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調做事是一種責任,一種精益求精的風格,一種執著追求的精神:哪怕是再細小的事、單調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體現自己的最好風格。
2. 保持相對的獨立:在職場上,不能偏頗於左右或者上下,不能拉幫結派。相對的獨立就是不主動參與是非的傳播,不輕易表明自己的角色和立場,做一個自得其樂的中間派。
3. 控制適度的遲鈍:不是每一次的快速反應都會博得喝彩,有時木訥和遲鈍是解救自己從困境中突圍的最好手段。慢一拍發言,慢一拍行動,或許可以讓你不捲入複雜人際關係的旋渦。
${FDPageBreak}
4. 容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大度睿智地低調做人,有時比橫眉冷對地高高在上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對他人的小過以大度相待,實際上也是一種低調,這會使人沒齒難忘,終生感激。
5. 低調做人,便可峰迴路轉:在待人處世中要低調,當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或者危險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闢蹊徑,重新占據主動。
6. 禍從口出,沒必要自惹麻煩:要想在辦公室中保持心情舒暢地工作,並與領導關係融洽,那就多注意你的言行。對於姿態上低調、工作上踏實的人,上司們更願意起用他們。
${FDPageBreak}
7. 說話不可太露骨:別以為如實相告,別人就會感激涕零。要知道,我們永遠不能率性而為、無所顧忌。話語出口前,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是一種成熟的處世方法。
8. 利用沉默的權利:沉默,並不是讓大家永不說話,該說的時候還是要說;沉默不代表永遠地妥協,也不代表無力地抗爭。適度的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沉默。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打破職場生活心理枷鎖
行走職場,你經常覺得戰戰兢兢、垂頭喪氣、畏首畏尾嗎?那麼很可能,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心理奴隸」。
所謂「心理奴隸」,實際上是在形容一些職場人被某種死板認知或理念束縛後困頓不安的生存方式。他們背負著各式各樣的精神負擔,然後將自己陷入條條框框中舉步維艱又茫然無措。但是,職場專家告訴我們,這些「心理奴隸」完全可以通過科學方法,打破心靈上的重重枷鎖,重新獲得職場上如魚得水的自由。
打碎第一重枷鎖:肯定自我「管他別人怎麼想」
心理症狀:
「穿這套衣服上班,別人會不會認為我賣弄風情呢?」、「今天加班,別人會不會認為我是故意表現呢?」、「和領導吃午飯,別人會不會誤會打小報告的人是我呢?」、「如果現在發言,會不會被別人嘲笑呢?」……太多的「別人」,讓肖琳終日進退維谷,煩悶得喘不過氣來。
專家把脈:
在心理學上,當敏感個體嚴重被環境因素左右時,往往缺乏獨立的判斷能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是當事人的自信心建立主要依託於「外界肯定」的幼兒模式,而不是基於「自身認可」的成人模式。因此像肖琳這樣心理奴隸經常由於自我成就感的缺失而加倍在意外界的評判標準,在行為上經常猶豫不決,進退兩難。
職業對策:
改善這種情況的最根本方法就是使當事人建立起內在的自信心。
第一步就是先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發現自己「優於別人」的特點,比如「我比某某更會砍價」、「這個報告我交的比某某早,我比他更有效率」、「下雨天我包里有傘,我更有先見之明」……第二步則是要學會「以自己為中心」地做一些生活中的小決定,比如「今天心情好,穿件粉色的上衣」、「明天下午要去逛街,索性今天加班多干一點吧」……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幫助你將行為的注意力逐漸集中到完成任務的根本宗旨上來,從而一點點擺脫「別人」的掌控與束縛。
${FDPageBreak}
打碎第二重枷鎖:積極思考否定「我肯定不行」
心理案例:
傅明很苦惱 為什麼辦公室里的其他人整天那麼樂觀,就連做錯了事也能「阿Q」一下,而自己總是想著「我肯定不行」這五個字:「這個報告就算寫完了領導也一定不在意」、「新方案我肯定不適應」,「我幹得再賣命也沒人會表揚」……
專家把脈:
像傅明這樣的心理奴隸,通常會認為自己缺乏機遇、缺乏賞識,以至於會「註定的」一事無成。當現實的確被他們言中的時候,會進一步加重這種固執消極的自我認知。
本身定位於消極,會使當事人由於缺乏對於「成功」的期待而倍加恐懼失敗,從而在自怨自憐中無法竭盡全力,甚至拒絕努力。
職業對策:
掙脫這種消極枷鎖的方法是培養出積極的思考方式。
像傅明這樣的人,往往容易看到很多潛在卻並不一定發生的困難與阻礙。
打消消極預期的方法就是將一件事拆分成具有若干步驟的「小事」,並且將這個過程落實成文字。比如你面臨一個「提交個人企劃」的任務,則可以在紙上寫出如下步驟:「收集信息——明確思路——確定基本框架——下班後找到空閒時間——撰寫——修改——遞交——等待反饋」。然後在任務的具體進行中,完成一步就在紙上劃掉步。這種「大變小」的處理方式,會使你很容易把握未來方向,並且在明確目標並付出努力的過程中,逐漸忽略那些困擾自身的「消極」因素。
${FDPageBreak}
打碎第三重枷鎖:鼓勵創新拒絕「再也不這樣」
心理案例:
只要是沒得著好結果的事情,文慧都能從中吸取到「教訓」並且銘記於心:「上次參與的改革企劃收效不好,今後再也不效法了」、「昨天開會主動發言,結果被領導說想法片面,以後再也不吱聲了」、「提交的方案完全不被採納,以後再也不操心了。」……時間越長,「不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專家把脈:
在心理學的「動機體系」中,存在兩種認知傾向,一種是「對於失敗的恐懼」,另一種是「對於成功的需求」。當前者大於後者時,人就會因為過多顧忌「安全性」和「穩妥性」而逐漸喪失冒險精神及創造力,並通常在作為上平庸無奇,而當後者大於前者時,人則將目標的實現與夢想的達成作為努力的最大方向,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自我,往往也容易達成較高的職業成就。
職業對策:
這種「記性超好」又「怕處很多」的心理奴隸,需要及時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擔心害怕?而究竟又在具體擔心害怕些什麼東西?在找到了明確的心理癥結後,應當儘量把握「相似但刺激較弱」的其他機會努力攻克癥結。
比如文慧因為曾經被領導指出「想法片面」而不敢再在會議上主動發言。那麼應當明確她需要強化的東西就是「發言」。她可以先嘗試在同事之間的日常工作討論中主動發表看法,因為即使遭遇到不同意見也沒有「上級否定下級」的尷尬與灰心,並且要嘗試尋求有利依據,維護自己的想法,不輕易苟同:等到她切實具備與人辯論的勇氣後,就不再懼怕別人的質疑了,同時也具備了較為縝密的思維方式,進而可以重新嘗試在領導面前表達主張。
${FDPageBreak}
打碎第四重枷鎖:把握優勢別後悔「已經太晚了」
心理案例:
在艾米看來,自己錯過了太多有意義的事情:26歲為什麼沒有進修在職碩士呢?29歲為什麼沒有辭職生孩子呢?30歲為什麼沒有競聘部門經理呢?……如果世上真的有人賣「後悔藥」,她一定第一個跑去買。
專家把脈:
「愛後悔」是艾米這樣的心理奴隸最顯著的特徵。他們經常由於當時判斷上的疏忽大意或者盲目樂觀,而致使種種的職業預期與職業理想不能變為現實,而又在事後「追悔不已」的心態下悲觀絕望。他們習慣將事情視為「當時選擇」的結果而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自認為人在某個年齡階段就「必須」做某件事情,一旦錯過最佳時機便回天無術,只能聽天由命。
職業對策:
這些容易後悔的人,可以考慮嘗試心理學上的「三欄技術法」來緩解味消極的悲觀情緒。首先找一張白紙劃分為三欄,分別命名為「後悔的事」、「維誤區」和「合理反應」。首先在第一欄中將自己認為後悔或錯過的事詳細充分地寫出來,盡情宣洩情緒,然後在第二欄中與自己所寫的內容逐一進行辯論,並將所有盲目的後悔與絕望逐一批判,而後在第三欄中總結出自己與該事件相關的現有資源,認真思考怎樣利用這些資源,儘量使現實得以最大程度地挽回,並將各項打算與計劃按步驟寫清。這種方法會幫助你在將籠統「後悔」落到實處的同時,也看清自己現存的優勢,並暗示你積極應對。
哪種求職者最容易被拒絕
開口言錢者不要
報酬不是不可以問,但得講究時機和氛圍。如果剛一交談,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地問起薪酬待遇,會讓對方感到很不舒服。
糾纏不休者不要
招聘都遵循一定的流程,說幾時給消息就幾時給,說了非請勿「電」、非請勿訪就是不歡迎來電、來訪,如果仍然糾纏不休,只能對你說拜拜。
溝通不暢者不要
介紹自己時結結巴巴,回答問題讓人摸不著頭腦,聲音低得像蚊子叫,這樣的人溝通能力實在欠佳,就算知識再紮實也不能要。
面試遲到者不要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面試遲到都是求職大忌,很容易讓人懷疑此人的職業操守。
${FDPageBreak}
穿著邋遢者不要
不需要穿名牌,但最起碼要保持衣著的乾淨、整潔。扮酷?對不起,你用錯了地方。
自吹自擂者不要
無論你自認為多麼優秀,在真正的職場精英面前也只是小兒科。還沒進門就翹尾巴,進門後還不飛上天?這樣的人會影響公司的工作氛圍,出局沒商量。
沒有誠意者不要
有的人一邊表達進入公司的渴望,一邊暗示自己在等考研結果,或說要看另一家公司是否錄用。既然你給自己留了這麼多後路,應該不在乎被招聘企業拒絕。
弄虛作假者不要
只要發現有一處作假,人家就會覺得你處處作假。一個連誠實都做不到的人,企業拿什麼信任你?
簡歷鴻篇巨製者不要
既然是簡歷,就不要搞得太複雜,一兩張紙足矣。如果人人都是鴻篇巨製,對方沒時間看完,還能做出正確判斷嗎?
專家揭示:我們為何會有職業病?
一位心理專家的太太總結出來打電話找他的人有三種,一接電話就能聽出來:一種是領導,一種是學生,還有一種就是搞心理的同行。
職場黃金法則20條
職場、商場、戰場,古往今來都是人們展現才能鬥智鬥勇的較力場,很多人會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一席之地,還有很多人四處碰壁、狼狽不堪!在此我總結出幾條職場的成功心法,希望對職場新人和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以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