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體質的形成包括先天基礎和後天營養,而講究體質養生,也是為了優化、改善自己的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吃對適合體質的食物,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體質養生的觀點是中醫的觀點,因此體質在中醫理論中分為10個類型。平和體質,健康的一種體質,只占人群的5%。特稟體質,也就是過敏體質,包括一些遺傳性疾病。另外的幾種體質分為氣虛、陽虛、血虛、陰虛,痰濕、濕熱、瘀血、氣鬱。生活中,我們常常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複合體質。
每種體質在我們的身體上有著不同的表現,而對我們健康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看不同體質的具體表現,可以對我們的體質進行自測,從而來指導我們的飲食。當然,要確定自己屬於哪種體質,還需要專業的醫生進行評判。
女人不同體質排毒養顏飲食方法不同
1、氣虛體質(較為常見)
形體特徵:面色偏白或淡黃,肌肉鬆軟。心理特徵:表現為性格沉靜,說話聲音低、容易出汗。容易感冒,要預防受風受寒。
飲食調理:可多吃補氣的食物,如菱角、荔枝、葡萄、土豆、山藥、鰱魚、鱔魚等。特別推薦補虛症很好的山藥,同時,平和的它也是很好的養生食物。
食譜推薦:十全大補雞(黨參10g、白朮10g、白茯苓10g、甘草5g、當歸6g、川芎3g、熟地10g、白芍10g、黃芪10g、肉桂2g、烏骨雞或小母雞1隻、姜3片、大棗2枚),鯽魚黃芪湯(鯽魚1條約半斤、黃芪24g、枳殼9g)。
2、血虛體質(氣虛者常兼有血虛)
形體特徵:面色蒼白,唇甲淡白,兩目乾澀,四肢麻木等。性格特徵:比較內向,膽小,不善交際。發病時傾向於頭暈頭疼,心悸,失眠。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喜歡冬天和夏天。
飲食調理:多食補血的食物,豬肝、黑米、大棗、花生、櫻桃、椰子、龍眼肉、黑芝麻、南瓜等。特別推薦桂圓,可補血,還有豐胸的作用。
食譜推薦:四物湯燉雞、五彩蒸魚。
3、陰虛體質(血虛易發展為陰虛)
形體特徵:形體瘦長。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容易患陰虧燥熱病變,喜歡冬季。
飲食調理:多吃補陰的食物,如鴨肉、蕎麥、小麥、甲魚、銀耳、黑木耳等。
食譜推薦:益氣養陰排骨湯(黃芪15g、山藥、玉竹10g、麥冬10g、石斛10g、姜2片、小排骨250g,要滋潤皮膚者還可加入白芷),芝麻拌雙耳(黑木耳和銀耳)。
4、陽虛體質(氣虛易發展為陽虛)
形體特徵:形體白胖、臉色發白、肌肉鬆軟。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容易水腫,手腳冰涼,喜歡吃熱的東西。喜歡夏天。
飲食調理:多吃補陽的食物,如羊肉、白菜、番茄等。
食譜推薦:當歸生薑羊肉湯。
5、痰濕體質
形體特徵:肥胖、腹部肥滿鬆軟。心理特徵:偏溫和,穩重謙恭,善忍耐。多表現為面色黃腫、容易睏倦、舌體胖大、胸悶、痰多等,還容易關節酸痛、腸胃不適,易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文明病。不適應潮濕的環境。
飲食調理:要控制體重和改善飲食習慣。要多吃祛濕的食物,如白扁豆、薏苡仁、香菇、陳皮、鱸魚等。
食譜推薦:白扁豆肉片湯、香菇燜鱸魚。
6、瘀血體質
瘦人居多,性格易內郁、易煩、急躁健忘。皮膚暗、眼眶偏黑、痛經等。易出血、腫塊、中風、得冠心病等。不耐風寒。
飲食調理:要做好護暖工作。要多吃活血的食物,如薺菜、佛手、黑木耳、洋蔥、藕、桃子、栗子等。
食譜推薦:鯉魚赤豆湯。
7、氣鬱體質
瘦人居多,性格內向不穩定,長期情致不暢,敏感脆弱。發病傾向為抑鬱症、失眠等。女性容易乳房脹痛等。對精神刺激適應較差。
飲食調理:多吃理氣的食物,如佛手、橙子、白蘿蔔、萵苣等。
食譜推薦:蘿蔔絲炒牛肉、黃芪紅燒萵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養生比治病更重要 再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養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即按照四季氣候的變化——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順勢而為。
「順時」其實不深奧
一說起中醫養生理論,人們往往覺得深奧難懂,中醫養生其實很「親民」,「對於家中、辦公室的溫度,就應該按照順四時理論而為之」。
民間有句谷話: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這本來是指某些氣候異常的年份患病的人會增多,但這句話中所說的情況現在已成為常態。「夏天的時候將空調開足馬力,室內寒氣徹骨,穿套裝還略感寒涼,這種情況是很容易患感冒、關節痛的。那麼冬天將暖氣燒得『熱火朝天』,室內溫度高得穿短褲背心,這樣『溫暖』的環境總不會生病了吧?也不然。這不但浪費能源,而且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其危害並不比冷氣小。」老中醫養生道認為,《黃帝內經》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一說,嚴寒的冬季,人體精氣本應處於閉藏狀態,如果外部溫度太高,人體腠理反常張開,氣血自然隨之耗散。雖然此時看起來仍是「健康」的,但人體早已形成「表虛」之態,若是遇到稍低的溫度環境,焉有不感冒之理?
老中醫養生道建議冬天的室溫不要過熱,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同理,夏天最好備把扇子,自己動手享受自然風。「人的生命不能違背天地自然運行的基本規律。冬天當冷,夏天當熱,這就是最基本的『順時』養生之理。依此規律養生,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飲食起居無不「順」
人可比喻成一棵落葉樹。「冬天樹葉落光,原來分散於枝葉上的營養開始收向根部,枝葉營養相對不足;春天營養又從要問走向樹葉;到了夏天,枝繁葉茂,而根部的營養相對冬季有所不足。人也是一樣,春天氣血由內向外走;夏天氣血充盈,表面相對空虛。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夏天為何多患胃腸道疾病而秋冬易感冒的原因,除了細菌滋生以外,夏天人體內部氣血相對空虛,故易擾內,而秋冬體表之氣不足固衛,所以容易感冒。」
由於人體具有這種「順時」的特性,我們的生活起居都應順應這種特性,有針對性的調養進補。春季以養肝為主,無論男女均可吃點烏雞白鳳丸,可有效避免「春困」;夏天宜補心,中老年人可適當服用「生脈飲」,其中的麥冬、五味子等藥既可補氣,又可清肺熱,有助於滋養心氣,防止胸悶、氣短、汗多等夏天的「應季病」;大自然在秋天賜予我們豐富的水果,梨即是其中一「寶」,秋梨膏是秋季進補佳品,有潤肺止咳、收斂氣血的作用;數九是補養的最佳時節,女性重在補陰血,更年期前女性在數九時宜吃阿膠膏,已過更年期的女性可吃六味地黃丸,男性則可以金匱腎氣丸補腎陽,以六味地黃丸補腎陰,但發熱感冒時應暫停滋補。
食養順四而變,作息亦是如此。老中醫養生道認為,起居應根據四季的特性隨時調整,簡單地說就是「跟著太陽走」。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但也容易「春困」,此時不宜長睡不起,而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以舒肝氣。夏天晝長夜短,主張「晚臥早起,無厭於日」,但也不宜太晚,以24點前睡覺為宜。需要注意的是,炎夏人的情緒容易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則加劇耗散充盈於表面的氣血,故控制情緒為重要的養生環節。秋天的起居原則是「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此時氣血由外而內逐漸收斂,為順應氣血收藏,睡眠時間也應逐步延長,情緒方面應注意勿「悲秋」傷肺。到了冬天,我們就應該「懶」一些,遵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之原則,「有些老人早起慣了,大冬天五六點鐘天還沒亮,就早早起來頂著北風出門鍛煉,這簡直是折騰自己。」因為冬季外界寒冷,過早起床鍛煉使得毛孔過度開放,反而不利於精氣的儲藏。
呵護陽氣冬至始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按照中醫陰陽五行理論,這也是一年之中陰氣最盛的日子,起居自有特別的講究,。「冬至陰氣鼎盛,陰氣開始緩慢回升;而夏至是陰氣開始生發的日子。此時,初生之氣就像嬰兒一樣弱小,需要我們細心呵護。在這兩個時段,大家不要遠行和劇烈運動,在家好好休息,對身體的補養是珍貴藥物也無法比的。而春分、秋分之時,人體氣血內外各半,運化正盛,外界氣候冷暖適宜,故應該加強室外運動,以助氣血運行。」
一天如同濃縮的四季,子時與五時正對應一年的冬至、夏至,因而中醫提倡睡『子午覺』,以保持體內陰陽平衡。上午7-9點是一天之中胃氣的頂點,9-11點脾運化強健,而15點左右是小腸的工作高峰,因而9點和15點最宜進食的時間,如工作繁忙不能按時吃飯者,可將進餐時間調整至此。夜班者不必勉強自己夜間禁食,但應選擇清淡飲食,避免過高的「油水」對肝臟的損害。
再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季節的交換輪迴中,生命的自由價值,昭隱在自然大勢中,順應它,尊重它,靜思它,體悟它,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因天之序,無為而無所不為。
春的清晨,乍暖還寒,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人體調動全部器官來參悟世界。它是一年中最生機盎然的季節。
春季白天的陽氣來得比冬季要早,夜晚會遲。所以春天宜早起晚睡。春天屬木,木為肝,春天應注意養肝,讓肝氣舒發,精神愉悅。
夏天天地萬物之能量轉換的時間。在夏天,人們應無厭於日,不怕太陽光,自然乘涼,籍此身心舒展,好似神仙一樣逍遙自在。
此時應縱情自然,逍遙山水,讓身體自然發散,經脈暢通。身心暢通,秋天的收穫才能足可期待。
秋天一個變化轉換的季節,氣溫逐漸降低,空氣由潮濕變乾燥。秋風落葉,蟄蟲將去,陽氣趨降,生機趨藏,一派肅降之象。秋天屬肺,應避免外邪的侵入,適當收斂,使陽氣收而不虧,應養收。
冬天,四時盡也,一年四季的終結,新的生命正在萌芽。
冬季蟲獸蟄居冬眠,樹木落葉添根。冬季人的脈沉,沉而和緩有力,人體陽氣封藏,但藏而不僵。因此,冬季,人體應當養精蓄銳,蓄勢待發,應養藏。為來年春夏陽氣升發打基礎、固根基。
四季交替的生命演化,是否也與人類身體的運轉,有著某種規律的契合呢?老子說,自然無為,順應自然的規律看待生命,看似無為而無所不為。
道中醫養生講究「平衡」
關於生命現象,歷來說法各異,各有其理,也有偏頗。「生命在於運動」,從文字意義上講,宇宙萬物都在運動之中,人的生命亦然。「生命在於靜止」,也有其理,這裡說說"生命在於平衡"。
①環境平衡:一切健康長壽的生命,必須與環境保持平衡。要保護適宜人類生活的大環境,創造適宜人們生活的小環境。人與環境失衡,便會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營養平衡:要調和五味,不偏食。營養平衡,才能使人均衡發育生長。
③動靜平衡:《內經》上說:「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要保持健康,必須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動靜平衡。
④心理平衡: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精神崩潰會導致身體崩潰。生氣和憂鬱可以使人生病。
⑤陰陽平衡:萬物均有陰陽屬性,一旦陰陽失調,人就生病。《黃帝內經》說:陰性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虛則陽亢,陽虛則陰盛。
可以說:「生命在於平衡」,失衡就會生病,以至喪生。
常人容易做到的是①②③④,相對不易做到的是⑤陰陽平衡。
血瘀體質容易疼痛 盤點血瘀體質的養生之道
瘀血體質特點: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中醫來說主要徵候是血行遲緩不暢,多半是因為情緒意志長期抑鬱,或久居寒冷地區,以及臟腑功能失調所造成,以身體較瘦的人為主,常見有頭髮易脫落、膚色暗沉、唇色暗紫、舌有紫色或瘀斑、眼眶暗黑等症狀,脈象細弱。此類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紀未到就已出現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分疼痛的困擾,例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經,男性身上多有瘀青等,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更加重(因為活動少)。
血淤體質養生方法
血淤體質者的病因與氣血淤滯有關。氣血一旦淤滯,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熱,甚至痰淤相雜為患。養生根本之法在於活血化淤。最好能注意調整自身氣血,吃一些活血類型的食物或補藥,多做有利於心臟血脈的運動,調整自身心理狀態,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飲食調養:瘀血體質的人不宜吃收澀、寒涼、冰凍的東西。可常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藥物養生:可常服當歸補血湯、四物湯、或歸脾湯。若氣血兩虛,則須氣血雙補,選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亦可改湯為丸長久服用。
心理調養:血淤體質之人在精神調養上,要注意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血液流通,有利於血淤體質的改善。反之,此種體質者若陷入苦悶、憂鬱情緒中則會加重血淤傾向。保持心情的舒適順暢對血淤體質者的身體益處十分重要。
運動養生:多運動,心肺功能被喚起非常有助於消散淤血。但是中老年血瘀質的人不宜參加劇烈、爆發、競技的運動。
經絡調理:血瘀質的人很適合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療法。
下面介紹兩款適合血瘀體質的人飲用的兩款茶飲:
橄欖海蜜茶具體做法是:取橄欖3克,胖大海3枚,綠茶3克,蜂蜜適量。將橄欖放入500毫升的清水中,用小火煮10分鐘,然後放入胖大海和綠茶。加蓋燜10分鐘,放入蜂蜜調勻即可飲用。每日1~2劑。橄欖海蜜茶有清熱解毒、止渴潤喉、化瘀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的血瘀體質者宜飲用。
紅花綠茶飲具體做法是:取紅花5克,綠茶5克。將紅花、綠茶放入杯中,加入200毫升沸水,悶泡10分鐘即可飲用。一般沖泡3~5次。紅花綠茶飲有活血化瘀、止痛理氣、清熱潤燥的功效。身體肥胖、胸悶刺痛、脘痞腹脹、有高脂血症的血瘀體質者宜常飲。
早起養生好習慣 每天鍛煉30分鐘更長壽
清晨睜開眼睛,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如何為自己一天的健康生活開個好頭,趕緊養成晨起後的好習慣吧。
人體有十二大原穴 常按足背肝經原穴可養肝
我們渾身上下分布著很多穴位,其中有一類穴位較為特殊,與臟腑原(元)氣關係密切,叫做「原穴」。通過原穴,我們不但可以推測臟腑的健康狀況,還能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