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療方法
治則:消腫散結,祛濕利尿。
處方:土茯苓20克,昆布、通草、車前子各10克,皂刺6克。
加減:濕熱積聚,症見急性發病,尿頻,尿血,尿閉,尿道灼熱感,舌紅,苔黃厚,脈實大滑數者,加梔子、澤瀉各10克,龍膽草 6克。
毒熱積聚,症見急性尿路感染,尿頻或尿痛嚴重,尿灼熱,化驗尿有大量膿細胞,舌紅絳,苔黃,脈數者,加金銀花、連翹各10 克。
陰虛熱結,症見病情遷延,便秘,口渴,皮膚及黏膜乾燥,舌紅,苔少,脈細數者,加生地、玄參、天花粉各10克。
心腎不交,症見尿頻,失眠,多夢,健 忘,煩躁,心悸,舌紅,苔白,脈細者,加夜交 藤30克,炒酸棗仁15克,遠志10克。
腎陽虛弱,症見尿瀦留並發尿失禁,畏 寒怕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薄滑膩,脈沉 虛細者,加金櫻子、菟絲子、補骨脂、益智 仁、芡實、蓮須各10克。
氣血鬱結,症見恥骨上區或會陰處痛 及尿痛,舌暗,苔白,脈澀者,加川楝子、桃仁各10克。
血熱妄行,症見尿血嚴重,尿赤,舌紅, 苔黃,脈數者,加梔子炭、小薊炭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二、典型病例
王某,男性,7l歲。主訴尿瀦留6天,伴下腹脹痛,尿急,尿少,尿痛,尿色黃,有少量血塊,尿道灼燒感,舌紅光滑,脈實大滑數。直腸指檢前列腺2度肥大,質硬。診斷為前列腺增生症,濕熱積聚。處方:土茯苓 60克,昆布30克,車前子、通草、梔子、澤瀉、龍膽草各15克,皂刺10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6劑後症狀消失,指檢前列腺明顯縮小,質軟,隨訪5年未復發。
三、體會
本方中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常用量為20~30克,病情嚴重時可增至120 克;昆布散結軟堅,利尿消腫,常用量為lO~ 30克;皂刺攻堅破結,活血消腫,此三味藥均可消腫化結,縮小病變組織,故用以治本。用通草、車前於是取其清熱利尿之功以治標。本方標本兼顧,療效較佳。
處方:黑芝麻100克,制何酋烏、旱蓮草各50克,蓮須15克。共研成粉』混合均勻,每次服15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2個月為1個療程。 主治:鬚髮早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四款排毒祛濕粥
祛濕粥一:綠豆藕片粥
綠豆粥最適宜夏天飲用,夏天屬梅雨季節,暑濕比較大,綠豆有解濕熱氣功效,還有解毒的作用,使體內毒素儘快排出。此粥可清濕泄熱、養陰止渴、除煩安神,治療熱盛津傷之症。
原料:綠豆60克,鮮藕20克,鮮薄荷3片。
做法:將藕片與綠豆共同煮粥,臨熟加入薄荷攪勻,可用於皮膚感染。竹葉粥:竹葉10克(鮮者加倍),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再加大米5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沸即成。
祛濕粥二:蓮子扁豆薏米粥
扁豆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中醫書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蓮子扁豆薏米粥健脾和胃、養心平肝,對心悸失眠、暑熱傷氣均有治療效果。對於脾胃虛弱、食慾減退的人群非常適合。
原料:炒扁豆50克,蓮子50克,薏米100克,紅棗10顆,陳皮3片,大米適量。
做法:將材料清洗乾淨後,將炒扁豆等浸泡兩小時,蓮子不去心。將所有材料加水煮粥。
祛濕粥三:五豆粥
五色入五臟,五豆粥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A等物質。中醫認為,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濕的作用;炒扁豆善解暑濕,能健脾、和中化濕;綠豆解暑熱,可清熱解毒;黑豆祛風熱,具有除熱下瘀、利水下氣等好處;黃豆能滋養身體,具有祛濕、除風熱等好處。五豆粥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等功效。
原料:赤小豆1兩、炒扁豆1兩、綠豆1兩、黑豆1兩、黃豆1兩、陳皮1片、白米適量。
做法:先把所有食材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先蒸一次後,再加入適量的水蒸第二次,在蒸熟後起鍋前,可以灑點鹽或糖調味,然後加入白米粥即可食用。
祛濕粥四:山藥薏米芡實粥
脾虛最好的食療方是山藥薏米芡實粥,方法是山藥、薏米、芡實按1∶1∶1比例熬粥。這三種食物都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同時各有側重:山藥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具收斂的功效;薏米,健脾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備收斂固脫的作用。
原料:薏米、芡實、山藥、青豆、胡蘿蔔。
做法:薏米和芡實用粉碎機打成粗粉,山藥切成丁入水中,胡蘿蔔切成丁,青豆準備好。薏米芡實粉提前用水泡,青豆焯水一下備用。水開後下入泡發好的薏米芡實粉糊,開鍋後放入胡蘿蔔小火煮5分鐘左右。放入青豆再煮3-5分鐘,粥做好了,喜歡吃甜的可以此時放點冰糖攪拌均勻即可。
祛痰祛濕的中醫艾灸方法
第一: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如果是用火罐進行艾灸,那麼時間可以稍微的進行延長,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
第二:中脘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線,也就是肚臍上面大約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食用艾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用艾罐則是需要20~30分鐘。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拉肚子以及胃潰瘍等等。
第三:豐隆穴
在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面大約八寸的位置。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祛濕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條進行艾灸大約十五分鐘左右,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對於身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祖輩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橫紋中間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這個穴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最好能夠每天進行艾灸十五分鐘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
這個位置在外膝蓋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將艾條使用10~15分鐘;艾罐則是進行艾灸20~30分鐘左右,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
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體質比較差或者是懷有身孕的女性,那麼在進行這個穴位艾灸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最好能夠禁止使用。
這個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將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然後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為一個療程,每天進行大約10~15分鐘左右,直到穴道微微發紅就可以停止了,每天進行一次。
第七:曲池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時候出現橫紋的外側段,是大腸經的合穴,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對位置匯集到這裡。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很好的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如果身體容易出現煩悶以及手麻的情況,對這個穴位艾灸能夠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環,改善不適應的情況。
第八:隱白穴
這個穴道在腳上大腳趾末節的內側,距離腳趾甲的距離大約是0.1寸左右。隱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體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則個時候可以在隱白穴中進行艾灸,用艾條大約5~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能夠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濕的作用。
夏季濕熱體質祛濕解熱有方法
體內的濕氣要排除最好就是通過運動,運動的排汗不僅能夠排毒,更能夠有效地把多餘的濕氣排出來,並且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清熱祛濕的茶飲推薦
慢性咽喉炎,即中醫之陰虛喉痹,屬陰虛火旺證者。咽喉部潮紅,慢性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自覺咽喉部異物感,口乾咽燥,或聲音嘶啞、乾咳少痰,或胸悶、噯氣,舌紅少苔等是常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