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的十大要「點」

  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護「點」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點」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調「點」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此,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FDPageBreak}

  通「點」風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要嚴重,應注意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多「點」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不少於2000~3000毫升。

  飲「點」茶 茶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

  喝「點」粥 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還可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腸的鯽魚粥等。

  進「點」補 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燉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寒將至,4方面進補驅寒

  很多人都認為吃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就是進補,卻不知進補是要因人、因時、因地,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目的。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理事呂庶熙醫師也表示,大雪進補除需要考慮到地理性因素外,還要考慮個人的體質因素,譬如冬天手腳容易冰冷的人適合「溫補」,體質好的人則適合「涼補」。總而言之,大雪進補時應神補、食補、藥補、酒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神補:就是注重養神。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多做一些安靜的事。中醫認為:穩定的精神、情緒,對人體臟腑氣血功能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神志反常、喜怒無度、思慮太過都能傷神。冬季神補應順應冬季收藏之性,通過經常閉目養神,讓大腦得到休息和淨化;日常生活中,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參與無原則的爭執和較量;經常寬慰自己,到郊外登高望遠,使心境開闊、寬容大度,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食補:大雪食補以補陽為主,但不可過於機械,應根據自身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陰虛之人與陽虛之人的飲食是有區別的。陰虛是指精、血、津液虧耗,其表現為面紅上火、口腔咽喉乾燥,乾咳,口唇皸裂,夜出盜汗、皮膚乾燥、毛髮乾枯。這類人宜防燥護陰,滋腎潤肺,可食用柔軟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魚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熱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化熱傷陰。陽虛之人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不溫、神疲乏力、怕冷等,應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淮山、桂圓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雞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藥補: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在神補、食補的同時,也可以用些藥物進補。大雪節氣常用的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枸杞等,可和肉類一起做成藥膳食用。

  酒補:酒為百藥之首。大雪時節,天氣寒冷,適度飲用些白酒,有溫通血脈,促進血液運行,抵禦寒氣的功效。酒對應八卦中的坎卦,而坎應腎,酉時則是腎經最旺之時,腎能藏住精氣。因此,喝酒應儘量在晚上。若配合養生調理則效果更佳:手指涼、氣短者可用酒配合補元氣;後背涼者用酒配合溫補腎陽;腹脹而便稀不爽者可用酒配合健脾;眼乾澀者用酒配合養肝陰。酒也是雙刃劍,凡面紅或絳及脾氣急躁者不宜飲酒。

冬季養生不花錢 睡好子午覺

  說起「養生」,很多人會以為一定要吃名貴中藥,才能達到目的。其實不然。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時,如果我們能根據四季和晝夜的變化,調整我們的起居飲食,養生的目的便已達到一半。秋冬季來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不用花錢的養生方式——睡子午覺。

  什麼是子午覺?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隨著四季變化,人體也會經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個階段。秋冬季節,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而睡眠,正是養氣的重要方式之一,《黃帝內經》也有雲「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每晚的子時(11點-1點)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這個時候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所謂「子午覺」,就是指在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進入睡眠狀態。

 

${FDPageBreak}

  子午覺,有講究

  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子午覺」的養生效果,我們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睡前半小時最好不要講話。一說話肺經動,然後心經又動,人就容易進入興奮狀態,這樣會容易導致失眠。

  2、睡覺時不要讓風扇、空調等對著吹。人在睡眠之中,氣血流通緩慢,體溫下降,人體會在表面形成一種陽氣層,這種陽氣使人叫「鬼魅不侵」。 開空調,開風扇,則會風入筋,寒入骨,風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頭裡,也就是氣受傷了。

  3、睡覺前要暖四肢。四肢是陽之本,四肢不暖,是腎陽不足的表現,應該在睡覺之前把手腳捂暖,手腳和肚臍、背後的命門都要蓋好。

  4、睡眠時往右側臥,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為火,耳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濟,在人體中形成心腎相交。長期這樣做,能起到養心滋腎的功效。

  5、不要睡懶覺。中醫有「適臥養氣,久臥傷氣」的說法,意思是臥床太久反而會傷氣。一些氣虛的人,老是覺得動力不足,喜歡賴在床上,但是越躺越懶,渾身懶洋洋,更不想動。這就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氣虛,結果睡太多,體內的氣沒有補回來,反而被損傷了。

 

${FDPageBreak}

  失眠不用藥,食療更安心

  都市人生活節奏快、心事多、壓力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在11點前安然入睡的,更有不少人是患有失眠。失眠患者很多時候會求助於安眠藥,其實簡單的湯水,往往有很好的助眠功效,而且沒有副作用。

  酸棗仁湯:酸棗仁三錢搗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時服用。酸棗仁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較恆定的鎮靜作用。對於血虛所引起的心煩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靜心湯:龍眼肉、川丹參各三錢,以兩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鐘服用。可達到鎮靜的效果,尤其對心血虛衰的失眠者,功效較佳。

  安神湯:將生百合五錢蒸熟,加入一個蛋黃,以200毫升水攪勻,加入少許冰糖,煮沸後再以50毫升的涼開水攪勻,於睡前一小時飲用。

    編輯推薦   

冬季養生四大湯

冬季注意養生「冬藏」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雪時節飲食調養 金木水火土型人各有不同

每年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幾天洗一次頭最健康?由你的發質確定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發產品,讓我們洗頭不僅僅是為了清潔,更重要的是為了維持頭髮的健康。那麼,幾天洗一次頭髮最合適最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