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知識介紹】: 本品始載於《本草從新》。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塊根。主產於江蘇、安徽、山東等省。分太子參和太子參須兩種:太子參呈細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長2至10厘米,直徑0.2至0.6厘米,頂端有莖痕,下部漸細呈尾狀。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皺紋,凹陷處有鬚根痕,質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角質樣,曬乾者類白色,有粉性。氣微,味微甘。以條粗肥潤,有粉性、黃白色,無鬚根者為佳。【太子參補充信息】: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留鬚根,搶水洗淨,乾燥,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太子參食療作用】: 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
補氣生津。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症。
太子參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氣,又可養陰生津,且藥力平和,為一味清補之品,適用於脾肺虧虛、氣陰不足、氣津不足諸症。太子參對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太子參做法指導】: 凡脾胃虛弱,症見疲倦乏力,食慾減退者,可與黃芪、黨參等配伍,以增強補氣之功;若兼胃陰不足,再加山藥、玉竹、,補脾益胃陰;若氣陰兩傷,症見氣短、自汗、口渴者,宜與五味子、黃芪同用,以增其益氣生津之功;若氣陰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又當與五味、麥冬、酸棗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氣養陰安神;若治小兒自汗者,可與浮小麥等配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太子參是能治尿頻的嗎
太子參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孩兒參的乾燥根。以肥潤、黃白色、無鬚根者為佳。有補氣生津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倦怠;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多汗。
太子參對淋巴細胞增殖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並有一定的抗缺氧、抗衰老作用。對吸菸引起的損害具有較強的保護作用。
如何從中醫上調理治尿頻呢?
尿頻是腎和膀胱的氣化功能失調所導致的,應從補腎的角度來進行調理,神闕穴是補腎的一個重要穴位,灸神闕穴能使熱力透過經脈達到腎臟,可改善腎和膀胱的功能。姜性味屬辛,有發散的作用,可溫通經脈,主要起溫腎、溫脾的作用,能加強補腎的作用。而中醫認為咸是入腎的,鹽的散熱慢,不僅可更好地保證艾灸的熱力,殺菌消炎,把藥力引入腎,又可防止鹽因艾灸的熱量而爆裂傷人。三者結合,能夠很好地起到補腎、固腎氣的作用。
另外,還可以多吃一些固腎氣的藥茶、藥粥。杞子太子參茶:杞子、太子參適量,泡水喝。核桃仁粥:用核桃仁與大米熬粥。山藥大棗粥:用山藥、大棗、小米熬成粥。藥茶:竹葉、金銀花、燈芯草都是清熱利尿的中藥,單獨或在一起泡水喝均可。
太子參的基本介紹
太子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長紡錘形,白色,稍帶灰黃。莖直立,單生,葉片倒披針形,頂端鈍尖,基部漸狹呈長柄狀,葉片寬卵形或菱狀卵形。
太子參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怕高溫,30℃以上生長發育停止。怕強光暴曬,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溫條件下也能發芽、生根。在陰濕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喜肥沃疏鬆、含有豐富腐殖質土壤,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低澇地、黏壤、土質堅實、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質少。瘠薄的土壤生長不好。
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藥材主產於福建、貴州、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
太子參瘦肉湯的宜忌人群
太子參百合湯的主要食材是太子參和瘦肉,瘦肉是一般人都能進食的。太子參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女人吃了可以養顏,小孩吃了可以助消化,男人吃了可以增補腎水。由此可見,太子參還是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的。但是如果是感冒,受到了風寒邪氣,邪氣很重,又發高熱,感冒忌進補,大補類食物一者會對腸胃造成一定負擔,在未確診感冒是熱症還是涼症前,弄巧成拙就不好了,所以建議感冒的人還是不要進食太子參。
太子參功效與作用
太子參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氣,又可養陰生津,且藥力平和,為一味清補之品,適用於脾肺虧虛、氣陰不足、氣津不足諸症。太子參對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