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也會引起不孕?

  廣義的痰指內痰,內痰的形成主要是機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運行途徑和規律,逐步停蓄凝結成為一種黏稠狀的、有害的液體。這種液體一般不咯出,而留伏在體內產生病變。「痰隨氣行,無處不到」,因而可產生各種病證。

  ●某些中青年婦女,形體豐滿肥胖,食慾旺盛,婦科檢查,沒有發現與不孕有關的病理變化。但婚後長期不孕,這是「痰阻胞宮」不孕,通過以化痰為主進行治療,可以祛痰而使之孕育。

  ●有的人周身皮下出現結節或腫塊(也有僅僅在頸項和肢體的某些局部發生),經細胞學檢查並非惡性腫瘤。這種病證稱為「痰核」或「痰結」。如常見到的頸淋巴結核、皮下脂肪瘤等。中醫按化痰散結醫治可起效。

  ●有的人肢體某一部位發熱,有的人一些部位涼冷如冰,或肢體某些地方麻木不知痛癢,而精神、食慾均好,經檢查並無陽性指征,這就是內痰阻遏氣血運行而產生的病證,通過化痰,可以收效。

  ●有的人常年頭痛、頭重如裹,悶重不適,遇陰冷天病證更為嚴重,舌苔白膩,厭食油膩和多飲水,這是痰氣上注於腦,阻礙頭部清氣正常運行的病變。稱為「痰厥頭痛」或「痰濕頭痛」。這類病人中,有的血壓較高,但長期服降壓藥效果並不好,特別是頭重、頭痛的症狀得不到改善。如果按中醫化痰的方法治療症狀則可很快消失。

  ●有的人肝臟或脾臟腫大,脹悶不適,併兼有面色灰暗、食欲不振等證。肝功能檢查可見輕微不正常,所以常按慢性肝炎治療,但效果並不好,肝臟腫大、胸悶不適的病證中,有一些是痰、瘀交阻,中醫稱之為「肥氣」,如按化痰活血治療,則肝臟腫大、脹悶等證可逐漸消失。

 

${FDPageBreak}

  ●有的人皮膚潰瘍、糜爛,常年滲流黏稠痰水,但不特別瘙癢、灼熱,這就是「流痰」之證。這種病用抗菌消炎藥物治療效果並不理想,而以化痰為大法,卻可收到滿意的效果。

  ●有的人咽喉中整天如塞敗絮,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者時有時散,而實際上咽喉處並無實物可見,這是痰氣阻滯於咽喉,多因情志抑鬱不暢所引起。治療這種病也要化痰解郁,方可收效。

  ●有的人身體尚好,但多吃一點腥葷油膩食物則感噁心或嘔吐。這是因為脾胃虛衰,腥葷油膩食物容易轉化為內痰的緣故。有的人一聞到腥葷油膩之氣,甚或一看到腥葷油膩食物就噁心、嘔吐,這是脾胃虛弱、痰濕內盛的反應。這類病人如能經常以健脾和胃化痰的方法治療,惡聞腥葷油膩之證也不難減輕或消失。

  ●有的人大便並不乾結,但常年不爽,或大便中夾有黏液,每因不能順利排便而深感苦惱。人們常將這種大便不爽稱之為「習慣性便秘」。大便不秘結而稱為「便秘」,當然不確切,認證不准,用藥自然無效。這是痰濁與腸中津液互相膠著遏阻,因而不能順利排便,只要進行溫化痰濁,大便即可通暢,收效很快。

  以上僅列舉一些人們日常見到的痰病和痰證,並不是中醫痰病學說的全部。中醫痰病學說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是中醫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痰病涉及臨床各科,所以我國古代醫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以及「痰之為病,變幻百端」等學術見解。又由於痰病、痰證的臨床表現離奇古怪,故又有 「痰多怪病」之說。我國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在《瀕湖脈學》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災」,可謂一語中的,對痰病的廣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薄荷的藥效不止清熱解毒

  薄荷性辛、涼,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本草綱目》中指薄荷:「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癘、瘡疥、風瘙癮疹。」民間常用來治療疾病的簡單驗方有:

  預防中暑:用薄荷10克,鮮荷葉10克,綠豆衣10克,西瓜皮30克,熬水喝。

  防治痱子、疔瘡:用薄荷50克,艾葉50克,煎水洗澡。

  治療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鮮薄荷15克,加水100毫升搗爛,用紗布絞汁。粳米50克,加水煮粥。粥成後加入薄荷汁及白糖適量,再煮開,一次服完。

  治風熱外感、頭痛目赤、食滯腹脹:薄荷3克,茶葉5克,開水沖服,加糖調味,頻服。

中藥雖好,不可濫用,請遵醫囑

  「中藥抗炎我放心」——短短一句廣告語,反映了人們對「中藥抗生素」療效和安全性的信任之深。所謂「中藥抗生素」一般指清熱解毒類中藥,使用廣泛,深受老百姓青睞。但也因此,清熱解毒類中藥用得太多太濫,帶來不少隱患。

  當您隨便走進任何一家藥店,就能發現「中藥抗生素」果然很有「市場」。清熱解毒類中藥往往擺在正對大門口的顯眼位置;其品種最為豐富,大敗毒膠囊、三黃片、板藍根沖劑、穿心蓮片、雙黃連口服液,應有盡有。

  清熱解毒藥能替代抗生素嗎?可以隨意吃嗎?據報道,不少醫院就接診了不少清熱解毒藥「吃壞了」的病例:

  1.病情被耽擱甚至遷延難愈

  原來,很多病人的「感冒咳嗽、咽喉腫痛」屬於細菌感染,需要抗菌治療。 如果這時一味地只使用清熱解毒藥,肯定達不到理想的抗菌效果,因為這類藥物抗菌作用較弱,拿「弱旅」對「強敵」,後果可想而知,造成患者病情遷延,咳嗽、發熱反覆發作,甚至出現病情加重。 此外,對於咳嗽等症狀,過多地用寒涼的清熱解毒藥會造成邪氣內郁而不能外散,病程反而延長,遷延難愈。

  清熱解毒藥和抗生素不能互相替代。雖然研究表明清熱解毒中藥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單用這類藥物療效難保證。因此,如果吃藥兩三天病情沒有痊癒,最好上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治。

${FDPageBreak}

  2.吃藥吃壞了胃腸

  很多人認為,中成藥安全無毒,長期服用沒有問題;因此,有的人為了預防感冒經常喝板藍根,有的人為清咽利喉長期用胖大海泡茶等。實際上,無論是古籍記載,還是現代研究,都表明清熱解毒中藥不能久服。原來,清熱解毒藥屬於寒涼之品,長期服用會造成脾胃陽氣受傷, 而致食慾下降、腹脹腹滿、腹瀉等。很多人吃這類藥吃出了腸胃不適卻渾然不知, 蒙在鼓裡,還以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3.不對證用藥加重病情

  中醫治病強調辨證施治,用藥時往往表現為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如清開靈口服液主要用於外感風熱、火毒等內盛所致高熱不退等,但有些患者輕微發熱時就用此藥,這樣做不但不會治好疾病,反而有可能讓病情加重。 此外,冬天房子裡暖氣開得太足,或夏季空調溫度調得過低,而造成室內外溫差太大而感冒的患者,屬外邪襲表之表熱證或表寒證,也不適合使用苦寒的清熱解毒藥, 而應該使用加減葛根湯、加減小柴胡湯等藥發散,否則會使「外邪」被包裹得更緊,發散不出,而導致外邪由表及里。

  清熱解毒類中藥用得太多太濫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抗生素限售令後,藥店的抗生素賣不動,二是廣告宣傳將一些不正確的用藥觀念「潛移默化」,並沒有醫學道理;三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清熱解毒藥厚愛有加。這造成了很多家庭都盲目地儲備這類藥物。 要知道,中醫藥的精髓在辨證論治,只有在醫院拿過脈、看過舌象之後,才可能開出最適合病人的藥物 ,家裡盲目貯備中成藥的做法是錯誤的。

中醫的「腎」≠西醫的腎

中醫的腎和現代醫學的腎臟概念有所不同。中醫的補腎有很多學問。

頸部保健操:搖頭晃腦令你更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部及背部的椎間盤還會水分流失,椎間盤因失去彈性而變得脆弱,很容易發生破裂。如何對付此類職業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