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我國教師生存狀況不佳

  新聞背景:人民網教育頻道推出《教師生活狀態調查》,有2萬餘名教師網友參與調查。調查顯示,大多數教師網友對自己的收入狀態不滿,而且感覺工作壓力大,身體透支,多數教師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很多人對教師職業感覺麻木。

 

  七成參與調查教師網友稱收入不足兩千

  在調查中,六成教師網友表示自己的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有一成多網友表示,自己的收入在1000元之下。在接受調查的網友中表示收入超過4000元是比例最少的群體。教師最關心的事情、最想改變的事、最煩惱的事,也都直指「工資收入」,收入已經成為很多老師的「心頭之痛」。

  【教師聲音】

  教師網友:重慶山村教師月入800 沒錢治病

  網友 於 2009-04-20 21:12:09  [回復] IP:219.153.72.★

  我是重慶很偏僻的一個山村的中學教師。我參加工作至今已有8年,現在每月工資946元,扣了一些錢後實際領的是880多一點;孩子現在2歲了,妻子沒工作;實在是不夠開支。我現在27歲剛過幾天,但是我的風濕已經有很多年了,學校的老師都笑我「虛」,我一笑而過,只是痛的時候自己才曉得,真的很難受。

  【專家評論】

  熊丙奇:怎樣讓教師不陷入麻木?

  熊丙奇:著名教育問題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主編、編著、著作圖書18種30版次。

  最近,人民網推出有關教師生活狀態的調查,27137 人參與投票,結果顯示,工資待遇成為最受關注的內容,92%的教師希望獲得教師工資待遇方面的信息,83%的教師最關心自己的工資待遇,89%的教師覺得目前最需要改變的是提高自己的工資待遇。而想獲得教改動向信息的教師為26%,想獲得教師教學方法的為23%,關心自己的教學質量的為32%,關心學生的反饋意見的只有22%。認為教師職業「一般,就是一份普通工作,有些麻木」的達到37%。

  也許面對以上調查結果,很多人對教師會大為不滿:怎麼如此關心自己的待遇,卻對教育教學不那麼關心,甚至對「神聖」的教師職業麻木呢?但如果再聯繫到本次調查得到的另一項結果,73%的教師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是「學生成才,得到學生的認可」,就不難發現,教師並沒有失去職業理想,而大多被現實的處境所困惑。

  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一個職業能否讓人滿意,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兩方面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包括用人單位政策、管理措施、監督、人際關係、物質工作條件、工資、福利等。當這些因素惡化到人們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時,就會產生對工作的不滿意。而激勵因素包括,成就、賞識、挑戰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責任,以及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如果這些因素具備了,就能對人們產生更大的激勵。

  以上調查,再次印證了這一理論。對於教師來說,他們的工資待遇,有不少其實已經惡化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因此,工資成為對工作不滿意的重要因素。而工資待遇的增長,其實並沒能帶來他們的事業成就感。

  理清以上概念,對於今天教師隊伍的建設,就可以找到癥結所在。首先,離開基本的保障,來要求教師談職業理想、高尚師德,全身心投入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那只是空泛的要求,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只有在根本解決教師的收入待遇基礎上,才能把教師對職業本身的滿意度,恢復到正常狀態。近年來,每每談到師德,輿論總把教師塑造為不食人間煙火、道德極其高尚的聖人,比如,那個每天工資只是一斤苞谷的「苞谷教師」,感動了好多中國人,可是這種感動本身,意味著對職業保障的矮化,換句話說,教師職業居然如此沒有待遇保障,這是這個社會的恥辱,而不是感動的題材。還有,輿論總是以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陽光下最神聖的事業」,鼓勵青年學子從教,可是,本次調查顯示,「暫時找不到更合適的工作才選擇做教師」的達到42%,認為教師讓人尊重而選擇做教師的只有8%,這充分表明,道德的感召,並不能提高職業本身的吸引力。

${FDPageBreak}

  其次,在提高教師待遇基礎上,真正能激勵教師產生職業榮譽感的,則是學生的成才,得到學生的認可。也就是說,行政部門的獎勵、評定職稱、職級,等等方式,其實難以起到激勵教師的作用,對於教師的培養、使用和管理,還在於讓他們關注教育教學本身,從人才培養中,收穫成就感。而這一方面,近年來各學校高度的行政化,不斷迎接上級的各類評估、評比,已經讓教育教學偏離教育的規律,從而使教師在低收入待遇、低事業成就感中,陷入對教師職業的麻木。

  教師對於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的教師法、教育法,也早已明確保障教師的工資待遇,90%教師對工資待遇的關注,再次呼籲依法保障教師的待遇。政府部門不能再對教師的待遇問題麻木不仁,如果所有教師都被基本的工資待遇所困擾,他們又怎能去傳道、授業、解惑呢?

  謝湘:教師貧富差距大 國家應保障收入

  謝湘:中國青年報副社長,畢業於武漢大學,因出生在湘江邊,故名湘。

  我們有大概1/4的義務階段的教師,長期生活在邊遠貧困的地區,他們的基本收入根本得不到保障,尤其是一些所謂的代課教師。我自己曾經在山西呂梁地區有兩件事情,一個就是代課老師一個月一百塊錢的收入都拿不到。後來我到了山西一所寄宿制小學,他們全縣補了六個教師,他們每個月工資是多少呢?600塊錢。可是600塊錢半年都不發。根本就沒有收入。 我覺得他們可能有了一個工作,最後可能選擇離開,因為他無法生存。

  【小編點題】

  教師工資低不低?根據《教師生活狀態調查》,這一行業的收入確實不高。去年年底,國家教育部發布2008年《國家教育督導報告》,公布了教師整體收入狀況。報告指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依然偏低,2006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中學(包括初中與高中)教職工年均工資收入為17729元和20979元,分別比國家機關職工年均工資收入低5198元和1948元。

  去年年末,教育頻道推出調查《義教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有199萬餘人參與,75%認為教師工資應該提高。此次教師生存狀態的調查結果與去年的調查也不謀而合。

  其實,教師的收入不能簡單地以「過低」來概括,這個行業存在著兩極分化。大部分曬工資的低收入教師都工作在邊遠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鄉鎮。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重點中學任教的教師,確實令人羨慕。因為收入差異大,教學壓力大,造成教師這一行業存在著普遍焦慮。

  如何規範教師工資呢?曾經有專家指出,將教師納入公務員體系。這確實是為了保障教師收入基本平衡的一個快速有效的方式,但是畢竟公務員與教師是兩個行業,對教師的管理畢竟不能套用公務員,教師們也不是想當「公務員」,而是羨慕他們穩定的工作環境且豐厚的收入福利,如何讓老師們不再羨慕公務員,才是政府要解決的事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專家提醒別把蚊蟲拍死在身上


  夏秋之交,豐沛的雨水為各種蚊蟲的孳生提供了理想條件,此時的蚊蟲攻擊性也更強。很多人為了少受蚊蟲叮咬的折磨,在它們還沒來得及「下口」之前,就將其拍死在身上。而實際上,這種做法會讓你吃更多的苦頭。

  曾經有過這樣的病例,一位女士看電視時感到一隻飛蟲爬上了臉,就隨手一拍,把蟲子拍死了,沒想到不久後就感覺皮膚特別癢,而且出現了紅腫。於是,就使勁撓了幾下,結果把臉給撓破了。過了一天,撓破的地方有點化膿,全身出現了風團樣的皮疹,並伴有發燒。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皮膚科劉永生解釋,這種情況叫做「隱翅蟲皮炎」。這種蟲類身上帶有的酸性液體,會使人產生水疱、膿包、過敏反應等。一開始並不是細菌感染引起,因撓抓才發生繼發性的感染。因此,一旦發現有小蟲落在裸露的皮膚上,應將其撣落,不要用手拍打,以免引起急性炎症反應。

  另外,劉永生提醒,蚊蟲叮咬後一定要妥善處理,否則也容易引起繼發性的感染、化膿、過敏等症狀,甚至引起慢性皮膚潰瘍。

  在叮咬初期,蚊蟲的毒液尚未擴散,只有小的紅色水腫性丘疹,這時一定不要用手抓撓,抓撓雖然能暫時緩解瘙癢感,但會使毒液擴散,紅腫更為嚴重,越抓越癢。這時候最好用鹼性溶液來中和毒液,如果家中沒有防蟲咬的藥水,可以用肥皂水或者唾液來代替。

  如果紅腫面繼續擴大,表示毒液已經擴散,這時候肥皂水或者唾液就不會再起作用了。此時叮咬部位的皮膚溫度很高,要對此進行抗炎和降低溫度的處理。可以採用薄荷油、風油精來降低皮膚溫度。最有效最方便的是用冰塊來冷敷,能迅速緩解症狀,防止毒液繼續擴散。家裡如果有馬齒莧,可以搗碎敷在叮咬處,效果很好。

  如果仍不能緩解,則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皮質激素類軟膏,服用抗炎抗敏的藥物。劉永生表示,叮咬後最忌抓撓,而且一定不要撓破皮膚,以防引起繼發性感染。一旦皮膚撓破,一些防蟲咬的藥水就不要再繼續塗抹了。花露水也不能濫用,雖然它有清涼、止癢的作用,但不具有治療功效,尤其對於一些皮膚敏感的人,花露水中的薄荷、樟腦等成分並不能改善局部的炎症,反而會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接觸性皮炎。

  劉永生提醒,搞好環境衛生,注意個人防護,少去郊外等昆蟲多的地方活動。大蒜、B族維生素等物質在體內代謝後散發出的氣味,也會驅趕蚊蟲。

約會絕不能做的十件事

一、穿著打扮太隨便或太誇張

誰都不想看見對方穿著破洞頹廢的牛仔褲(尤其是幾個星期沒洗的那件)、皺巴巴的鹹菜乾T恤來赴約吧!整齊合宜的穿著打扮是尊重對方的表現,如果第一次見面就穿得太隨便,毫不修飾,等於在告訴對方,你一點都不在乎這次約會。除非約會地點有特別的服裝規定(如高級餐廳、音樂廳等),否則也不用穿得太正式(如全套西裝)或太華麗(全身珠光寶氣),讓人覺得你一本正經,或貴氣逼人,很難親近。

男士可以考慮有領的休閒服(POLO衫)或樣式休閒的襯衫(條紋或簡單幾何圖形),搭配素色的長褲及深色皮鞋;女性可以試試簡單的一件式洋裝或者兩件式裙裝。首飾也不要戴了太多件,或者樣式太大、太誇張。另外,有些小細節常被人忽略,卻容易影響別人對你的印象。這包括:

1、一頭凌亂或抹了太多造型劑、黏膩的頭髮。

2、油污一片,讓人看不穿你眼神的眼鏡鏡片。

3、沒有修剪,露出來見人的鼻毛。

4、肩膀上掉落的頭髮和雪花片片的頭皮屑。

5、在深色褲子和鞋子之間,露出一雙刺眼的白襪子。

6、女士腿上穿著勾紗的絲襪。

7、過長、藏污納垢的指甲,或斑駁脫落的指甲油。

8、最後,別以為人家看不見你那雙沾滿髒污、變形得厲害的鞋子。

${FDPageBreak}

二、遲到,還拚命找藉口

不管你出席哪一種場合──會議、面試還是約會,遲到絕對是大忌。大多數人會把遲到的人和不能信任、不負責任、不夠自律等負面的人格特質,聯想在一起。況且,大家的時間都寶貴,誰會想浪費在一個連基本的守時都做不到的人身上。

還有一種情況更讓人為之氣結,就是遲到了也不先道個歉,反而扯一堆藉口,為自己的遲到脫罪。

如果真的因為不能避免的突發事件而必須晚到,應該先在路上打一通電話告知對方,千萬別讓他(她)等到不耐煩了,反而打電話問你到底何時才能赴約?

最好比約定時間提早5分鐘到,可以讓自己喘口氣,順便整理一下儀容,而不要匆匆忙忙、上氣接不了下氣地在最後一秒鐘出現。

三、口沫橫飛地只談自己的事

約會是要讓兩個人借著聊天互動的機會認識彼此,但如果整個過程中只有你自己口沫橫飛地說個不停,不讓對方也有說話、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那你如何認識他(她)?也可能讓對方以為你是個愛現、只對自己有興趣的自戀狂。有些人則是因為自己太緊張了,所以藉一直說話來掩飾,但這並不是好方法。

兩性專家建議,不妨在約會之前,先想一些要問對方或是和他(她)聊一聊的話題。當你向對方提出一個問題,對方回答完之後,你可以針對同一個問題,聊一聊自己的想法。當你聆聽對方說話(或回答你問題)時,同時讓自己喘口氣,順便想一想,接下來還可以再聊些什麼。

${FDPageBreak}

四、不斷談論前男(女)友或前夫(妻)

搞清楚!你現在是和誰在約會?

你關心注意的應該是眼前這個人,聊天的內容要能從中幫助自己多認識對方一些。如果你一直繞著前一段已經結束的關係打轉,只會讓人懷疑,你是不是還一頭栽在過去里,根本沒準備好也沒誠意要開始嘗試發展一段新關係。

五、抱怨連連

有些人說起話來,三句不離抱怨指責,從家人、上司、同事、朋友到家裡的小狗,好象全世界都對不起他。這種腦袋充滿負面思想的人,應該沒人想多花時間在他(她)身上。而且,對方空出時間和你約會,是要來認識你這個人,及享受愉快的約會氣氛,絕不是被迫要接受你的一堆情緒垃圾的。

六、探問個人隱私

誰會希望第一次約會就被來一個整套調查?像薪水待遇、存款、不動產等私人財務狀況屬於個人隱私,不適合第一見面就變成聊天話題,否則對方可能會想,你到底是想跟他交往,還是跟他的財產交往?另外,個人的健康狀況及家庭狀況、女士的年齡、體重等也最好別拿出來討論。你有許多其它的事情可以問對方,例如興趣、工作情況、平時的休閒活動等等,何必第一次見面就觸碰地雷?

${FDPageBreak}

七、心不在焉,東張西望

當對方在說話時,保持適當的眼神交會(eye contact)及點頭示意,代表你很注意聆聽他(她)說的內容,這是一種對對方基本的尊重。千萬不要一邊聽他(她)說話,一邊眼神遊移,目光三不五時被身旁走過的辣妹帥哥拉走,或者頻頻看表又打電話的,看起來一副想早早結束這次約會的反應。

也許,還沒等你開口,對方早就起身對你說:「不好意思,臨時想到有事情,我們今天就到這裡結束吧!」

八、避開會引起爭論的話題

政治、宗教信仰、兩性議題等,都比較容易引發兩人的爭論,兩性專家建議,最好別在第一次約會就拿這些當話題,免得當場就挑起無端戰火,結果,完全無法達到借著談話多了解彼此的目的。

${FDPageBreak}

  九、身上帶的現金不夠付帳

信用卡廣告總是說,一卡在手能行遍天下,但你還是會碰到一些地方必須掏出現金付帳。為了避免到時候遍尋不著提款機,硬著頭皮要對方先為你墊錢的尷尬場面,最好在出門時,先數數皮夾里的現金夠不夠應付這次約會的開銷。

順便告訴你,國外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出門經常身無分文,習慣刷卡付帳,或者每次付錢時,才急著去提款,都可能讓旁人覺得你是個依賴成性的人。

至於第一次約會的花費由誰買單?兩性專家建議,共同分擔開支比較恰當,但不必堅持每一筆都「各付各的」。不妨改為雙方各付不同的費用,例如男士負責用餐的花費,而女士則出電影票的錢,或者可以說:「謝謝你這次請客,下次換我請你吃飯。」當然,前題是你還希望和對方有下一次的見面機會。

維生素C缺乏可能損害腦發育

丹麥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C攝入量過少會對腦發育造成嚴重損害。

電腦族用菊花茶熏眼可保濕潤

在辦公室,明明沒幹什麼體力活,但從早到晚坐下來也會覺得渾身沒勁兒,甚至還會頭痛、失眠。你知道嗎?這很可能是用眼過度造成的。 中醫認為「累從眼入」,也就是說,眼睛會引起全身的疲勞、不適。北京同仁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楊威甚至指出,眼睛是全身疲勞的發源地。只要它們出現酸痛、發脹、乾澀、視力模糊等問題,就很容易導致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煩燥、反應遲鈍、疲乏無力和失眠、噁心、欲吐等一系列疲勞症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眼睛疲勞會產生「疲勞毒素」,進而侵襲全身,使全身都覺得「累」。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高健生補充說,視疲勞除了引起全身不適,更常見的是引起局部不適,包括眼球和眼眶周圍難受或有疼痛感,眉心部有酸脹感、怕光、流淚、視物重影等。而全身不適等症狀,多在年老體弱以及體質較虛弱,亞健康人群中出現。 高健生還從中醫角度解釋了眼睛與身體各部的關係。「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於目、十二經脈氣血皆匯聚於目。肝腎虧損、脾胃虛弱、氣血淤滯、勞心傷神皆累及於目。」也就是說,五臟六腑的精氣會上升到眼睛,眼睛與身體經脈相連通,如果身體各個器官有疾病,便可以從眼睛上反映出來。反之,眼睛過於勞累,也會牽連五臟六腑。 因此,楊威指出,「眼睛作為最易受到疲勞侵襲的源頭,會對全身疲勞症狀的出現有預警作用。解決全身困累,當從眼睛開始。」 對此,兩位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首先,平時用電腦、看電視、看書,每隔一小時要休息10分鐘,同時多眨眼、轉眼球。高健生還建議電腦一族將座位稍微調高一些,電腦放得低一些,眼睛與顯示器呈向下5度左右的夾角,「這樣可以使眼睛睜得小一些,能保持眼部水分,防止乾澀。」其次,早晚用毛巾敷眼,早上用涼毛巾,晚上用熱毛巾,也可以用菊花茶熏眼,保持眼睛濕潤,但注意不要隨意使用眼藥水。再次,吃得要清淡,多吃胡蘿蔔等新鮮蔬果及核桃、芝麻等乾果類食品。最後,專家建議,要經常用食指和拇指按摩睛明穴、攢竹穴、太陽穴,有緩解視疲勞之效。睛明穴位於眼部內側,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太陽穴就在髮髻,吃東西會動之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