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職場媽媽的無限感慨


    在中國,職場女性生孩子要付多少代價,可能你都末必能想到。

    我友在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上班,一千來人的公司,做的是女性產品,銷售部也全由女性組成,她精明強幹,三五年功夫火速做到銷售部經理,銷售業績是全公司的NO.1,搏殺到34歲逼近高齡產婦大關,才不得不把生育擺上歷史日程。在她之前,歷任經理無一不是生完孩子就離開公司了,她從前總以為前任經理們是愛子心切,直到她自己生完孩子,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生之前檢查身體,醫生的告誡是過勞要調整,又是吃補藥又是練氣功又是減少工作量,過了半年工程開始,天天量體溫,測排卵期,心神不定努力半年才終告成功。懷上就更多麻煩了,小心翼翼保胎不說,因為孕期反應大,一個星期倒有兩三天要躺在家裡休息或到醫院檢查,銷售總監的臉色已經不太好看了。好不容易到了穩定期,發現肚子大得不宜見客了,本來新增的業務她全都分派給了其他同事,因為總監的意思是孕婦談事會影響公司形象,到了預產期,公司老闆就找她談話,問怎麼辦——你手上的業務是不是分轉給同事,女友在這家公司是按銷售量提成的,一旦手上的業務轉出去,回來恐怕就沒有她的份了,她便說反正有秘書跟進,自己電話遙控,應無大礙。生完之後三個月,她一查工資卡,每月只剩八百,她非常氣憤地打電話質問,為什麼我完成了定額工作量你不給我原來的工資?財務部說所有人都買了生育保險,都是由社會保險機構發給生育津貼,這是公司規定,也就是說,她懷著孕幹了一個正常職工干的活兒,拿的卻是最低底薪,這還不是最氣的,最氣的是三個月後她急急休完產假,公司已經另外招了一個銷售經理,總監暗示道:其實你可以多休息一些時候,不要這麼博嘛!
    我這才知道前面的經理是如何被一步一步逼退回家,想著她分娩前一天還在產床上打電話追款、為公司賣命近十年竟是這麼一個結局,忍不住悲從中來。雖然後來她火速回巢,以實力擊敗對手,但業績也到孩子三歲之後才恢復當年的盛況。生孩子對女性的職場生涯影響著實太大,從生到育,少則一年,多則四年。雖說依據中國勞動法,產假期間,不得解除勞動合同要照發工資,但公司照樣有許多方法來逼退你。中國公司並無哺乳假一說,也絕無哺乳室給你,要維持原有職位,有些女性不得不三個月就給孩子斷奶,雖然很不情願。

    大部分中國職場女性選擇三十歲或者三十五歲之後再生,可惜職位大責任也更大,到時生不生得出還另說,就算生出來,也得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回公司。就算是在法規明確的上海,外企女白領中就有近6成不能享受或者被迫放棄產假,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情況。說到底,生育是件大事,再能幹的職場女性,生育期間也會影響其工作這是毫無疑問的。而正在茁壯發展的中國公司,再人性化也得顧及本公司的利潤,這兩者的衝突,只能由弱的那一方來承擔。

    當然也有人說那不如去中國計劃經濟體制內的公司啦,那是個永遠打不破的金飯碗。但實情是,你可以休完法定假期三個月,還可休完哺乳期六個月,休多久都沒問題,但前提是你要放棄職位,做個廢人,領最低的工資。惹不起《勞動法》保護下的女性,人家就雪藏你。我就親耳聽過一位中國國企老闆說了一個精闢的句子:對公司來說,再能幹的女職工生完孩子就和辦公室的家俱沒什麼區別了。他還安慰一個正和一女性爭奪某職位的男下屬說,爭什麼爭,過一年她就要生孩子了,到時候自然就是你的了。

    原來生孩子讓職場中的女性付出的不光是時間精力,生理的劇痛,還有升遷的代價,發展的代價,更可怕的是職場的歧視與冷漠,對女性自信心與自尊的凌辱,難道男女平等角逐職場的代價就是以女性退出職場或者自願不育而告終麼?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心理專家開方應對工作壓力


    近日,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首次公布了本市155家醫院急診室的自殺者調查顯示,抑鬱病人是自殺的高危人群,同時公眾普遍認為,目前日益加劇的競爭工作壓力是導致抑鬱自殺的主要原因。在職場拼殺的白領該如何緩解工作壓力、調節心理危機呢?北京安定醫院李占江博士介紹了4點應對工作壓力的妙方。 
 
  李博士說,工作壓力主要來自外部環境和人內心的一種自我希望,適度壓力能讓人產生挑戰自我的成就感,而過度的壓力就會引起焦慮、沮喪等不良心理,從而引發身體疾病,如頭痛等。因此應對工作壓力首先要培養內心對工作的正確認知態度,同時配合一些外部方法。

  妙方1.每日靜坐

  很多白領對事業要求過高,都希望自己做到所在領域的最高位置,一旦受阻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會產生沮喪情緒,或盲目放棄了有發展前途的工作,失去人生方向。

  應對妙方:靜坐休息

  每天夜裡用5-10分鐘安靜地坐一坐,集中精神想想對你來說可喜的事,並告訴自己:我們無法掌握將來,只能把握現在,做好現在的工作。

  妙方2.傾聽音樂

  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人們對工作的熱情逐漸減少,不少人都出現了工作「瓶頸期」,總感到無法突破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績。

  應對妙方:傾聽音樂+向朋友傾訴

  當你接受一項重大任務時,聽聽你喜歡的音樂,或把煩惱向朋友傾訴,在交流看法中得到嶄新的工作思路。

  妙方3.放聲大笑

  由年齡而產生的心理恐慌症在職業女性中很常見,人近中年時刻擔心失去年齡、外表的優勢,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應對妙方:放聲大笑每天不要緊繃神經,儘量在工作中放鬆自己,開口大笑,展示自己開朗、大方的人格魅力。

  妙方4.適當娛樂

  許多白領愛跟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房、車、薪水處處不如別人。每天唉聲嘆氣,覺得自己很失敗。

  應對妙方:下班娛樂

  下班後暫時將壓力拋開,約家人或朋友看電影,體會到親情友情的重要。或周末時讓自己安靜的休息一下,到郊外爬山、散步、呼吸新鮮空氣。

白領「表情暴力」讓人受傷


    前不久,有網友在網上公開抱怨很多大城市公交車和寫字樓電梯裡的人「表情不好」,不是雙眉緊鎖,就是木訥茫然,並呼籲市民注意表情。專家認為,身在職場,那些「擰巴」的五官搭配對於周圍的同事及夥伴而言,可能正在構成一種暴力侵犯。而相反,如果不論心境如何都處處以微笑示人,那麼久而久之也一定會憋出內傷。

  案例:「外傷型」

  劉超最近特別不願意去上班。同一辦公室的魏冉,整天不是長吁短嘆,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還有隔壁的孫菲,也不知道有什麼想不開的事,動不動就愁雲慘霧,淚眼迷濛,把整個屋子搞得和遺體告別的氣氛差不多;還得提一下門口傳達室的張大爺,和人說話眼皮都不抬一下,一大清早的就給人心裡添堵。

  專家拆招:學會對壞情緒「視而不見」

  所謂「表情暴力」的「外傷型」,實際上是指外界「壞表情」對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即他人通過其表情,傳遞給我們一種消極、抑鬱或焦慮的情緒,並由此造成困擾和壓力。就如同案例中的劉超,他認為自己不能平靜面對的「壞表情」,實際上是三種比較典型的負面情緒寫照——抑鬱、悲傷和冷漠。很多我們所看到的「壞表情」,其實是當事人遭遇挫折和失敗後的一種自然反饋方式,往往不受控制。

  也許魏冉動用積蓄投資的股票一路跌停,糟心得很;也許孫菲的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一時之間不能接受;也許張大爺的腳崴了,腰閃了,身體不適,自然沒了「家長里短」的閒聊。

  事情其實很簡單,但猜忌和懷疑卻使你開始煩躁不安。「他的臉色是不是衝著我來的?」「他為什麼總這副德性啊?」當你把別人的沮喪情緒轉移到自身時,「表情」就成為了一種暴力工具。

  那些整天苦著臉又不說話的人,一般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不強,不能客觀地對待事物,對於外界的很多議論及評價會產生負性情緒。專家建議你應該「視而不亂」,尊重了他人,也保護了自己,可謂是一舉兩得。
    下一頁:內傷型${FDPageBreak}
  案例:「內傷型」

  蕾絲是個漂亮的女孩子,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做前台工作,每天笑容可掬地迎來送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經常一回到家就開始發脾氣,吃飯的時候挑三揀四,躺在床上很久不能入睡,甚至輕易掉下眼淚。

  專家拆招:勉強微笑讓人更有壓力

  「表情暴力」中「內傷型」的人,經常被迫在情緒消極時還要維持一種愉悅自然的姿態。臨床上稱之為「微笑型抑鬱症」。

  違背真實感受的美好表情相比較「哭喪著臉」的自然反應,會施加給人更沉重的壓力。一方面,對於表情的製造者來說,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表現出與真實狀態完全相反的微笑,會使人感覺更加疲憊更加難過。而另一方面,這樣名不符實的笑容會傳遞給周圍的親人及朋友一個虛假的「快樂」信息,使你在本該接受慰藉和鼓勵的時候,卻要獨自承受壓力。

  專家建議,長期處在這類工作崗位的「微笑一族」,沒有陽光燦爛的笑容,有平和禮貌的舉止也可以,只要在職業道德規範內就好。

給80後的職場諫言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職場抗疲勞方法之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