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潮濕的天氣讓人動一下就會出滿身汗,夏季的確是讓人討厭的季節。對於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還要時刻警惕中暑找上門。那我們該如何在炎熱天氣中偷得一時清涼?除了空調、電扇,我們要做飲食做起,食用一些解暑湯,解暑的同時滋養身體。
綠豆南瓜湯:
原料: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
1、綠豆清水洗淨,趁水汽未乾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製幾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待用。
2、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
3、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南瓜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綠豆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此羹具有清解暑熱,益胃生津之功效,夏日食之,可起到預防中暑、排毒的作用。
適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溫馨提示:綠豆性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服藥特別是服溫補藥時不要吃綠豆食品,以免降低藥效。
苦瓜明目湯:
鮮苦瓜250克,去瓤切塊;瘦豬肉100克,切成薄片。
將苦瓜和豬肉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加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用。這道湯材料簡單,但能清熱解暑、明目祛毒,適用於緩解暑熱煩渴、暑癤、熱痱過多、眼結膜炎等症。
薏米蓮子湯:
取蓮子20克,薏米、芡實各10克,3朵白木耳。先將蓮子、薏米、芡實放入油鍋中炒,然後加水,和白木耳一起燜熟。
蓮子湯有滋陰養神、祛熱、驅暑的功效,老人在暑天煩熱、失眠時飲用,療效甚好。
老冬瓜荷葉解暑湯:
老冬瓜煲荷葉是廣東民間傳統的解暑湯,氣味清潤、淡香,具消暑、除煩、利水之功,對盛夏時的盛暑及口淡、口渴、煩躁、尿黃、失眠、納差等十分有效。荷葉消暑力特別強,正如《本草再新》說它「消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配以老冬瓜以及健脾化濕、解毒清熱的扁豆、苡仁、燈芯花等,使之清熱而不傷脾、利水而不傷陰。
材料:新鮮荷葉2塊,老冬瓜500克,炒扁豆、苡仁、赤小豆、豬苓、澤瀉、土茯苓、木棉花各12克,燈芯花5扎。
烹製:各材料洗淨稍浸泡,老冬瓜洗淨,連皮、仁切成大塊。連同荷葉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750毫升(約5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3個小時,亦可加入適量食鹽,淡服;亦可加入黃糖,甜服。此量可供3—4人用,宜盛暑之時每日或隔日多服用。
生地冬瓜煲排骨:
生地2兩,冬瓜2斤,排骨1斤,生薑適量,蜜棗3個,一起熬製。這款湯的特點是加入了生地,既能涼血,又能滋陰,且味香清甜。
李時珍對生地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肥胖的人大多體熱,冬瓜能下氣、清熱,有助於減肥。燉煮時,冬瓜不要去皮,這樣祛濕清熱效果更明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自測一下 身體哪裡上火了?
我們經常聽大家說,上火了,但是中醫認為上火的種類有很多的,上火,有內火之分,不同的內臟出現不同的問題,都會引發上火的症狀。下面我們就來幫助男人們自測一下,身體是哪裡上火了?
中醫將內火分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腎火幾種:
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咽疼、脅肋疼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可分實火和虛火,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症見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干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中醫介紹,穴位按摩是去火的一個好方法:
肝「上火」了――太沖穴
中醫認為,肝臟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當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常表現為口乾舌燥、頭暈、易怒、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通過按摩太沖穴可降肝火。太沖穴在腳背上,位於大足趾與第二個足趾之間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上穴位。在按摩此養生穴位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
肺「上火」了――合谷穴
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乾等,肺「上火「往往表現為牙疼、鼻出血、咽喉腫痛、耳鳴、眼睛紅腫、便秘等。
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穴位,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里,臨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針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較明顯的療效。
心「上火」了――心包經
中醫認為,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後,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運行於體內。若心火過旺,會出現口乾舌燥、心情憂鬱、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常見症狀。
心包經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瀉心火。手厥陰心包經,為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其走向是從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窩,再沿手臂內側中線,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沖穴。
脾「上火」了――內庭穴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後,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布到全身各處,滋潤人體。脾有熱時,水液的輸布會受到影響,出現口臭、便秘、皮膚乾燥、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等不適症狀。
按摩內庭穴可降「脾火「。內庭穴,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中醫認為,脾與胃相表里,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此養生穴位100次,可以祛火潤燥。
偏頭痛吃什麼 3種營養素對抗偏頭痛
偏頭痛雖然不是病,但是一旦得上,就長期與人如影隨形。據了解,目前我國18歲至65歲人群的偏頭痛患病率高達特別高。除了藥物治療外,某些食物也有助緩解偏頭痛哦,而且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
偏頭痛的症狀
頭痛部位:在偏頭痛中2/3主要是偏側性頭痛,1/3為兩側性頭痛。在偏側性頭痛中,其發作呈左右交替,有時疼痛部位發生變化,但常發於一定側,也有僅同一側發作的。即便頭痛從一側開始,後來發展為兩側者也不少。頭痛的部位於額部和顳部者多,由此擴展到全頭,進而向顏面、頸、肩放射。
頭痛的性質:頭痛通常從鈍痛開始,迅速增強,呈搏動性疼痛。患者主訴血管好像郁滯似的跳動樣疼痛。若搏動性頭痛超過一定時間,漸漸搏動廣泛,變化為持續性疼痛。80%偏頭痛患者為搏動性疼痛。然而頭痛程度輕的,也可不感覺呈搏動性。
發作頻率:偏頭痛的發作頻率是各種各樣的,有學者統計,在400例的偏頭痛中,每月發作1~4次者為50%。發作相隔的時間因每一個患者而異,有在相隔一定的時間肯定發病的,也有在若干次發作後,間隔很長時間再發病的,或按一定季節發病,或連日偏頭痛發作,呈偏頭痛狀態。
發作持續時間:偏頭痛發作分三期:一期為前驅期,發生在頭痛之前;二期為搏動性頭痛期,主要以搏動性頭痛為主;三期為恢復期,持續性頭痛,伴有疲勞、嗜睡。發作的主體是搏動性頭痛期,此期的持續時間也是各種各樣的,但通常是2~5小時,也有持續1~3天的。搏動性頭痛漸漸消失而變為持續性頭痛,但搏動性頭痛期向持續性頭痛期的過渡是不明顯的。
偏頭痛吃什麼
1、歐米伽3脂肪酸
存在於三文魚、沙丁魚、亞麻籽、核桃等食物中。美國匹斯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的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低的人往往比較容易情緒緊張,成為偏頭痛的誘發因素。而血液中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參與者卻顯得更加心平氣和。有學者認為歐米伽3脂肪酸可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釋放,緩解偏頭痛。
2、維生素B2
存在於奶類食品、蛋黃、綠葉菜、穀物、豆類、堅果及動物內臟等食物中。發表於《歐洲神經病學期刊》上的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B2有助於預防偏頭痛。
3、鎂元素
存在於小米、蕎麥麵、黃豆、冬菇、紫菜、桂圓、花生等食物中。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偏頭痛,比如有些女性的經期偏頭痛,發作時患者體內鎂元素的水平均明顯低於正常對照組。臨床中發現,鎂不僅能緩解偏頭痛發作,還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飯後做這4種運動 有益身體健康
很多人在吃晚飯之後喜歡午睡或者看電視,然而,在午飯之後做一些正確的運動不僅能夠促進腸胃消化,還能夠健身強體,對我們身體有很大的好處。那麼飯後做什麼運動對身體好呢?下面,讓我為大家介紹最適宜飯後的4種養生運動。
3款排毒粥 有助於防止便秘
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病,這時候人們總是尋找各種便秘的治療方法,卻忽略了便秘的原因。生活中導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只有找到便秘的罪魁禍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便秘困擾,才能徹底科學的進行便秘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