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別只看回報率

  很多職場人在剛開始工作時,意氣風發,幹勁十足,但若感到自己為企業做了重大貢獻卻沒有人重視時,或許只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的時候,他們就會憤怒、懊惱、牢騷滿腹……最終,決定不再那麼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付出就應該有回報,這似乎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卻是一種很不明智的決定。

    一次很偶然地看到這個故事:一棵蘋果樹結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摘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筋骨,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這棵自斷筋骨的蘋果樹已經在慢慢萎縮了。如果它不是那麼計較得到的回報,它還可以繼續成長:比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很可能,它被摘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係,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消失。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在說那些看重回報的職場人。他們像蘋果樹一樣自斷筋骨後,不再努力,幾年過去後,回頭看看自己的事業,發現早已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了。「老了,成熟了。」很多員工習慣這樣想。但事實是他們已經停止成長,因為他們沒有明白成長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

    如果你認為現在的企業待遇不能讓你滿意,那麼你需要提醒自己,千萬別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不去努力成長,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做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而從企業角度講,應營造成長型員工的企業文化,讓每個員工都有發展空間,實現自我價值。(北京電視台特約心理專家王建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人要學會守口如瓶

  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對於一個人來說,保守秘密的能力是他在社會中的健康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們就認為保守秘密的能力居於一個人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中心位置。兒童在6到7歲時就學會不要提前泄露送給媽媽的禮物。研究者們還發現,保守秘密的本事能加強一個人的吸引力。

    在職場中,對於同事,每一個人一定能區分開哪些同事保密能力強;而哪些人保密能力弱。但是,真實的內心環境告訴職場人:因為長時間嚴守一個秘密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有些職業就要求工作人員恪守秘密。他們努力壓抑自己不說出秘密,最後導致一種反彈效應,使得他們對心中秘密的顧慮竟然會淹沒自己正常的意識,被壓抑的想法甚至還會在一些人的夢境中重現。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了一個群體,他們將其稱為「壓抑者」,這些人更能無視或者壓抑秘密,也就是更能嚴守秘密。職場中的守密者會有這樣的特點:很少生氣、很少為金錢發愁或者被噩夢困擾。他們都自我感覺良好,不會為一點小麻煩冒汗。

    職場心理學家相信,這些人會用美好記憶自我干擾,封鎖腦海中令人沮喪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職場歷練,這些人習慣成自然,成為了擅長保守秘密的人。

    在找工作困難的今天,有人或許會問:善於保密,職場能加分嗎?我的回答是:當然。有些工作,尤其是一些高薪、高職工作,其實都和保守秘密相關。

工作與心情,讓觀念做主


    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名推銷員被派往非洲去賣鞋。其中一個推銷員在拍回公司的電報中寫到:「立即返回,這裡沒有人穿鞋。」另一位則寫到:「絕佳機會,速寄鞋100萬雙,因為這兒還沒人穿鞋。」這則故事說的是一個人的觀念對自己的影響,自然也包括對工作、情緒甚至是人生的影響。
    「80後」的年輕人以他們獨特的思維創造性、豐富而又敏感的情緒特徵、自由揮灑的個性博得了整個社會的關注與期望。他們身上承載了太多父母和社會的角色期待。於是,在眾多關注和光環照耀下的他們也被照出了像自我中心、太張揚、過度敏感、對挫折不耐受等等「不良」的心理特徵。其實,這些所謂的「不良」心理特徵正是一個時代、我們所處的大環境反射到他們身上的印象而已。就像人們以前所說的「60年代的人保守、70年代的人缺乏創新、80年代的偏激」一樣,「80後」的他們自然也帶著他們這個年代無法避免的特徵。
    工作是圖個心情,還是有了心情才工作?這對看似矛盾的事物在「80後」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身上有了更突出的體現。他們認為工作就是圖個心情好,所以就算待遇各方面不怎麼稱心如意,也會認為這份工作是值得的,心情好了又反過來給工作帶來動力。在這樣的邏輯下,工作環境是否舒適、工作中的人際關係是否融洽、工作中自己的自尊是否得到滿足等等,都成了心目中理想工作的指標之一。
    嚴格來講,工作和心情本身不是互為因果的兩個事物。工作是人的心智所從事的一種認知活動,而心情(心理學上統稱為的情緒)則是由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而引發的一種主觀體驗。這種主觀體驗的好與壞與人對此事物的觀念有關,而和這個事物本身沒有必然的聯繫。就像兩位推銷員的失望與高興和做推銷工作本身沒關係,而和他們怎麼看待當地人的穿鞋問題有關一樣。
    「80後」年輕人的典型特徵,他們朝氣、活潑、充滿向上的力量,都是帶著自己對職業、對人生的美好夢想,躊躇滿志地踏進了社會的大門。可是卻感受到了非議與排擠、不被重用和委屈。是這些工作單位的人出了問題?還是我們出了問題?答案是,誰都沒有問題,而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彼此的觀念出了問題。如果單位里的前輩不是只看到職場新鮮人張狂、不謙虛的一面,本著愛護和培育的觀念,耐心地告訴他們所從事的工作的性質乃至本行業的規則的話,相信能培育出更多的後起之秀;而我們的年輕人,如果能改變對工作的觀念,不要把它馬上就當成施展自己夢想、抱負的舞台,而是當作積澱、磨練自己的場所,自己的夢想「開始的地方」,把領導和前輩的指責當作教誨,虛心接受並感到被重視,那麼,我們離自己的夢想、自己所期盼的和諧溫暖的工作環境就不遠了。
    觀念是對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它先於情緒與行為,並對他們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那麼,如何改變在工作與心情之間起主導作用的觀念呢?首先,要對工作增強了解、正確認識。工作是客觀存在的,你要按照它的要求和規則來出牌。所以,要了解它的本質,有能力承受它提出的要求。客觀地講,工作上的失敗和你對工作的了解程度有關,和你的自信沒太大的關係。其次,處理好「現實的工作」與「理想的工作」之間的關係。很多職場新鮮人的痛苦主要來自發現現實的工作不是自己夢想中的,於是乎憤懣、怨氣、委屈席捲而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觀念——有效的理想應該是分階段性的,是有一個過程的,並隨著自身的發展可以調節。剛踏入工作的我們,無論身懷怎樣的遠大抱負和理想,都應從最低層做起。因為所有這些都是手段,是為了實現我們更高理想的手段。所以,正確處理好工作與理想之間的關係,存有正確的觀念,才能培養出健康向上的情緒。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產後重返職場必學應對招

當新媽媽休完產假重返職場時,自身角色和工作環境等都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能在短時間內勝任工作,並且做到工作家庭兩不誤嗎?

女性職場成功的十項秘訣

紐約的一位女經理卡·斯貝林向女同胞們推薦了「十項秘訣」,這是她實現事業成功的寶貴經驗之談。這「十項秘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