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和拔罐的區別
刮痧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覆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臨床應用廣泛,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還可配合針灸、拔罐、刺絡放血等療法使用,加強活血化瘀、驅邪排毒的效果。
拔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範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療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為什麼拔火罐後會有顏色
為什麼拔火罐後會有顏色
拔火罐通過物理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淤血,調動人體幹細胞修復功能,及壞死血細胞吸收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精氣,調理氣血,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拔火罐後會留有罐印。一般情況下,罐印會在7天左右消散。
拔火罐後的顏色主要取決於體內濕氣、拔火罐的時間長短、醫生的手法等因素,拔火罐後的顏色有紫黑色、紅色、暗紅等,分別提示可能有相應的疾病,但只能作為參考,還要結合個人的症狀表現來判斷。通常拔火罐後顏色偏深,預示著體內寒氣、濕氣較重,平素貪涼、可能是濕熱體質等。
拔火罐後的顏色代表什麼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
2、罐印發紫並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就一,表示氣滯血淤症。
4、罐印鮮紅而艷: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5、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濕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濕症。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濕熱毒的反應。
三種腰疼的拔罐部位和方法
1、 腎虛腰痛
拔罐得罐體及罐口較小為補,罐體及罐口較大為瀉;拔罐時吸拔力量較小的為補,吸拔力量大為瀉;吸拔時間較短的為補,吸拔時間較長的為瀉;吸拔力量滲透較表淺的為補,吸拔力量滲透較深的為瀉;吸拔操作時力量小擺動幅度小的為補,吸拔操作力量大擺動幅度大的為瀉;吸拔點少的為補,吸拔點多的為瀉;介於補瀉之間的為平補平瀉。
① 治則。偏陽虛者補腎助陽,偏陰虛者補腎滋陰。
② 取穴。偏陽虛:大腸腧、環跳、委中、腎俞、足三里、崑崙、命門、氣海、關元。偏陰虛:大腸腧、環跳、委中、秩邊、三陰交、太溪、命門、氣海、關元。足三里為足陽明胃之合,崑崙為足太陽膀胱經經穴,配腎俞以助陽溫經止痛。三陰交配太溪滋補肝脾腎三髒之陰,佐秩邊為榮養經脈止痛。
③ 操作。患者俯臥,選拔腎俞、大腸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氣罐拔崑崙,每次拔罐不超過5個,用中小號玻璃罐,以閃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強,時間5—10分鐘,一日一次穴位輪換取用。
2、 風濕腰痛
① 治則。溫經通絡止痛。
② 取穴。腎俞、志室、氣海俞、大腸腧、關元俞、環跳、風實、委中、陽陵泉、飛揚、崑崙。
③ 操作。患者俯臥,均以中、大號玻璃罐,以閃火法吸拔,吸力要強,時間10—15分鐘,只有崑崙用最小抽氣罐吸拔,坐罐個數不限,對以上穴位可同時拔,還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遊走,局部風濕淤血可用刺血罐。
3、 淤血腰痛
① 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② 取穴。血海、膈腧、大腸腧、環跳、三陰交、合谷、期門、腎俞、秩邊、承山。
③ 操作。患者俯臥,用大中號玻璃罐以閃火法吸拔,拔時深重,時間10—15分鐘,視情況延長,最好要拔出痧來,油走時用螺旋走法,幅度要大,刺血罐拔環跳、大腸腧、委中、承山、或有淤血部位也可用刺血罐,出血量5—10毫升,對於疼痛,急性發作,有緩急解痛之效,每次取穴不超過3個穴位,女性拔出血量應少一點,注意是否會有血暈。
中醫養生之拔罐的預防保健
患者取俯臥位,醫生在酸脹、麻木及疼痛的頸肩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緣處皮膚上塗抹適量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於皮膚上,並於病變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宜。走罐後採用三棱針在痧點局部點刺,選口徑適中的火罐用閃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約10分鐘,每處出血約2~3毫升,隔日一次,5次為1個療程。
拔罐後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飢、過渴、醉酒等,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過於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頭部、心臟處要慎用,不能什麼傷痛都用火罐,外傷、內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否則將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