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怎麼調理?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精神壓力大,再加上不注意飲食,導致胃部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中就有胃寒。出現了胃寒情況,可以採取艾灸的方法,幫助調理。
胃寒的主要表現及原因
胃寒是指胃受寒邪侵襲,或飲食生冷,導致胃中陽氣虛損,陰寒偏盛的病理變化。
1、虛寒
虛寒證即脾胃虛寒證,是由脾胃陽虛、消化功能衰退引起的疾病。老百姓口中的「胃寒」多屬於這一類型,主要症狀有腹部冷痛綿綿、喜溫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吃飯不香、食後腹脹、四肢發冷、大便清稀、進食生冷症狀加重等。
2、實寒
實寒證即寒邪侵犯了胃,是因受寒或過食生冷而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發涼、冷痛脹滿甚至劇痛、遇寒加重、得溫則緩解為臨床表現。特點為發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治療以散寒止痛為主,可用厚朴溫中湯。
3、脾胃氣虛
脾胃氣虛證是由脾胃功能減弱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隱痛、吃飯不香、食後腹脹、噁心想吐、打嗝、大便稀溏、乏力為臨床表現。這類比脾胃虛寒證的病情輕,治療上以健脾益氣為主,可用四君子湯。
胃寒患者多由於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常常不按時吃飯,冷熱交替進食,飽一頓餓一頓,久而久之會造成胃寒。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也是促進胃寒症狀加劇的重要原因。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於天氣變冷而經常性的胃痛、腹痛、腹瀉等。
胃寒患者採用艾灸效果好
談到因寒而導致的疾病,無論是哪種寒導致的,都是非常適合艾灸的。因為艾灸驅寒不僅僅是表皮驅寒那麼簡單,艾灸的穿透性是其他熱療所不具備的功能。
艾灸治療胃寒:
主要針對上脘,中脘,下脘,神闕,關元,足三里,肝俞,膽俞,脾俞,胃俞。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蓋移動艾灸。肢體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或艾灸罐來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蓋移動艾灸,每天輕者一次,每次40分鐘;重症,每天一到兩次,每次1個小時左右。時間不要拘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施灸的時間。
但是前提是,艾灸需要堅持,如果覺得好很多,也一定要忌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關節艾灸有何講究?關節艾灸需注意這些
關節艾灸的方法
點燃艾條,令其緩慢燃燒;
一手拇、食、中三指拿著艾條,同時小指放在皮膚上作為支撐;
將艾條懸於穴位之上,艾火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燻烤,以使穴位局部溫熱紅暈,又不致燒傷皮膚為度。
還可以在穴位周圍移動艾條,擴大施灸面積。每穴應保證施灸20分鐘以上,依次施灸,每天1—2次。
然而在進行關節艾灸時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
關節艾灸的注意事項
首先關節艾灸就要注意關節防風保暖。
肩周炎患者往往伴有肩關節活動受限,因此,在進行艾灸的同時,應加強功能鍛煉,如練習梳頭或摸後背等動作,以防止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發生粘連。
取「天應穴」時,要儘量在關節周圍全面尋找,比如肩周炎患者在後背肩胛骨處也常有壓痛點。
每穴施灸的時間一定要足夠,讓熱力充分滲透,寒濕較重的患者可適當延長施灸時間,並擴大施灸面積。
使用艾灸治療關節疼痛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恆。
足跟痛試試艾灸
足跟痛主要表現為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尤其是晨起時或休息一段時間後,雙腳觸地的頭一兩步,疼痛最劇烈,行走幾步後疼痛減輕,但隨著活動的增多,疼痛又會逐漸加重,因而往往有「重-輕-重」的疼痛特點。該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男性略多於女性,特別是肥胖者、運動員、長期站立或行走者更容易發生。
中醫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筋骨失養,加之感受風寒濕邪而導致的筋骨慢性勞損,由於筋脈不通,氣血阻滯,所以疼痛。治療當以滋補肝腎、行氣活血、散寒止痛、溫通經絡為法。
《本草正》記載:「艾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於溫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艾灸產生的熱力和藥力通過腧穴傳入機體,可以起到溫通經絡氣血、補虛助陽、散寒通滯止痛的作用,故臨床多採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足跟痛,包括隔姜灸、麥粒灸、溫針灸等。
艾灸療法簡便易操作、舒適無疼痛、見效快、療效好、經濟實惠,在家自己就能做。將一根艾條點燃,對準疼痛部位,類似麻雀啄食般,一起一落地施灸,給以較強烈的溫熱刺激;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覆地旋轉施灸。一次灸15分鐘左右,以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施灸過程宜均勻,切勿亂灸、暴灸。對於反應遲鈍、局部感覺減退或消失的人,應注意觀察皮膚顏色及溫度,勿灸過量,避免燒燙傷。
艾灸分3種類型 注意艾灸時的禁忌
純艾條也不加任何其他藥物。取制好的陳艾絨用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或細棉紙卷製成的艾條。陳艾又稱熟艾,放置三年的艾葉製成的艾條稱三年陳純艾條,五年的稱五年陳純艾條。
艾灸養生保健艾灸方法有哪些
艾灸,大家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艾灸的方式,艾灸有助於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同時,利用艾灸,還可以進行養生保健,尤其是促進人體的免疫能力,平時我們需要注意愛情的學問,這樣有助於身體健康,那麼,艾灸養生保健艾灸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