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與人們普遍持有的觀點相反,經歷創傷後選擇沉默「療傷」的人,並不比選擇講述自己感受的人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相反,沉默「療傷」效果可能更好。
不少人認為,經歷創傷後講述自己的感受有利於心理健康。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馬克·D·西里博士和同事經過研究發現,這種觀點幾乎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為調查講述感受是否對有受創經歷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影響,西里和同事對一個長期網絡調查的數據做了分析。大約3.6萬人參加了這一網絡調查,他們每月都填寫簡短的相關調查表格。
這一研究中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是受調查者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的反應。在跟蹤了這2000多人此後的心理狀況後,研究人員發現,選擇回覆郵件、講述感受的人1至2年後比沒有回覆郵件者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狀的可能性要高不少,回覆郵件篇幅越長者面臨的心理問題越嚴重。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出版的美國《諮詢與臨床心理學雜誌》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女白領 高薪族的酸甜苦辣
高薪是每個白領追求的目標,身在職場,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令別人羨慕令自己充裕的高額薪水?但電視劇《劉老根》中有一句耐人尋味的台詞,說是「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可見高興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前日,415名勞務派遣工突然被告之已失去在玖龍紙業繼續工作的機會...
有沒有既高薪又高興的職業呢?沒有,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一位老闆不會把一份輕鬆快樂收入又高的工作無端地奉送給你。高薪是有代價的,經常加班、沒有休息日、無休止的應酬、與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難以排遣的壓力、健康受損、衰老加速……面對高薪下的高責任、高壓力,我們要做的不是埋怨和迴避,而是如何調節高薪高壓下不高興的心態。?
高薪為什麼不高興?
故事1、疲倦--靠茶和咖啡支撐
唐蕭玉(市場經理)這份工作的薪水比前份工作的確高出一倍多。當時我是何等的得意啊!加班沒關係,反正我的月收入足以讓我趁晚飯間隙在樓下名品專賣店刷卡血拼,就憑這,我對這份工作是滿意得不得了!
喝一杯,這一杯夠我生龍活虎一上午;但午飯過後,困得不行,下午兩三點又得去喝第二杯。晚上加班又要喝第3杯。沒咖啡頂著,眼皮子就打架。
開始我還裝模作樣喝什麼卡布基諾、焦糖瑪奇朵,後來乾脆拿開水直接沖「雀巢」,不加奶,勁更足啊。到後來,開始嫌咖啡味道太淡,不如喝家鄉送來的綠茶更舒服。
真的是吃不消啊!我沒時間與先生吃晚飯,沒時間春遊,到最後,連逛樓下名品店的時間也沒有,不是抽不出這半小時,實在是疲倦乏力,能坐著絕不站著,哪還有興致踩著尖頭細高跟鞋去逛街呢?
你想比別人多拿10倍的薪水,就要付出100倍精力的代價!辭職?嘴上叫叫而已,剛付完按揭房款,又買了汽車,衝著這份薪水,怎麼著也得撐個5年、8年!高薪也會面臨失業?
故事2、競爭--稍不留神就下崗
安妮(大學教師)我原來就是大學管理系的教師,只要課程不忙,常去一些公司客串。一位曾聽過我講課的老總希望我能到他的公司擔任行政主管一職,而且薪水要比在大學高得多。這樣的邀請,對我來說誘惑很大。我答應了老闆的邀請。但在職位的選擇上,我選擇了人事經理的職位,而不是行政主管。
高額的薪水,老闆的信任,工作按部就班,這一切讓我變得安於現狀,不求上進,對工作也明顯開始鬆懈了。老闆礙於面子沒有明說,人是他找來的,有苦難言啊。後來,公司招來了一位行政總監。這位總監不僅在管理方面很有見解,在人才招聘面試、心理測評等方面也有很深的功底。新總監到位後,首先是對本部門的人員配置進行了重組,然後對整個公司的人事成本進行了核算,還說我這個人事經理基本上是個虛職,有關職能可以歸併到行政總監一職中去。
於是,我很快就被調往財務部做員工績效考評,新總監解釋說:你不必擔心,我這個行政總監完全有能力做好你原先的工作,但員工績效考核要求非常高,也很繁瑣,理應由具相當工作能力和經驗的成熟員工去擔任,你的工資不低,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擔任此項工作是理所當然的。
我習慣了駕輕就熟的工作,不喜歡挑戰,對新工作缺乏鑽研和耐心,在新崗位上,工作效率明顯沒有達到與我的工資相匹配的程度,不久,我就接到了公司不再續約的通知。
故事3、人格--要高薪就不能要個性
徐娜(總經理秘書)高級寫字樓的辦公室不是白領麗人比美的「遊樂園」,而是職位、金錢、績效的「格鬥場」。我學的是秘書專業,畢業後在企業做行政管理。因為是本科畢業,月薪還不錯,但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都不突出,唯一突出的是我的工作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刻苦。老總對我這個「聽話」的員工特別看中,位置和薪水處處寵著我,這讓其他同事尤其是那些能力優於我的人極為不滿。
但礙於老總的威勢不敢正面衝突,只有把一肚子的怨氣都撒在我身上。高薪破壞了我和員工間的平等關係,我很快便成了同事們的眾矢之的。
老總退休前把我調到辦公室做秘書,新上任的總經理對我的工作狀態極不滿意,他要求秘書不僅僅是整理資料和管理內勤,更多的是要參與到對外溝通,他希望我是個八面玲瓏能說會道的「女人」。這樣的要求不僅與我的性格完全不符,為了能保住這份薪水豐厚的工作,我只能硬著頭皮干。
每天上班要替總經理接無數個電話,遇到問題還要懂得隨機應變,處理得當,否則,總經理就認為我的工作能力有問題,或者乾脆問我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這還不算,8小時工作之外,總經理還時不時要我跟他外出應酬。那些人喝到興頭就開始說葷段子,灌酒,你不喝還不行,總經理說這屬工作範疇。但這樣的場面讓我太難堪了,我知道這是工作,但幾次下來,我實在招架不住。
總經理經常對我說,「一個秘書,每月5000多元的工資,如果連這些活都不會幹,我這錢不是花得冤枉嗎?公司要發展,應酬也是業務,公司不可能另外再高薪請一個專門負責應酬的秘書吧?」從公司的角度看,總經理的話是有道理的。無奈,我只能邊干邊學,工作和薪水對我太重要了,我只好暫且把人格和個性放在一邊。
怎樣看待高薪不高興?
附和派:要富裕就要付出
徐駿(酒店客房部副經理):我現在這份工作特緊張,我都忘記泡上一杯茶再看會兒報紙是什麼滋味了。其實,關鍵問題還不是工作期間的滿負荷和超負荷,而是工作之後的充電。在外企工作的最大收穫就是覺得不學習就會被淘汰,大學學的那些知識根本不夠用。
有朋友說我現在的收入蠻不錯,的確,我現在的工資是過去的好幾倍,但收入永遠要大於付出,辛苦才能換來鈔票。這種辛苦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整個人都跟機器一樣,儘管學習充電是為了工作,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多掙點錢。記住一條真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辯證派:高不高興,要兩面看
張平(商貿公司部門副經理):我是學計算機的,大學畢業後進了電腦公司,後來又調到一家外國品牌的計算機服務中心負責維修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表面上我挺風光的,收入不低,但我回到住處就要承受這種反差帶來的心理障礙。又黑又潮的小平房,蜂窩煤爐子,上公共廁所。我一直想在外邊租一套好點的樓房,但月租那麼高,不願出也出不起,貸款買房就是欠債,這樣的生活,高興嗎?
正巧,趕上有個招聘會,一家大型國企要建一套內部管理的電腦網路,我被錄用了。工作完成後,我寫了個工作總結,總公司領導說我的文筆不錯,公司當時剛好缺一個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總監要我兼一下,兼職幹了一年多,外地分公司調整,我被任命為副經理,從此,不光薪水上去了,房子車子都解決了,整個人的心態就好起來了,再苦也樂!
中立派:實力永遠第一位
李娟(英資經理秘書):能夠進入外企,幾乎是大多數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好事,很多人在讀大學時就把進入外企當做自己努力的終極目標。我在英資公司做秘書已經快3年了,有高興也有不高興。之所以還在堅持,一是當初謀取這個職位非常艱難,二是眼下的這份薪水足以讓我走出辦公室能夠挺起胸膛,三是不能老跳槽,每跳一次就要重新開始一次,不值。
其實,外國老闆是很會算計的,一個外方雇員的工資是中方雇員的近3倍,還要提供食宿和年假。
他們一邊使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一邊給中國雇員「上課」,我心裡挺不是滋味。好在我和那些中方雇員都知道,學習總不是壞事,否則這種文化背景的衝突會讓人更加受不了。
女秘書和男上司之間最容易產生新編故事,如何慎重處理要花費很大心思。比如說他請我吃飯,我就要摸清他請客的原因,如果這個原因站得住腳,我會欣然前往,如果自己認為他請客的原因不合適或者模稜兩可,我會婉轉地拒絕。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在周旋,什麼時候周旋不下去了,我就不幹了。
做英方經理秘書,我是一點點熬出來的,幹什麼都得靠實力。現在,不勞而獲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了。但有時候,我也勸自己,差不多就行了,別為了賺錢把命搭進去了。
專家觀點:高薪和高興,不可兼得
胡羽(人力資源經理):高薪和高興,就像魚和熊掌一樣,不可兼得。潛力大壓力就小,換句話說,壓力大也就沒有多大潛力了。那些能勝任目前的工作,又有相當的潛力,稍作培養,會是很好的中層人選,這樣的人給他高薪,他也沒有多大壓力。別看隨便放出個什麼職位,都有一堆人來應聘,老實說,我覺得現在人才市場上合適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部門經理這類的中層人選。
每個公司都是這樣,有的是大把埋頭幹活的「小白領」,缺的就是「團隊領袖」這樣的「潛力人才」。最要命的是,大家看似都在「埋頭」,卻未必真在「幹活」。我也常去下面轉轉,工作都是我安排的,我也是從基層做上來的,工作量誰大誰小,我清清楚楚。即使一時工作量偏大,也未必會成為加薪的依據。
加薪,我講究加在刀刃上,獎勵「功勞」,未必在乎「苦勞」。那些有潛力成為部門經理或者是有潛力的骨幹,我自然會考慮用加薪來留住他。至於那些做了幾年還用不上的人,當然不會加多少,若是不滿,最多請你另謀高就。以我們開出的薪水,像這樣的「大路貨」,人才市場上一抓一大把。職場忙人 別讓手機幻聽「纏」上你
新華網長春6月15日專電(記者 周立權) 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沒有電話,可耳朵里經常聽見自己手機在響。手機明明已關機,竟還會「聽到」自己手機的鈴聲。手機來電時異常緊張,甚至心跳加速。專家指出,這些就是「手機幻聽症」的具體表現,是心理超壓的一個信號,手機幻聽已給職場忙人上緊了「精神發條」。
現象:手機鈴聲好像總在響
吉林省長春市的徐昊然告訴記者,他一直在從事媒體工作,由於隨機事件和突發事件較多,手機幾乎與他寸步不離,因此接聽電話成了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手機最先設定的是歡快刺激的樂曲,沒用多久,我就有了強烈的恐慌感,特別是半夜來電話,往往會造成我心跳加速,再躺下也久久難以入睡。」32歲的徐昊然說。
後來徐昊然把手機鈴聲調成了節奏舒緩的歌曲。「如今雖然恐慌感減少了許多,但我耳邊總像在響著手機的鈴聲,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比如在公交車上,在餐館中,一有嘈雜的聲音,就像手機在響。這時我都不自覺地掏出手機,看是否真的來電話了。」說到這裡徐昊然一臉苦笑。
在長春市做銷售工作的翟麗也與徐昊然有著類似的經歷,她說:「我總覺得手機在響,常常把手機掏出來,卻發現根本沒有『來電』。」
兩年前,翟麗找到了一份比較滿意的銷售工作。公司要求24小時待機,自此她就手機不離身。如果手機忘到了家裡,不管多遠、多忙她都要回去取。沒有手機心裡總覺得缺點兒什麼。近期,這種手機依賴性越來越嚴重,有時手機沒響,也覺得手機在響,以致隔幾分鐘就要看一看有沒有來電話,生怕接不到老闆或買主的電話耽誤了生意。有時睡覺被手機聲驚醒,但找來手機一看根本就沒有人打來電話。「哎!感覺手機就像我的一個器官,丟也丟不掉了。」翟麗嘆著氣說。
原因:心理超壓的一個信號
長春市陽光心理援助中心主任格林說:「徐昊然和翟麗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手機幻聽症』,是心理超壓發出的信號!」
格林說,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品,人們用它溝通感情、聯絡業務。越來越多的人因為依賴手機,把它掛在脖子上、綁在手腕上,一刻離開手機,也會覺得渾身不自在,這是由於過分依賴手機而形成的一種「強迫症」。
據了解,手機幻聽典型症狀有以下幾種,即無論手機放在哪兒,雖沒有來電話,卻能「聽」到手機鈴聲;總覺得手機在響,每幾分鐘看一次手機;手機來電時異常緊張,甚至心跳加速,或者情緒馬上低落;換了新鈴聲,還能「聽」到舊手機鈴聲。
長春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日前對一些高頻率使用手機人群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0%以上的人有「手機依賴症」。
長春市心理衛生研究所首席專家鄭曉華介紹,經過調查表明,手機依賴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特別是在經濟較發達地區。而且多與職業有關,如媒體、銷售、諮詢、公關等頻繁使用通訊工具的從業人員,往往鈴聲一響就立即投入工作,這些人長期處於「待機」狀態。手機可以24小時待機,但人哪能撐得住?長期害怕錯過重要信息、丟掉重要客戶,心裡期待著電話可能帶來的信息。這些強烈的心理暗示會誘發人們的「手機依賴」,沒有手機在身邊,就有人間蒸發的恐懼,時間長了就會演變成幻聽。
對策:分散注意力可擺脫「糾纏」
鄭曉華分析指出,手機幻聽的心理問題很大部分源於上班族對高科技產品過分依賴造成的。目前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已越來越多地介入人們的生活,正如長時間使用電腦、依靠鍵盤輸入後會產生暫時性的書寫困難一樣,「手機幻聽」也是因為過度的手機依賴而產生的。之所以產生這種依賴與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也是分不開的,越是工作出色的人做事越追求完美,甚至苛求細節,也就更容易產生依賴。
格林說,輕微的手機幻聽現象,時間短,頻次低,可以被認作手機疲勞綜合徵,一般不影響健康。人有壓力、有焦慮是正常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去解壓。對於大多數輕度「手機幻聽」的人而言,可以在應對上做一些適當的調節,根據自己的個性改變工作性質;或者調整工作、生活節奏,使自己得到放鬆;或者嘗試通過經常更換手機鈴聲,採用一些相對舒緩和輕鬆的樂曲,以轉移注意力,放鬆身心,起到心理減壓的作用。甚至可以尋找適當的一天將手機徹底關閉,充分獲取輕鬆的自我空間。
另外,要從根源上預防手機幻聽症,就要注意給自己減壓,如每天定時參加體育運動、聽音樂放鬆心情。或者短時間專注一下與工作無關的事,如剪紙、畫畫、練書法等,都可舒緩心理壓力。但如果出現持續、嚴重的幻覺,可能就是已發展為「強迫症」,真正嚴重的「幻聽」屬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之一,應主動求醫,進行心理治療。
投資高手的共同特質
成功的投資人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特質,這些特質能讓你在如今市場低迷期認真地思考去向。
超七成職場人工作倦怠
日前,由全國多家人才網站以約100萬上班族資料庫為基礎進行的《2008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有74.6%的上班族對工作產生了倦怠,天津每100人中有11人對工作有嚴重倦怠感,其中大專學歷和本科學歷人群出現工作倦怠比例較高,男性比例與程度高於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