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總有那麼段時間可以看到很多人熱火朝天地往醫院排隊貼天灸,那麼你們都了解三伏天灸嗎,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接下來就由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李妤珺為您細細講解!
一、什麼是三伏灸?
三伏灸是天灸療法中的一種灸法,屬於我國傳統中醫治療法。其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以達到灸治的效果。根據時間不同,可分為初伏、中伏、末伏。
二、三伏灸的作用原理
中醫認為三伏天這個時間段是天氣最炎熱之時,也就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正是溫補陽氣的最佳季節。此時天灸可以引陽入體,可祛除體內的風、寒、濕等邪氣,讓陽氣虛之人增強免疫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治未病」的體現。
三、「三伏灸藥貼」常用中藥介紹
通常選取中藥麻黃、細辛、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徐長卿等功善發散、溫通的中藥,按比例研成粉末, 用薑汁調成膏狀, 做成圓形藥餅。
拓展:
白芥子,辛、溫,入肺、胃經,所含白芥子油對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充血、灼痛,甚至發泡,可作為三伏灸的優良介質。另外白芥子可功善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膝部腫痛。
細辛,辛、溫,有小毒,入心、肺、腎經。細辛所含去甲烏藥鹼有強心、擴張血管等作用,其呈現的藥理作用與中醫溫陽散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加入天灸藥餅作為散寒藥效的重要物質基礎。另外其還可通竅止痛,溫肺化飲。但細辛所含黃樟醚對腎臟有一定毒性,日用量超20g會使口唇、舌尖、趾指發麻,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內服「辛不過錢(3g)」。
徐長卿,辛、溫,入肝、胃經,可祛風化濕止癢,用於濕疹、風疹塊、頑癬等皮膚病;還可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種痛症以及寒凝、氣滯、血瘀所致各種痛症。
四、三伏灸的適用範圍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各種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過敏性鼻炎,四肢寒涼怕冷,免疫低下,反覆感冒;虛寒頭痛、慢性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胃痛;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骨關節問題及頸肩腰腿痛等症狀;痛經等虛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婦科問題。
五、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三伏灸時間表
臨床上現在廣泛開展的三伏灸療法一般選取每年三伏天的頭伏、中伏、末伏開始的第一天進行。
第一貼(伏前):2018年7月07日(周六)
第二貼(初伏):2018年7月17日(周二)
第三貼(中伏):2018年7月27日(周五)
第四貼(加強):2018年8月06日(周一)
第五貼(末伏):2018年8月16日(周四)
六、小貼士
1、高熱、濕熱及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部位皮膚有破損者、皮膚對藥物極度敏感者不適宜三伏灸治療。即使是符合三伏天灸的人群,若處於急性發病期,如哮喘發作、感冒發燒、皮膚起皮疹等,也不宜進行穴位貼敷。
2、貼灸時間實際以皮膚發癢或灼熱的感覺以及耐受程度作為觀察指標,只要皮膚潮紅即可,避免灼傷,一般為2-4小時。貼灸後若出現局部皮膚潮紅、灼熱、輕度刺痛,貼藥部位出現小水泡,這是正常現象,不用緊張。若灼燒感嚴重,則應暫停灸貼,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3、三伏灸治療以連續三年為佳,一年最好灸3-5次。
4、三伏天灸治療要戒食如牛肉、鴨、鵝、花生、煎炸以及海鮮等發物以免引起發病,還需忌食生冷刺激以及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
5、中醫講究辨證,貼天灸也需辨體質,不是所有體質都適合,且天灸療效與用藥量沒有特別的關係,貼藥並非越多越好,貼灸之前最好諮詢中醫醫生。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足浴保健四大養生功效是什麼? 足浴對身體好處多!
近幾年逐漸開始流行以足療為主的保健養生方法,這也是朋友之間的聚會方式之一,那麼足浴保健的養生功效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足浴保健四大養生功效是什麼?
一、消除疲勞
人體身體疲勞的第一症狀是足部血液循環不佳,無法持續排出鈣鹽、乳酸微晶體等代謝終產物。如果人體的相關器官出現功能異常或者患上疾病,就會在病理反射的影響下無法及時完成足部的血液循環,以致於輕易出現沉積物。據研究表明,運動員在完成每日高強度運動之後,一公斤血液中通常會產生三十毫克的乳酸,如果運動後立馬在43℃的溫水中享受三十分鐘足浴,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會降低5毫克,如果持續增加足浴時間,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差不多會降低二十毫克,人體的疲勞感覺驟然消失。由此,適時的足浴可有效消除人體疲勞。
二、改善睡眠
大量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存在於足部。神經和毛細血管在熱水泡腳的溫和刺激上,可對大腦皮層產生溫熱刺激反射,進而抑制大腦皮層中主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提高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恢復人體的安靜休息狀態,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三、促進新陳代謝
足浴有助於加快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能力,控制各分泌腺體的激素分泌作用,如甲狀腺體的甲狀腺激素分泌、腎上腺的腎上腺激素分泌等等,幫助身體加快新陳代謝。
四、養生美容,養腦護腦
熱水足浴可對人體的經絡和氣血進行調節,並且擴張足部血管,增加血容量,讓頭部血流速度加快,及時為大腦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行補充。
總的來說,人體的很多穴位都分布在足部,足浴一方面可以養生,一方面還可以溫潤身體,尤其對於女性朋友而言,足浴至關重要,在女性的生理期前進行足浴,可以溫養子宮,一方面有助於緩解生理期疼痛,一方面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及時排出毒素。
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有濕氣?3個生活習慣可祛濕
夏季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時節,天氣又熱又潮又悶,地板總是吵吵的,物品堆放容易發霉。有一部分人覺得整個人神疲乏力、胸悶氣短,而人的體感悶熱難耐、陣陣出汗,這些其實都和人體內濕息息相關。那麼,什麼是濕?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體內有濕氣呢?下面就和大家一一說明,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濕?
這是中醫的術語,它是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之一。
濕有外濕,有內濕。外濕侵襲人體,跟居住的環境、氣候條件有關。夏天是外濕容易侵犯人體的季節。而內濕,是人體自己產生的,跟臟腑功能的失常有關,內濕重的人在夏天,最不舒服的。
為什麼夏天更要治濕?
1、夏天是濕邪泛濫的時候,是濕重患者最難耐的季節,為了緩解濕重帶來的痛苦,當然要在夏天治療。
2、夏天治濕,也有個有利條件。那就是夏天陽氣最旺。因為濕屬陰邪,需要溫陽,夏季雖然濕氣重,但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的時節,這時候有濕,就要除濕、祛濕、化濕、利濕。讓自己無濕一身輕。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體內有濕氣呢?
1、起床後昏沉、乏力,整日嗜睡;
2、舌苔厚重、黏膩,舌頭邊緣有齒痕;
3、口臭,睡覺流口水,打呼嚕;食欲不振,時常胃脹;
4、虛胖,水腫;手腳冰涼,愛出虛汗。
祛除體內濕氣,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1、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和人體營養、水分的吸收以及代謝關係密切,祛除體內濕氣最好的方法就是科學均衡的飲食習慣。少吃點生冷的食物、涼性果蔬,如西瓜、生菜、大白菜、苦瓜等,這些食物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功能,不宜經常食用。
2、適當午睡勞逸結合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加班、熬夜已經是家常便飯,因此夜間睡眠時間通常都不夠用,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這時候午睡就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做什麼,都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3、避免潮濕環境
人體內的濕氣重的原因,除了自身新陳代謝造成的,還有大部分與身處的環境密不可分。如果常生活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五味子有什麼益處?除了煮水喝有哪些做法?
五味子是常聽說的一味中藥,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用於養生保健,五味子有什麼功效呢?
體內濕氣重都有哪些表現? 應該怎麼祛除濕氣?
濕氣來自於傳統中醫的說法,現實生活中,濕氣太重就會反映在人外在的方方面面,長期不引起重視,則對人體健康產生深遠的破壞力,必須引起重視。