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睡覺愛出虛汗是怎麼回事

其實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汗液可以帶走體內多餘的熱量和一些諸如尿酸、脂 肪酸等代謝產物。由於小兒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較成人旺盛,所產生的熱量及代謝產物 也相對較多。同時,小兒植物神經發育不健全,在入睡時,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經會因失去大腦的控制而一時興奮,出現汗多現象,這完全是正常的。只要孩子無其他症狀,如煩躁、哭鬧、易醒等,就不必管他。這樣出汗往往見於入睡後半小時之內,且以額頭汗出為主,一般在睡後2小時之內慢慢停止,多見於3~7歲的小兒,並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有人稱之為生理性多汗。

但如果孩子平素身體虛弱,夜間入睡時大汗淋漓,如同水澆,甚則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濕衣 ,且伴有煩躁、哭鬧、消瘦等症狀,則屬於病理性多汗。常見的原因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 病。除夜間多汗外,還伴有煩躁、睡眠不寧、易驚醒、方顱、忱禿、雞胸等症。如果有上述 症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飲食時也應注意多食富含鈣質的食物, 如魚、蝦皮等。通過積極治療,多汗可被很快糾正。

如果小兒常在天亮前出現多汗,同時伴有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而快,則有低血糖的可能,這 時可給孩子喝些糖水或進食些糕點,即可糾正。

對於生理性多汗,可採用自製的浮小麥糯米粥,能有效止汗。即每天取糯米、浮小麥各50克 ,加水適量,文火煮粥,頻飲。或用黃芪15克,大棗20枚,加水適量,文火煮湯,喝湯食棗 ,每日1劑。

此外,小兒患結核、貧血、風濕、類風濕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汗多現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男人手腳總是出虛汗的4種原因

一、脾胃失調

手腳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可分虛實兩種類型。脾胃虛弱者還伴有口乾舌燥、心煩不安、舌紅少苔等症狀,屬於津液不足的虛熱症。可選用增液湯(生地、玄參、麥冬各20克)加棗仁、牡蠣、石斛、合歡花各15克治療。

脾胃實症者多因飲酒過多及過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暢、小便黃濁、舌苔厚膩等症狀。可選用三仁湯(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葉、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黃芩、萊菔子各15克治療。

二、腎功能失調

會陰部多汗與腎的關係密切,也分虛實兩種症型。虛症者汗出在夢中,醒來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黃丸調治;終日胯下潮潤、動時增多者,可用金匱腎氣丸調治。

腎實症者由腎經邪氣盛實所致的證候,由寒熱偏勝,水濕壅閉等所致。足少陰腎之經,其氣實為有餘,則舌燥咽腫、上氣嗌干、咳喘汗出、腰背強急、體重內熱、小便黃赤、腰脊引痛、足脛腫滿。

三、緊張情緒

手足多汗症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但往往造成學習,工作或社交的困擾而就醫治療。患者手掌大多時候都是濕濕的,而長期潮濕的手部常會造成容易脫皮,更是有礙外觀。

四、遺傳

因為遺傳基因中的皮脂腺發達,所以易造成手腳多汗的原因,比如衣服總有洗不去的黃漬,也不敢穿著無袖上衣,最重要的是在與人接近時,多了莫名的心理負擔與畏懼。

男人出虛汗吃什麼好飲食止汗

1、補鉀

隨汗液流失的,除了水,還有人體健康必需的鉀。鉀對維持體內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細胞的新陳代謝、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富鉀食品。

一要有豆類、蔬菜、不果等。豆類中以黃含量最高。蔬菜中含鉀最多的是菠菜、土豆、山藥、芹菜、萵苣等。水果中以香蕉、橘子含鉀量最高。此外,玉米、紅薯以及牛奶、雞肉、鯉魚、黃魚等的含鉀量也不少。茶葉中含鉀量豐富,多飲茶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鉀。

2、補水

出汗就是流失水分,出汗多首先就是補充水分。隨汗液流失的還有大量鹽分,出汗多應當多補充食鹽,這點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就是多喝點鹽開水。

3、補鈣

一般情況下,每天由汗液中丟失的鈣僅15毫克,這對人體來說無關緊要,可在高溫環境下勞作的人員,每小時從汗液中丟失的鈣要在100毫克以上,這就不可忽視了,因為這個量幾乎占鈣總排出量的30%,很容易導致低鈣血症,導致患者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長期鈣缺乏還會導致患軟骨病,易骨折,及經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雖然不需有意識地服用補鈣藥物,但應在生活中攝取足夠的鈣,多吃些牛奶、豆製品、蝦米皮、海帶、魚、骨頭湯及綠葉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4、補酸

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故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出虛汗部位看健康

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

女性小心4個危險的出虛汗部位

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