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K缺乏要做的檢查有哪些?

維生素K缺乏症是一種獲得性、複合性出血性疾病。存在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基礎疾病、出血傾向、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減少為其特徵。那麼,維生素K缺乏要做的檢查有哪些?

1、維生素K缺乏最敏感的指標是在血漿中出現脫-γ-羧基-凝血酶原(DCP)。DCP也就是通常所說的PIVKA(維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誘導的蛋白質),它可用適合的抗體進行測定。健康者血漿中無。

2、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減少,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伴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

3、凝血酶原糾正試驗 可鑑別因子V及纖維蛋白原缺乏,血漿PIVKA-Ⅱ增高。

4、病情嚴重時,凝血時間,血漿復鈣時間亦延長,補充維生素K後,上述測定可恢復正常。

根據臨床表現可做心電圖,B超等檢查。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維生素D缺乏病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維生素D缺乏病的預防方法有哪些?維生素D缺乏病的預防應從圍生期開始,孕婦應有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供應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妊娠後期7~9個月可每天服維生素D 25μg(1000U)或給維生素D2 2500~5000μg(10萬~20萬U)一次口服,每天應由膳食中補充1000mg元素鈣,不足的需用鈣劑補充,新生兒期應提倡母乳餵養儘早開始戶外活動,接觸日光。

由於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因此應開窗曬太陽,目前認為新生兒即有維生素D缺乏或亞臨床維生素D缺乏的危險,我國的維生素D膳食推薦量為10μg/d(400U/d),嬰幼兒需採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如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添加輔食,每天1~2h戶外活動,補充維生素D,增加維生素D強化奶製品的攝入等,對於早產兒,雙胎,體弱兒,生長發育特別迅速的小兒可用維生素D3 7500μg(30萬U)一次肌內注射,也可口服膽維丁乳劑(商品名為英康利)15mg/支,內含維生素D3 30萬U,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絕經期婦女亦應攝入維生素D和鈣劑,以預防骨軟化病和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維生素D缺乏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又叫骨軟化症即骨礦化不足,為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是以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和臨床以骨骼的鈣化障礙為主要特徵的疾病,維生素D是維持高等動物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是鈣代謝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之一。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發病緩慢,影響生長發育。多發生於3個月~2歲的小兒。那麼,維生素D缺乏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藥物治療:

1。維生素D應用

(1)口服法:

活動早期,嬰幼兒每天給維生素D 62.5~125μg(0.25萬~0.5萬U),成人每天給125~250μg(0.5萬~1萬U)。活動極期,嬰幼兒每天給維生素D 125~250μg(0.5萬~1萬U),成人每天服維生素D 250~500μg(1萬~2萬U),治療量持續用1個月後改為預防量。恢復期可用預防量維持,嬰幼兒每天10~20μg(400~800U),成人25μg(1000U)。為防止同時攝入大量維生素A,宜用單純維生素D製劑 (維生素D2片或膽維丁乳劑)。

(2)肌內注射:

凡有吸收不良、或嬰幼兒不能堅持口服者可考慮採用肌內注射維生素D3 7500μg(30萬U/支)作為突擊療法。活動早期或輕度患兒可肌內注射維生素D3 7500μg(30萬U)1次。中度至重度者,可肌注維生素D3 7500μg(30萬U)2~3次,每次間隔1~2個月。上述劑量完成後1個月,仍以預防量口服維持至2歲。成人在活動極期也可肌注維生素D3 1.5萬μg(60萬U);根據病情用1~2次,每次間隔1個月。以後繼用預防量。治療3個月後療效不顯著,應查明原因,除外抗維生素D佝僂病。

2。鈣劑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膳食鈣的參考攝入量為:0~6個月300mg,7個月~1歲400mg,1~3歲600mg,4~10歲800mg,青少年為1000mg。孕婦和乳母,絕經期婦女和老年人則需要1000~1200mg,奶製品是鈣的最好來源,在膳食中注意補充小魚、小蝦、豆製品、海藻和綠葉蔬菜。在補充維生素D 時應適量給予鈣劑。應選用含元素鈣高、胃腸道刺激性小的鈣劑。

維生素K缺乏的病因有哪些?

維生素K缺乏症是一種獲得性、複合性出血性疾病。存在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基礎疾病、出血傾向、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減少為其特徵。那麼,維生素K缺乏的病因有哪些?

維生素D缺乏病的飲食保健要注意什麼?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又叫骨軟化症即骨礦化不足,為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是以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和臨床以骨骼的鈣化障礙為主要特徵的疾病,維生素D是維持高等動物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是鈣代謝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之一。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發病緩慢,影響生長發育。多發生於3個月~2歲的小兒。那麼,維生素D缺乏病的飲食保健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