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吃這些食物祛濕健脾!!

茯苓茅根煲豬瘦肉

功效:祛濕除困、清熱解毒。材料:鮮土茯苓適量、白茅根80克、紅棗10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做法:各物分別洗淨。土茯苓切塊;茅根切段;紅棗去核。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五指毛桃雞腳煲豬脊骨

功效:益陽健脾祛濕、活絡強筋健骨。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雞腳3對、豬脊骨400克、生薑3片。做法:各物分別洗淨。雞腳去甲、敲裂;豬脊骨敲裂。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五加皮生蠍子煲雞殼

功效:驅風祛濕、舒筋健骨。材料:五加皮15克、牛大力30克(中藥店有售),生蠍子45克,雞殼1副,豬瘦內150克,生薑3片。做法:用膠袋盛裝生蠍子倒入沸開水,燙約8分鐘,洗淨;其餘各物洗淨。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即可。

淮杞圓肉糯米酒燉雞

功效:祛濕驅寒、健脾安神。材料:淮山25克、杞子15克、圓肉10克(中藥店有售)、糯米酒50毫升、光雞1隻(約750克)、生薑3片。做法:各藥材洗淨,稍浸泡;光雞處理乾淨,去尾部,切塊。一起與生薑放進燉盅內,加入冷開水1250毫升(5碗量),加蓋隔水燉3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季頭昏腦漲全身睏乏是濕氣作祟

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暑利尿的功效。喝綠豆湯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要想增加清熱效果,煮粥或煮湯後,連皮一起吃;第二,最好不要加糖,否則會降低綠豆清熱祛濕的作用;第三,綠豆性質偏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薏米。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南方有些地區,夏天梅雨季節,雨水多,經常喝薏米粥可以祛暑濕。需要注意的是,容易便秘的人不宜常吃。

冬瓜。味甘、淡,性涼,入肺、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的功效。冬瓜利水作用較強,容易水腫的人應該常吃。煮湯效果好,需少加鹽,淡食為佳。

黃瓜。味甘,性寒,入胃、小腸經,具有清熱止渴、利水解毒的功效。黃瓜的吃法有很多,可生吃,可涼拌,可炒,可入湯。生吃,生津止渴。要想利尿消腫,最好煮湯喝。注意:黃瓜性質寒涼,胃寒者少吃。

西瓜。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的功效。生吃即可起效,既適用於夏日保健,又可用於急慢性腎炎、高血壓的輔助治療。如果把西瓜皮留著,熬湯喝效果更佳。

萵筍。味甘、苦,性涼,入腸、胃經,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輕度水腫、小便不利。可以涼拌或煮湯吃,最好連葉一起食用。萵筍性偏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海帶。味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除此之外,海帶還含有碘,對於缺碘所致的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有輔助治療作用。海帶可用來涼拌或熬湯。

穀雨過後 女性養肝祛濕6大食譜

1、海帶銀耳羹

原料:海帶50克,銀耳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海帶洗淨切碎,銀耳泡發後與海帶一起加水用文火煨成稠羹,再加適量冰糖。1日內服完,可常服。

功效:有疏肝、補脾腎之功。

2、豬肝綠豆粥

原料:新鮮豬肝 100 克,綠豆 60 克、大米 100 克,食鹽、味精各適 量。

做法:先將綠豆、大米洗淨一起煮,大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分熟之後, 再將豬肝切成片狀或條狀,放入鍋中同煮,熟後再加調味品。

功效: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美容潤膚,特別適合面色蠟黃、視力減退、視物模糊的女性。

3、山藥內金鱔魚湯

原料:黃鱔250克,雞內金10克,懷山藥10克,生薑4片,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黃鱔活殺,去內臟,洗淨,切段,用開水焯去血腥黏液。雞內金,懷山藥洗淨。起油鍋後,用姜炒鱔肉,加黃酒少許,再加適量清水,轉入砂鍋內,加雞內金、懷山藥和生薑,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l小時,加精鹽、味精後再煮一沸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調和肝脾。

4、蘑菇炒山藥

原料:干蘑菇、新鮮山藥、芹菜

配料:澱粉、鹽、醬油

做法:將蘑菇洗淨,用熱水泡至變軟,泡菇水留下備用。山藥去皮切小片,芹菜切小片。油熱後,加入蘑菇、山藥、芹菜炒熟,接著倒入泡菇水,待湯汁略收干後,加入適量澱粉勾芡,加入適量醬油或鹽調味即可。

功效:春季食用,不僅能健脾益氣,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增強女性體抵抗力及免疫力。

5、玉米須大棗黑豆粥

原料:玉米須60克,大棗30克,黑豆30克,胡蘿蔔90克。

做法:先用水煮玉米須半小時,去須,用其水煮大棗、黑豆、胡蘿蔔(洗淨切塊),豆爛即止。

功效:健脾益腎利濕。

6、豆蔻砂仁荷葉飲

原料: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葉半張。

做法:將荷葉洗淨,切碎,與洗淨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沙鍋,加足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鐘,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有消食寬脹,行氣和胃。

夏天泡腳祛濕防腳臭

泡腳時在足浴盆里加入不同的中藥可以緩解不同的症狀。夏季泡腳,首要的目的就是祛除暑濕。

中醫艾灸祛濕的五個穴位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