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加濕器亂"加料" 冬季使用加濕器注意三點

冬天天氣乾燥,許多人就會給客廳或臥室放置一台加濕器。近日,網上流傳在加濕器中稍微「加些料」,如醋、板藍根等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不僅能殺菌、還能預防感冒。對此,專家提醒如此做法其實並不妥當,還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網上介紹的一些關於加濕器「加料」的「妙用」,看似很有道理,如在加濕器的水箱裡加入一包板藍根,可以幫助預防感冒;加食醋則有殺菌作用;加少許鹽還能舒緩慢性咽炎……甚至靈機一動還想出加入消毒劑等的「好主意」。

事實上,在加濕器里添加精油、香水、殺菌劑等物質究竟對身體有何影響?陝西省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豐立說,加濕器中加入大家想像中會產生奇效的添加劑,對身體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這些添加劑多含有化學成分,經過霧化處理噴到空氣中,會對人體呼吸系統產生刺激,對本身有慢性肺病的患者來說,會加重病情,還會誘發哮喘等疾病,特別是對小孩、孕婦等抵抗能力差的群體,更是加大疾病發生幾率。」韓豐立說,加濕器中添加殺菌劑也難以起到殺菌功效。要消滅病原體需要殺菌劑達到一定濃度才能起效,加濕器的水分子不均勻,只是局部濃度過高,起不到對房間殺菌的功效。

冬季使用加濕器的三點注意事項

一、關節炎、糖尿病患者慎用

空氣加濕器若不正確使用,同樣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使用者在使用時注意以下幾點:

1、關節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氣加濕器。潮濕的空氣會加重關節炎、糖尿病的病情,所以該類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若該類病人確實需要使用加濕器來降低一些呼吸道併發症的發生,最起碼應與專科醫生商量溝通,確定合適的濕度,以穩定原發病的病情。

2、按照說明書的指引,定期清潔加濕器。如果加濕器本身不衛生,病菌就會隨水蒸氣漂浮在空氣中,對人體的健康同樣會造成危害。

3、不能直接將自來水加入加濕器。因為自來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會對加濕器的蒸發器造成損害,所含的水鹼也會影響其使用壽命。自來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隨水霧吹入空氣中造成污染。如果自來水硬度較高,加濕器噴出的水霧中因含有鈣鎂離子,會產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內空氣。

4。隨時根據天氣情況、室內外的溫度調節加濕器的濕度。因為不少患者都只在剛開始購買空氣加濕器的時候調整濕度,使用以後就很少再去調節。這樣會使加濕器的作用大打折扣,一旦天氣下雨,室內外濕度上升,加濕器的濕度仍不調低,無形中就增加了濕度,既使人感覺不舒服,長時間也不利於人體的健康;若天氣變得過於乾燥,而加濕器的濕度仍不調高,則削弱了加濕器的作用。

二、須防「加濕性肺炎」

室內空氣加濕,可以通過灑水、放置水盆等方式進行,但最方便的還是使用加濕器,所以現在很多家庭都買了加濕器,甚至24小時開個不停。但是,專家指出,加濕器使用不正確,非但不能淨化空氣,反而會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

有家長曾抱怨,自從家裡用上加濕器後,女兒睡覺時打起了呼嚕,還經常咳嗽,診斷表明,小女孩是因為「室內空氣濕度過高」而患上了輕度哮喘。另外,加濕器使用不當還可能引發「加濕性肺炎」。這是因為加濕器在使用時,如果沒有得到定期清理,加濕器中的黴菌等微生物隨著氣霧進入空氣,再進入人的呼吸道中,容易患「加濕性肺炎」。

此外,空氣的濕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冬季,人體感覺比較舒適的濕度是50%左右,如果空氣濕度太高,人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所以,加濕要適度為好。

一般濕度為40%-60%左右,人體都會感覺良好。一旦空氣濕度低於20%,室內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多,則容易使人患上感冒。在空氣濕度為55%時,病菌較難傳播,但若空氣濕度太高,如超過90%,會使人體呼吸系統和黏膜產生不適,免疫力下降,對老年人尤其不利,會誘發老年人患上流感、哮喘、支氣管炎等病症。

長期用加濕器的家庭,使用時最好配置濕度表,將室內濕度保持在一定範圍,另外,長時間使用加濕器,並不利於人體健康。

三、每周要清洗

如今,很多醫院病房都使用空氣加濕器,這是為了增加空氣的濕度,避免誘發各類呼吸道疾病。由於冬季天氣乾燥,空氣中濕度較低時,人體呼吸道表層的黏膜容易乾燥,彈性降低,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一旦黏膜損傷,則引發黏膜充血,附著在表面的細菌就輕而易舉地入侵到人體,引發各類呼吸道疾病。故人通過鼻、口吸入大量加濕器振盪在空氣中的水分,有利於保持呼吸道的濕潤,最大限度地減少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哮喘等病的發生和復發。

冬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加之冬天又較為乾燥,所以有經濟條件的老年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可購買一台空氣加濕器,適當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各類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加濕器應該每天換水,而且最好一周清洗一次,以防止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氣中。清洗時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水槽和傳感器用軟布擦拭,水箱裝水後晃動幾次倒掉即可。長時間不用應把水箱中的水倒干後,清洗擦乾加濕器的各部分再收藏。選擇購買什麼樣的加濕器應根據自己家的需求,如是否有老人、孩子等甄別選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食管癌都是燙出來的嗎?多熱才算是燙食

寒冷的冬天,圍著火鍋聊著天真是一件舒服的事兒。但各種吃火鍋的問題也引起了擔憂,近日就有媒體報道一女子迷戀火鍋,一天三頓涮著吃,感覺吞咽不暢後就醫,查出食道癌(女子一天三頓涮火鍋確診中晚期食道癌)。關於吃燙食惹上食道癌的報道並不少見,但食道癌一定就是燙出來的嗎?

食道如何被燙傷進而病變

食道是連接咽喉和胃部的器官,它對溫度特別不敏感,所以很多人在吃燙食時,只會覺得嘴燙甚至舌頭起泡,但不會當時就覺得食道或胃有什麼不舒服。而事實上,食道黏膜和胃黏膜都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至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就容易灼傷。過燙的食物在通過食道時,容易燙傷食道黏膜上皮,發生破損。如果只是輕微破損,那麼會像皮膚擦傷一樣很快自行癒合,灼傷和黏膜表層會及時脫落,基底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但如果長期進食過燙食物,持續性的炎症刺激會導致過度修復,而黏膜越增厚,對熱刺激反應就越不敏感,給人的錯覺是越吃越不怕燙,慢慢從淺表性炎症、潰瘍發展成惡性增生,最終形成病變。

多熱才算是燙食

傳統的中國飲食,幾乎都是以熱食為主,很少見全冷食的中國大餐。的確,很多食物在熱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其色香味美。比如蒸魚,熱食好香、好吃,冷食卻只聞其腥。燒烤食物尤其能體現熱吃的香味和味美,放冷後卻連吃的欲望也隨之冷卻。熱食可以增進食慾,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增加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同時可使人興奮,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但是熱食不等於「燙食」,食物的香味也不是同溫度成正比的,食物過熱時可能只會感覺到燙,而不是香。最重要的事,人的口腔、食道對溫度的耐受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常時候,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37.2℃,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左右,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但是在接觸75℃左右的燙食時,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會有輕度灼傷,灼傷的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基底的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細胞速度如異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發生變異,則可能會發生不良傾向。

另外,由於黏膜的熱刺激不斷增生的情況下會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熱刺激反應會越來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經反射本來就很遲鈍,這樣會越來越不怕熱,越不怕熱會越敢吃燙的東西,而吃得越燙,口腔黏膜會越增厚。如此惡性循環,人會不由自主地接受越來越嚴重的灼傷刺激。這種刺激帶來的損傷還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這種食管炎有時伴有間變細胞,這有可能是癌前病變之一。

起床前「黃金十分鐘」床上養生防病新法

對於很多人來說,養生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功課。對於養生來說,清晨起床前的時間段尤為關鍵。每天只要堅持住清晨的「黃金十分鐘」,就可以全天精力充沛,長期堅持則能延年益壽。

手指梳頭一分鐘

每天早晚用梳子順著經絡方向,從前額正中開始,以均勻力量,向頭部、枕部、頸部梳劃,然後再梳兩側,動作不要太快。可以按摩刺激大腦皮層,消除大腦皮層緊張,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和提高頭部的血液循環。

擦面叩齒一分鐘

仰臥床上,兩手擦熱,再擦面20次左右。同時,配合叩齒36下,將產生的唾液緩慢咽下,還可用舌頭舔上下牙齦和內外牙齦數次。可改善面部微循環,減少臉部和頸部的皺紋,固齒健腦。

輕揉耳輪一分鐘

雙耳有很多穴位,每天按摩能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理臟腑功能的作用。用雙手拇、食指捏耳上部,然後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然後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按壓、揉捏耳輪,使之發熱發燙,然後再向外拉耳朵。

轉動眼睛一分鐘

閉目,眼球從右到左,再從左到右各轉5次,然後突然睜眼,平靜端立或坐定,用眼依次注視左、右、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反覆5次,可以鍛煉眼肌,提高視神經靈活性。

伸屈四肢一分鐘

躺平,頭略後仰,兩腳和兩手做伸屈運動,打開一夜睡眠後僵硬的關節。通過伸屈四肢活動,還可使存留四肢的血液迅速回流心臟,供給心腦系統足夠的氧與血,可防急慢性心、腦血管疾病,並可增強四肢關節的靈活性。

搓胸揉腹一分鐘

平臥在床,以雙手掌根部依次從上至下、從外至內,搓熱前胸及兩肋,以達到寬胸理氣的效果。再用雙手掌心交替,順時針方向輕摩臍周各20次,有助於改善各臟腑機能。經常堅持揉按肚臍,可以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大小便。

收腹提肛一分鐘

收腹,慢慢呼氣,同時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當肺中的空氣儘量呼出後,屏住呼吸並保持收提肛門3秒鐘,然後全身放鬆,讓空氣自然進入肺中,靜息3秒,再重複上述動作;同樣儘量吸氣時收提肛門,然後全身放鬆,讓肺中的空氣自然呼出。

蹬摩腳心一分鐘

仰臥以雙足根交替蹬摩腳心,使腳心感到溫熱。蹬摩腳心後可促使全身的血液循環,有活經絡、健脾胃等功效。足底中心部位的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該穴有「安神、醒腦、通關開竅和固真氣」等功效。

左右翻身一分鐘

在床上輕輕翻身。翻身時,人體的肩、臀、腰部同時運動,可以使脊柱大關節和腰背部肌肉得到充分的活動,解除背部肌肉僵硬,使肌肉活動協調,長期堅持能夠增強肌肉力量。

正確起床一分鐘

做完以上動作以後,可以緩緩起身離床;正確的起床姿勢是,先將身體由臥位變為半臥位,再慢慢轉身,臀部、大腿坐至床邊,雙手支撐床面,雙小腿下垂,然後全身下地,直立,頭頸部肌肉緩緩繃緊。

日媒總結4大早餐誤區 遠離健康隱形殺手

無論是出於保健還是護膚的目的,豐盛的早餐都不可或缺。然而,有些你認為可以保證健康和美貌兼得的早餐,實際效果卻南轅北轍。有沒有覺得早餐效果不盡如人意呢?速來檢查自己是否走入4大誤區!

夢到被追殺是帕金森前兆!發現夢裡的健康隱患

夢從來都帶有一定的神秘感,讓人覺得奇妙怪異又虛無縹緲。長期以來,夢境分析一直被認為像占星術一樣沒有可靠依據。然而,如今的科學家卻認為,夢實際上可以為人們提供重要的健康線索,及時發出某些嚴重疾病的提示信號。英國《每日郵報》10月15日最新載文,刊出多位專家為您共同總結出的睡夢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