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美國塔夫茨大學醫學中心風濕病學專家王晨晨的論文《太極拳治療纖維肌痛綜合徵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將於8月19日刊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研究表明,堅持練楊式太極拳可緩解纖維肌痛。
受訪專家:
崔仲三,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中國武術八段。
李小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
名詞解釋:纖維肌痛綜合徵是一種非關節性風濕病,臨床表現為肌肉骨骼系統多處疼痛與發僵,並在特殊部位有壓痛點。雖然有的病人僅主訴一處或幾處疼痛,但1/4的病人疼痛部位可達24處以上,有的甚至遍布全身各處。
美國有500多萬人每天經受著纖維肌痛的折磨。在中國,患纖維肌痛的人群也不在少數。到目前為止,纖維肌痛的病因和治療都尚不明確。但美國這項研究,將為纖維肌痛患者帶來新希望。
受試者被要求每周上兩節太極拳課程,每天練習二十分鐘,結果是不但全身疼痛緩解了,其睡眠、步行和心理狀態都有更明顯好轉。受試者中,有1/3的人不再進行藥療。中國傳統太極拳果真有如此神奇療效?我們請來中西醫專家解讀緣由。
中醫:全身通絡,可緩解疼痛
「從中醫角度來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疼痛主要是經絡和氣血不通所致。而一套太極拳打下來,少則10分鐘,多則1小時,能達到非常好的扶正祛邪、通經活絡的作用。」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崔仲三說。
因此,在通經活絡這方面,國外那麼多治療該病的先進藥物和儀器可能都不及中國傳統的太極拳有效。儘管太極拳動作緩慢,但它是最緩和的有氧周身運動,做一個動作,全身的肌肉、骨骼和關節都能在運動,同時得到鍛煉。肌肉和關節鍛煉好了,疼痛自然得到緩解。
此外,打太極拳需要配合呼吸和意念。很多患者說,藥療、理療、游泳和其它方法都放棄了,最終找到了最合適的方法。這也印證了主持這次研究的王晨晨醫生的結論,「纖維肌痛非常複雜」和「太極包含多種因素」是有對應關係的,只有身心都能鍛煉的方法才對症。
西醫:纖維肌痛,也有心理作用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風濕免疫科李小霞主任的門診中,大約有一半的纖維肌痛患者都有心理問題,有的就是抑鬱症患者。他們沒有任何器質性疾病,但就是覺得渾身疼,一問原因,不是懷疑坐月子受了風,就是覺得是更年期落下的病根。
至於打太極拳有助於緩解纖維肌痛,李小霞主任認為,因為太極拳是一種需要精心凝神來做的運動,一邊運動一邊調養心情,當患者認認真真、全神貫注地打太極拳時,他對於身體疼痛的關注度就會降低,這樣一來,從感覺上就會從一定程度上忽略疼痛。
推薦閱讀:
打太極拳儘量不用音樂伴奏
練習太極拳時,應當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到專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鍛煉中去。至於配音樂或者是很多人一起打拳,其實更具表演意義,對於修身養性來說,功效卻遜色了很多。
太極拳過度會打出骨關節炎?
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人摔跤、高血壓、心臟病、肺部疾病、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的確有很好的效果,但凡事需講究度。過度使用膝關節就像無休止地讓軸承轉動,最終只能導致關節磨損而「報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高濕的夏季如何防暑熱?
中暑了,輕則讓人頭暈、頭痛,重則可能危及生命。那麼,在高溫天,該如何躲開暑熱帶來的危害呢?
避開3種情況
以下三種情況一定要避開:一是長時間在室外工作或大量運動;二是在悶熱、不通風的環境中,沒有及時補充水分;三是從外面很熱的環境進入室溫很低的空調房時,也容易發生中暑。
出現頭暈、耳鳴、噁心、胸悶、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體溫不超過37.5度,這是中暑前期的表現,要引起警惕。輕度中暑則表現為面色潮紅或蒼白、氣短、大汗、皮膚灼熱或濕冷、心率增快、脈搏細弱。如果中暑特別嚴重,會引起熱痙攣,甚至熱衰竭,表現為血壓下降、脈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膚變涼、暈眩、虛脫等症狀。7月10日,在山東棗莊礦難救援中,3名救援人員因高溫中暑而導致死亡就屬於這種情況。
做好7點預防
夏天中暑的發生率很高,除了不要掉以輕心,還要做到以下7點:一是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免降低身體抵抗力;二是適當飲水,多吃一些西瓜、梨等水果,以及綠豆湯、酸梅湯等消暑飲品;三是儘量避免在11時到15時高溫時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悶熱的桑拿天也要儘量減少外出;第四,外出時要戴好太陽帽、太陽鏡等,免受陽光的直射;第五,運動後及時補水,出汗多的人可以少量多次喝一些淡鹽水;六是衣服應寬鬆,多穿棉質布料、顏色較淺的衣服;七是外出旅遊或出差時若感不適,可用一些如仁丹、清涼油、風油精、十滴水、薄荷錠等降溫藥品。
學會4步急救
如果發現自己或別人出現中暑症狀,首先應迅速把病人置於通風陰涼處。讓其仰臥,墊高頭部,解開衣領,安靜休息。然後進行物理降溫,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放在患者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幫助患者散熱。清醒者可喝一些鹽水。最後,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出現心力衰竭、呼吸困難、皮下出血或全身皮膚發黃等症狀,應該立即送醫院進行急救,切勿耽誤病情。
推薦閱讀:
酷夏謹防三病 中風陰暑和寒濕病
夏季到了,面對酷暑,人們為了解暑降溫,都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殊不知在大熱天裡,要做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除了防暑降溫外,還要充分注意防止常見而易被忽略的三種疾病——中風、陰暑、寒濕病。
夏季避暑常識 讓你耐得住高溫
夏季高溫很容易讓人中暑,如果你感到頭暈、眼花、頭痛、噁心、胸悶、煩躁等症狀,你可能就中暑了。一旦出現中暑症狀,我們應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個陰涼處坐下休息。
即使在室內也應時時緩步
《老老恆言》云:坐久則絡脈滯,居常無所事,即於室內,時時緩步。盤旋數十匝,使筋骸活動,絡脈乃得流通。習之既久,步可漸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懶步則筋攣,筋攣日益加懶,偶展數武,便苦氣乏,難免久坐傷肉之弊。
欲步先起立,振衣定息,以立功諸法,徐徐行一度。然後從容展步,則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中國有句古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也如此,經常運動可以使人精力充沛,代謝正常,健康長壽。老人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也不能總坐在屋子裡不動,坐久了會導致絡脈阻滯,所以即使在室內,也應時時在屋子裡緩步走上數十圈,讓筋脈、骨骸活動活動,絡脈就通暢了。經常走動,越走越多,由開始的數十圈漸漸增至上百圈,甚至上千圈,腳力就增加了。緩步可以使筋脈舒展,四肢強健,長期不動筋脈就會攣縮,越攣縮越不願意動,出現惡性循環。偶爾活動一下,就會感到氣短,這樣難免會出現久坐傷肉之弊。
在室內散步,也應先做準備活動:站起來,整理好衣服,調整好呼吸,用導引術中站立功的方法做一些準備工作,如活動一下腰背、腳踝等,然後再從容邁步,慢慢開始,越走精神會越好,足下越有力,人會感到非常爽健。
散步,即徒步行走,是非常好的一項運動,是最簡單、最經濟的健身養生方法。《內經》講「廣步於庭」,就是指較長時間的走路鍛煉。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裡說:「雞鳴即起,徐徐散步於庭院之間,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為佳。」北京人愛遛早,天亮即起,提籠架鳥,迎著晨曦走個三里五里(註:一里相當於500米),既練了筋骨,又煥發了精神。歐洲人講究「早走步」,亦是同樣的道理。清晨散步,提神醒腦;飯後散步,有助消化;閒暇散步,可以養神;睡前散步,有助睡眠。
現代醫學認為,散步是一種有氧運動,具有調整新陳代謝、增強器官內臟功能、防治心腦血管病和肥胖、緩和神經肌肉緊張、改善健康狀況等功效。散步對多種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如動脈硬化、頸椎病、腰腿痛、骨質疏鬆、三高症、便秘、免疫力低下、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等。隨著醫學的發展,散步在醫療領域中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每年的9月29日被定為「世界散步日」,在這一天,世界上許多不同國家的追求健康的人們都會湧上街頭,用散步大巡遊來慶賀這個節日。
不少老年人沒事時往往願意坐著看看電視,或坐在沙發里打盹。要知道,生命在於運動。哈爾濱師範大學體育系曾作過一個「哈爾濱市老年體育鍛煉自我評價及分析」的報告,結論是:①參加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感知覺、情感與意志、記憶力、注意力等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並且能夠向著有利於身心健康方向轉變。②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不論選擇哪個項目都能達到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而與參加的運動項目關係不大。③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相應的運動負荷量,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由此可見,運動對於老年人是何等重要。
對老年人而言,如因天氣或其他原因不宜室外散步時,在室內散步也是很好的選擇。散步前,先做一下準備活動,然後開始散步,運動量宜由小漸大。堅持走下去,就會體會到散步帶給你的健康,帶給你的快樂。
推薦閱讀:
你「走路」走對了嗎?
提起散步,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就是走走路嗎?其實不然,散步也有許多「學問」,特別是對有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散步更是有「講究」。
中午散步20分鐘最易得到放鬆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者對大學教職工、基金管理公司員工和IT員工進行了調查,結果,研究者發現,中午鍛煉和飲茶的人,下午工作壓力更小。
想要神采飛揚 學會養精氣神
中醫歷來認為,養生就是養精氣神。如果你的面容神采較好,那麼很可能你的精氣神比較足。這是有一定的中醫理論依據的,如果在生活中,我們也都注意去關注自己的精氣神,在「精」「氣」「神」三方面做好養生保健,那麼神采奕奕的你就不遠了。
中醫養生:早動午休晚放鬆延年益壽不用愁
中醫認為,思慮是神的一種功能,少思則神和,多思則神傷。養生既有規律可循,又要有所側重。一天之中,早上重在「動」,中午重在「休」,晚上重在「松」。每天做好這三個字,延年益壽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