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汗多是適應天氣的一種極為正常的表現。可是,如果出汗超過正常量,那就不正常了,可能是身體患上某種疾病的徵兆。如何識別各種汗多的幕後主謀?對於汗多又該如何調理呢?
這些部位的異常出汗可能預示疾病
1、頭頸部汗多:全身各處只有頭部和頸部出汗較多,從中醫上講,就是上焦熱盛或中焦濕熱蘊藉,或病危虛陽上越所致。如果頭頸部汗多,伴有上腹脹不適、口臭、納差等症,多為積食所致,可用麥芽、獨腳金煮水喝。如果伴有體疲乏力、胃脹欲嘔、發熱、舌苔膩厚,則用蒼朮、南豆花、綿茵陳水煎飲用。
2、睡後盜汗:入睡後出現汗多,睡醒卻無汗的現象稱為「盜汗」。多飲陰虛所致,常伴有失眠、口乾、無心煩熱等症狀。出現盜汗,切莫使用過於熱性的食物,如羊肉、洋蔥、蔥姜蒜等。多服用西洋參水或百合雪梨水。
3、無時不刻的汗多:即使不運動,也在不停地出汗,這種現象多因肺氣虛、衛陽不固、津液外泄,還伴有疲憊無力、氣虛怕冷等陽氣虛損的症狀。這種自汗的患者容易感冒,活動後汗多,不耐勞力。調理上可多服用黃芪、大棗、山藥所烹飪的補氣湯水。生活中保持情緒穩定,儘量不焦躁,不發火,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私密部位的汗多:私密部位即大腿內側近腹股溝的位置,經常汗多且味臭要注意。引發汗多的原因很多,私處炎症、濕疹、體質過敏、新陳代謝障礙、環境濕度大、汗多搔抓、內褲不舒適等均可誘發。平時,要注意做好私處衛生,飲食清淡莫刺激,多穿舒適的衣褲。
中醫如何調理汗多呢?
1、氣虛型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自汗類型。患者多表現為體質虛弱、體力下降,輕微活動後就流汗不止。在調理的時候要以「補」為主,加強固攝,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如黃芪、大棗、山藥等補氣食材,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另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比較輕緩的運動來鍛煉身體,例如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
2、陰虛型
有的氣虛患者兼有陰虛,除體質虛弱外,還有內火旺、身體發燙,手腳心熱,容易煩躁等表現。晚上睡覺時出汗、醒來汗止,也就是「盜汗」。針對氣陰兩虛的人,應當從益氣養陰、滋陰清火著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銀耳、枸杞、洋參,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必要時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等中藥調理。
3、陽虛型
還有一些人特別怕冷、怕吹風,身上時常無緣無故地冒冷汗,總是手腳冰涼、容易感冒。這可能是由較重的氣血不足,導致陽氣虧虛所致。對此,不可按常規辦法清熱止汗,而要用溫陽固攝的方法進行調理。平常注意心態平和,避免情緒大起大落;飲食上做到營養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菸酒等;氣溫變化時及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
推薦3個實用的小偏方
1、桑葉,用於自汗、盜汗都可以,最好是清晨摘的新鮮桑葉,摘下後馬上放到瓦上焙乾、碾碎,每天早晨喝粥的時候吃上6~10克,快的三天便可見效。桑葉也可以打碎放到粥里喝、水煮或者煎湯直接喝。
2、地骨皮,就是枸杞子植物根的皮,可以清虛熱,緩解陰虛盜汗效果好,但不能直接吃,可以熬水喝。
3、仙鶴草,本身是用於止血的,但現在發現有很多其他作用,如止汗、止咳。取仙鶴草30克,熬水以後代茶飲。
流行性感冒太可怕 預防流行性感冒要做好這7件事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的多發季節,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患病,不管你包裹的多嚴實,它還是會找上你,那麼我們該怎樣預流行性感冒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普及一下吧!
腸胃總不適飲食要忌口 調理腸胃必學6妙招
不少人隔三差五就鬧胃病,跑來問該怎麼辦?其實,保護腸胃健康,讓你的腸胃「乖乖聽話」,定要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飲食護理做起,特別是腸胃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