞累,土茯苓去濕毒最靈光

  

    在眾多中草藥,具有祛濕功效的自然不少,而其中頗受食客歡迎的,土茯苓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佼佼者。這種生長在灌木叢或山坡陰處,長得短小而笨拙的塊莖,在解毒、去濕方面卻有所長,除此之外,它還有助於人健脾胃,利關節,治惡瘡等,用處可謂不可小視。

  甘淡性平的土茯苓多半用於煲湯,不過其搭配則十分講究。在廣東,土茯苓成為最常見的湯料之一,不同季節選擇與不同食材搭配,春季則發揮其去濕的最佳功效。

  土茯苓的吃法推薦:

  祛濕湯 土茯苓水蛇湯

  要做出這道湯的鮮甜味,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去除腥味。外加瘦肉、胡蘿蔔、玉米、蜜棗等作為輔助食材。一方面提鮮,二則可以僻腥。另外,需要煲數小時,土茯苓的功效才能有所體現。

  為豐富其口味,還可以將水蛇換成老母雞,或是放入蠍子一起煲,其去濕健脾排毒的效果更佳。

  祛濕湯 土茯苓煲草龜

  與土茯苓水蛇湯一樣,除了用生薑去腥,該湯還需要陳皮、瘦肉等調味。其做法亦不難,將草龜處理乾淨,斬件,再與土茯苓、陳皮、生薑一起放入煲中,大約煲兩小時,再放入鹽調味即可。

  為了強化其排毒功效,還可以選擇放入其他食材,如蠍子,除了增強活絡去濕、消腫解毒效果外,其味並不突出,並不會破壞湯色的整體效果。

編輯推薦

專題:家醫專家教你如何安度潮濕回南天

 對抗濕熱的土茯苓綠豆老鴨湯

子宮脫垂五大表現 中藥方劑有辦法

  

   子宮脫垂是指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傷或薄弱,致使用權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的一種生殖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症。根據其脫垂的程度分為三度。子宮脫垂患者平時就會有腰酸背痛,嚴重時還會拖累膀胱及直腸,而會有頻尿、小便解不乾淨或大便不順之感。

  1.腰骶部酸痛 尤以骶部為甚,勞動後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後可緩解。此外,患者感下腹、陰道、會陰部下墜,也以勞累後加重。

  2.陰道脫出腫物 患者自述有球形物自陰道內脫出,於行走、體力勞動時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後自行還納。脫垂嚴重者,終日掉在外面,不能自行還納,由於行走活動,與衣褲摩擦而感不適,久經摩擦而發生潰瘍、感染、分泌物增多,甚至出血,日久局部組織增厚角化。

  3.泌尿道症狀 多數子宮脫垂患者,當其大笑、劇烈咳嗽、體勢用力時,腹腔壓力突然增加,引起尿失禁而尿液外溢。子宮脫垂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膨出,但是否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取決於膀胱與尿道的解剖關係是否改變。少數子宮脫垂患者,排尿困難,導致尿瀦留,需用手指將膨出的膀胱向前推舉後,方能排尿。其原因為膀胱膨出嚴重,脹大的膀胱位置低於尿道。

  4.月經改變、白帶多 由於盆腔臟器脫垂,導致血循環障礙,局部淤血,影響正常月經,可使月經過多。此外,由於血循環障礙脫出臟器並發潰瘍、感染,致使白帶增多,並伴有血性分泌物。

  5.一般也不影響受孕、妊娠和分娩,但子宮脫垂不能還納者,臨產後可出現子宮頸水腫而宮頸擴張困難致難產。

  子宮脫垂中藥方劑婦科單方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虛失攝。

  【治法】補氣升提。

  【方名】補氣升腸飲。

  【組成】人參30克,生黃芪30克,當歸(酒洗)30克,土炒白朮15克,川芎(酒洗)9克,升麻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中藥處方(二)

  【辨證】腎虛不約。

  【治法】補氣益精,升清舉陷。

  【方名】大補元煎。

  【組成】人參10克,升麻10克,鹿角膠10克,山藥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當歸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千家秒方》

  【組成】當歸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6克,赤芍6克,柴胡6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醫林改錯》卷上。

  中藥處方(三)

  【辨證】血虛肝鬱。

  【治法】養血舒肝。

  【方名】開結湯。

  【組成】柴胡3克,續斷3克,神曲3克,香附9克,川芎9克,當歸30克,丹皮9克,熟地30克,白朮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中藥處方(四)

  【辨證】沖任虛寒,瘀血阻滯。

  【治法】溫經散寒,養血祛瘀。

  【方名】溫經湯。

  【組成】吳茱萸9克,當歸9克,芍藥6克,川芎6克,人參6克,桂枝6克,阿膠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薑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麥門冬(去心)9克。

  【用法】以水10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溫服。

煎煮中藥13個注意

煎服中藥學問多多

在家輕鬆做理療 青壯年拔罐保健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